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法学研究所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Law,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是国家级法学研究机构,座落于北京故宫东北角,景山东麓,所在地址是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旧址的一部分。首任所长为张友渔。历任所长张友渔、王仲方、孙亚明、王叔文、王家福、刘海年、夏勇、李林、陈甦。现任所长:莫纪宏……<详情>
现任领导
联合党委书记所长
副所长
组织机构
国际法研究所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是中国国际法学的研究重镇。她的前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室和最早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组。
1959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建立法学研究所之后的第二年,法学研究所成立了国际法组。 <详情>
联合党委书记 主持所务工作
小
中
大
2023年3月14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主办,法学研究所经济法室“数字经济法治创新研究”创新工程项目组承办的2023年度首场创新论坛在法学研究所举行。本场论坛的主题为“信息服务提供者的内容控制权及其法律意义”,主讲人为该项目执行研究员吴峻,主持人为该项目首席研究员席月民,项目执行研究员金善明、肖京以及项目研究助理郝俊淇担任与谈人。来自两所多位老师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的博士生、硕士生等近5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演讲中,吴峻首先介绍了库尔特·勒温的“看门人理论”、中国编辑权的概念及实践、美欧编辑权的概念及实践,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出了“编辑控制”的概念。他指出,在传统媒体的运作中,大众传媒代替受众筛选有用信息,在大量信息涌向用户时扮演了关键的“看门人”角色,使得用户能够获得有效信息。在新技术条件下,虽然互联网的结构体现为去中心化,但用户依然存在对有效信息获取的强烈需求,这使得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得不采取种种方式对海量信息进行挑选,使用户依旧可以获得有效信息,从而逐渐体现出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看门人”的作用。对于社交媒体是否要承担媒体的看门人责任这一问题,他认为,“看门人”实际上是信息服务提供者客观具有的一种“权力”。例如,美国《通讯良正法案》( Communications Decency Act)所确立的“好撒玛利亚人条款”(Good Samaritan Provision,47 U.S.C § 230)既使得社交媒体可自主对其所呈现内容进行一定控制,同时又无须对之承担出版者的法律责任,这种设计可能更有利于社交媒体的规范发展。之后,他从比较法的角度进一步阐释了媒体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有关编辑控制的概念与制度体系,并对中国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司法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随后,吴峻阐述了广告的识别及与编辑内容的区分。他从消费者权益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媒体自主性需要的角度,指出所谓广告应“可识别”,并与“编辑内容”相区别,在认定某项信息展示是否构成广告之时,信息服务提供者是否自主实施编辑控制是判定相关信息性质的关键标准。他还介绍了美国与欧盟的相关立法和实践对完善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的启示。
最后,吴峻重点讲述了编辑行为引起的侵权责任认定问题。他详细介绍了美国出版者、分发者以及公共运营商之间责任的区别以及所适用法律的不同,指出美国的相关互联网立法对于公众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信息提供和分享秉持鼓励的态度。他认为,网络侵权责任制度须准确反映互联网底层逻辑的要求,并建议应当给予网络服务提供者选择权,使其可以自愿选择在互联网信息传播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应承担的相应责任。
演讲之后,与会人员就平台的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之间的关系、自媒体编辑内容与广告的区分、社交媒体主动过滤平台内容的义务与编辑控制权之间的关系、侵权法中社交媒体平台的安全保障义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讯员:王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