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2019年创新论坛第三讲“商标注册预登记制度探讨”成功举行
字号:

2019年10月8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2019年“创新论坛”第三讲在法学所办公楼三楼会议室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知识产权室主任管育鹰研究员以“商标注册预登记制度探讨”为题作了学术报告。

 

 

 

李明德研究员担任报告主持人,他首先对广大师生来参加本次创新论坛表示欢迎,同时指出商标及商标法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当今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报告中,管育鹰研究员先后就目前我国商标申请的趋势、商标权的本质、商标注册制度的产生以及在我国运行实践中暴露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法律完善和相应的解决措施。她指出,商标因在市场中实际使用所形成的商誉而被赋予作为财产权利的正当性,因此,商标的本质是企业经营形成的商誉。但具有公示性的商标注册符合法治的效率原则,使商标便于许可和转让,易于获得有效的程序性法律救济,还可为意图使用的商标获得专用权保护预留空间,驰名的注册商标还可以获得反淡化保护。

 

目前我国的商标申请增长量远高于经济增速,其中存在大量的恶意抢注和囤积现象,破坏了市场营商环境,占用了行政、司法资源。尽管2013、2019年商标法的两次修改分别增加了诚信原则、制止抢注和规制恶意注册的条款,但对这些异化现象的遏制尚未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商标权是凝聚经营者商誉的财产权,利用现行注册制度事后纠错特征产生的异化现象,是我国现阶段市场竞争中存在的特殊中国问题。有必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度创新,以破除注册即可获得商标权的错误认知,强调商标注册制度中的使用义务,建立预登记的事先过滤机制以根治乱象,淘汰大量缺乏真实善意使用目的的商标申请和注册而不用的商标,溯本清源,使商标制度回归常态。商标预登记制度,简言之,是把现有商标注册分为两类,一种有证据证明已经使用的,可以申请注册核准;另一种是意图使用,但未实际使用的商标进行预登记,预登记只是给其一个程序优先的证明,在一定时间内提交使用证据即可准予注册。管育鹰研究员还简述了与此制度相适应,我国现行商标法框架下需要修改的相关条款或需要制定的相应配套措施。

 

预登记制度真正要解决的是保护想要建立知识产权财产权的主体,刨除利用注册商标干扰正常市场的现象,目前我国商标法事后纠正制度不足以纠正现阶段商标不利发展的现象,所以需要预登记制度来事先过滤。当然也存在新的问题,比如:审查难度加大,审查数据库建设以及审查员培训等成本增加,以及误伤市场主体的防御性注册等。但是,要真正提升商标的质量,需要付出一定的对价。我国现阶段存在大量违反诚信的现象,大陆法系通用的事后救济和弥补措施不足以规制,借鉴美国经验、结合国情建立事先过滤机制成为必要。

 

最后,管育鹰研究员总结,纵观我国商标注册现状令人担忧,当然提出的解决方式也非完美,运行三十几年的制度想要革新绝非易事,仍然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和不同学者的支持与帮助。

 

 

 

在与谈环节,杨延超副研究员重点从人工智能在商标注册登记的应用方面进行评述。人工智能在检测商标是否实际使用中取得一定的进展,通过数据检索,人工智能机器可以判断出该商标在三年内是否实际在使用,如未检测到使用,当事人一般会选择撤销诉讼,降低了当事人提起诉讼的成本。同时人工智能有利于辨别当事人提供的商标使用情况图片的真伪,也降低法官和审查员的审查成本。但是人工智能检测在应用中同样也遇到一些问题。如商标在小范围使用,则人工智能机器因不够灵敏而无法检测,这有待继续完善。最后杨延超副研究员总结道技术的发展和制度的运行、完善并行不悖。制度再好,如果实行成本过高,也难以运行下去。因此希望技术的发展可以更好的推动制度的完善与推行。

 

 

 

李菊丹副研究员从商标恶意注册,囤积倒卖的现状来评述商标预登记制度的必要性。商标的异常注册,增加商标局审查量,侵权诉讼案件的数量,同时对商标的正常使用造成困扰,扰乱破坏正常的经营秩序。该问题的出现要回归商标的本质来看,商标的获得是通过申请人提出申请和使用商标两个阶段获得,商标权包括程序性权利和实体的财产性权利。2003年,2019年分别针对商标的两个不同阶段和不同性质权利提出修订,但仍不足以遏制商标的恶意注册。2019年商标法的修订中提到以恶意注册为目的,不予注册。但是对恶意的判断是抽象的,不确定的。在这种情况下,管老师提出的预登记制度,带有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相结合的制约,可以达到更好的结果。

 

 

 

张鹏副研究员在评议中提出几点疑问。他认为现阶段对商标的事后审查机制比较多,预登记制度是从事前出发,严格地把控商标权的注册,有可能跟主要国家的实践冲突。同时他就“预登记和正式登记期间效力的区别”,以及在“原属国已经注册,在我国未曾使用过的商标在我国是否能得到同样的保护”的问题向管育鹰研究员提出自己的困惑。

 

 

 

此次论坛还邀请到了中华商标协会专家委员会原主任董葆霖先生,万慧达知识产权合伙人黄晖律师,中央财经大学杜颖教授,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胡安琪处长等嘉宾,他们一一对我国商标注册制度现状和管育鹰研究员提出的预登记制度进行了评议。

 

董葆霖先生十分赞成商标注册预登记制度。他从一位从事老商标人的经验和感受,指出我国商标法实施中,目前许多解释和做法违背了当时的立法宗旨,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商标法立法时所追求的正义和公平,导致现在商标秩序的混乱。他认为现在商标法运行中存在轻使用、重注册的现象,而且夸大注册的作用,但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商标注册是确权行为而不是授权行为,财产权是通过劳动,劳动就是要使用商标,因此强调商标使用是十分重要的。他还对驰名商标保护制度的由来和在我国产生的问题作出了精彩的评述。

 

 

 

黄晖律师指出,商标的注册和使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通过对中外商标注册制度的比较,他认为我们现有的商标法律制度有一部分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我们应当考虑加大现有的商标法律制度的执行力度,而实行商标注册预登记制度要求申请人提交商标使用证据的做法会加大商标局审查工作的难度,相对来说,成本会更高。最后,他总结道商标注册预登记制度具有一定可行性,但可能需要成本核算等实证研究加以论证。

 

 

 

中央财经大学杜颖教授认为,如何从制度上来规范调节商标注册的问题是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重视的问题。商标注册数量逐年上升,其变化可以反映我国商标发展的某些情况,然而对商标注册数量的预测很难得到一个较为准确的数字。有关机关一方面担心商标注册的数量野蛮无序的增长,另一方面又担心对其管控过严会导致其数量骤减,从而不利于商标部门对外正常开展工作,影响商标部门工作的统一规划。杜颖教授认为,我们的目的是使商标注册的机制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来。预登记制度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创新,与我国现有的商标体系在某些具体条文和细节之处仍有完善的空间,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新制度与商标国际注册体系的衔接问题,预注册的商标在其他国家是什么样的法律地位,是否能算作已注册的商标。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对商标注册预登记制度做更多的思考。

 

 

 

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胡安琪处长从立法起草者的视角讲到,在进行相关立法起草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考虑诸多的因素,而一些因素往往已超出了制度本身的范围。而最终的立法成果也是在综合考量了诸多因素后的产物。胡安琪处长指出,对立法者来说,一项制度的设计与改变,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必要性的问题,即对现有制度出现的问题应做何种必要的改变与完善,而在此之前,需要我们理清的是出现的种种问题到底属于立法问题还是执法过程中的问题。其次应考虑新制度的可行性,也即新制度能否合理地融入现有的制度当中,是否与现有的社会基础相匹配。胡安琪处长指出,在以前中国的商标制度更多的是移植的产物,而如今我们需要在中国的具体国情基础上提出中国自己的方案,让中国的方案也能成为其他国家借鉴的对象。商标注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已经引起了学界及立法部门的重视,同时也提出了诸多不同的解决方案。但现有商标的巨大体量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我们希望在综合考量后得到的解决方案能给立法起草部门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的视野。胡安琪处长认为,《商标法》最新的修改主要是为了应对商标恶意注册的问题,而能否起到规范恶意注册的作用也有待时间的检验。同时,我们对《商标法》的全面修改也一直在进行,对商标制度的完善需要我们各界的共同努力。

 

 

 

针对上述专家学者的讨论与评述,李明德研究员指出对于商标注册的问题,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制度本身以及现实的社会经济条件。随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我们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会更加的深刻,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出努力与贡献。学者们应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供立法部门参考,即使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可能无法被立法部门完全采纳,学者们也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不卑不亢,不急不躁,为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建言献策。同时,李明德研究员还指出,中国自己的方案之所以能得到世界的认可,正是因为它符合中国的国情,解决了中国的问题。

 

在讲座的最后,管育鹰研究员首先感谢各位老师及嘉宾对本次报告的点评并提出了诸多宝贵的建议。管育鹰研究员认为,一个新制度的提出必然会给大家带来诸多的顾虑,毕竟对一个已运行多年的制度进行改革完善需要面对诸多非常复杂的现实问题。各位老师和嘉宾从多个角度对商标注册预登记制度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商标注册预登记制度,以使其能更好地适应中国国情,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本次报告共有两所科研人员、研究生院法学系研究生共六十余人参加,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摄影  卢娜

撰稿人:马沅、刘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