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中
大
会谈后,李本教授以 “美国法律教育存在危机吗 ?——原因、应对和启示”为题发表演讲,莫纪宏副所长担任主持人。
李本教授主要从美国法律教育危机的表象、成因、应对和启示四个方面对美国法律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比较分析了中美法学教育的差异。李本教授指出,近年来,美国各校法学院法律博士(JD)的申请者逐年下降,举例而言,2013年的申请人数为313400人,这一数字比2012年下降了约5000名,而相较2010年的601200人,更是下降约40%之多。而且,法学院的毕业生面临工作机会短缺的问题。目前,只有约50%的法学院毕业生能找到需要律师资格的工作。律师事务所的招聘率下降,客户也不愿意为初级律师的服务付费。金融危机之后,一些排名靠后的法学院难以维系。针对这些迹象,一些人提出,美国的法学教育出现危机,批评直指美国的法学教育模式,认为陈旧的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科技和经济的变化。
接着,李本通过简要分析美国法律教育模式的特点,对有关批评和美国对危机的回应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他指出,美国的法律教育模式旨在通过判例教学法来传授法律基本原则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像律师一样思考”的专业素养,并通过苏格拉底式的教学法训练学生如何思考和分析问题。他指出,尽管过去四十年间美国的法律教育进行了一些改革,例如:1970年代引入的法律诊所教育以及近年引入的体验式学习等,但这一教育模式一百多年来并没有大的改变。
对于上述对美国法律教育模式的批评,李本教授认为,应该从关注法学院“市场”的改变来思考这个问题。他认为,现在美国法学院有太多的同质化,而且过于关注排名。由于法学院排名涉及就业率、申请者规模和成绩、法学院经费等主要因素,为了使排名靠前,一些法学院采取一些诸如削减学生数量、低薪补助学生等方式来影响排名的做法,值得商榷。在美国社会,一方面法学院的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另一方面很多人请不起律师。他认为,这才是美国法学教育面临的重要危机。他认为,目前美国一些地方尝试的做法,例如强制性体验式学习、要求学生提供无偿性法律服务、大幅调整法学院课程等并不是建立在对这个领域的充分了解之上,因此,一些建议在内行看来并没有切中要害,无法操作。由此,他也提醒中国的法学教育者注意:美国的法学教育模式的形成有独特的历史背景,虽然有很多问题,但目前来看,依然是比较成熟的教育模式,但却并不一定适合于其他国家。中国法学教育起步晚,国情也不同,仍然要思索和讨论法学院需要教什么以及怎么教等基本问题,切忌盲目跟风。但是,他认为,中美法律教育也面临一些共同挑战,比如,律师与非律师法律工作者之间工作分配的平衡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当事人请不起律师的问题。
演讲后,莫纪宏副所长对演讲进行了点评。他认为,李本教授的演讲非常精彩,对美国法律教育模式的思考对中国同行富有启发意义。最后,与会者踊跃发言,与李本教授就一些具体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