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周汉华副所长率团赴美国进行学术访问:费城站
字号:

11月11—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所长周汉华研究员一行赴美国进行学术访问,走访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参加了“监管政策和竞争中立”圆桌会议与研讨会,同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以及新美国基金会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20191111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周汉华副所长率廖凡研究员、李霞副研究员、毛晓飞助理研究员和周辉助理研究员等一行五人赴美学术访问。代表团首先来到费城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对法学院、现代中国研究中心、技术、创新和计算机、信息中心进行访问,参加有关监管政策和竞争中立议题的圆桌会议与研讨会,并同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以及新美国基金会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专题讨论。

 

 

11月12日 | 监管政策圆桌研讨会

 

1112日下午,代表团一行访问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技术、创新和计算机、信息中心。周汉华副所长与中心主任余教授(Christopher S. Yoo)各自介绍了中美两国在信息与网络技术方面的最新发展以及法律规制情况,并表示在此基础上双方开展更深入的学术合作。

 

 

其后,周汉华副所长出席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和法学院举办的监管政策圆桌会议,与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法学院法律与科技中心亚洲项目主任科恩教授(Mark Cohen)、新美国基金会萨克斯研究员(Samm Sacks),就中美关系中的科技法律政策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现代中国研究中心戴主任(Jacques deLisle)主持了圆桌讨论。周汉华副所长指出,当前美国政府针对华为公司的禁令事件涉及相关的中国法律,但中国法律并未要求中国企业提供所谓的监控后门。有关指控对中国法律的理解属于误解,也与相关企业的整体利益不一致。科恩主任介绍了中美两国高新技术知识产权案件,并分析了近些年来美国向中国出口的知识产权状况。萨克斯研究员认为,美中两国应当通过加强交流、合作来解决有关争议,并介绍了最近受到关注的美国政府调查Tik Tok事件。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其他学院的教授学者也参加了圆桌研讨,并就中美知识产权保护、立法技术、信息技术合作、数据跨境传输存储和保护、网络空间主权、数据所有权、数据的本地化、数据的流动性和数据保护之间的关系等相关主题,与主讲嘉宾进行了互动交流。

 

 

11月13日  | “监管政策与竞争中立”研讨会

   

1113日,代表团参加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法学院举办的“监管政策与竞争中立”研讨会。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院长(Theodore Ruger )对代表团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马瑞欣研究员(Neysun Mahboubi)主持开幕式,表示在中美关系处于紧张的时刻,周汉华研究员可以带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和国际法的专家学者,与美国学者就国有企业竞争中立、网络安全规制以及平台经济等受到高关注度的话题进行学术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周汉华副所长致开幕词并主持第一环节的研讨。毛晓飞助理研究员作了“中国国有企业的竞争中立问题:挑战与改革”的主旨演讲。她概要分析了竞争中立概念在中外语境理解下的异同,认为从学术角度而言并非新课题,因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有企业的角色、定位及与其他市场主体的竞争关系一直是中国学界关注与探讨的重要议题。她从反垄断执法机构的改革、最新出台的反垄断执法相关规章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面阐述了中国提高国有企业竞争中性的努力。她分析了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营商环境2020》报告对中国营商环境实际改善的客观反映。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余教授(Christopher S. Yoo)对演讲进行了评论,他赞赏对中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合并以及提高执法力度的多项程序性安排,但同时他也提示应当注意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在某些行业中的交叉持股可能引发限制竞争的担忧。

 

 

周辉助理研究员围绕平台经济时代的中国电信监管立法做了主题发言,指出平台经济的到来改变了互联网1.0时代的去中心化态势,日益形成围绕不同平台的再中心化趋势,介绍了当前中国在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背景下电信监管和立法的最新进展,并分享了对未来如何规范好、利用好平台私权力促进电信产业发展的看法和建议。新美国基金会的萨克斯研究员(Samm Sacks对演讲进行评论,认为平台经济规范是中美两国目前都共同面临的挑战,不论是从网络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以及市场经济角度来看,对平台规制中美之间存在共识但也有诸多差异。 

 

 

下午,周汉华副所长围绕中国监管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挑战发表了主旨演讲。他分析了中国行政监管体制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尤其是在不同阶段因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不同而形成的范式差异,同时指出随着未来中国经济社会以及国际地位的变化也将对行政监管体制提出新的挑战,尤其是要注意从解决临时性问题向全面发展战略的转变、外部竞争压力降低与内部改革的动力不足的问题以及进一步法治化的要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克格林斯教授(Gary Coglianese)对演讲进行评论。他认为,在美国行政监管法律的历史上也有从重视监管机构、监管程序到监管手段的不同路径转换。现在美国法有一种重新审视监管机构问题的趋势,特别对行政机构中立性的讨论,此外,强制化的自我治理规则也是美国行政法学界所关注的议题。

 

 

李霞副研究员围绕PPP项目在中国的监管政策与工具作了主旨演讲。她认为,中国近些年PPP的发展可以看作为观察中国监管政策、能力和工具的一个好视角。她分析了2013年到2019PPP项目在中国的演进,指出PPP项目在经过一定的过热发展后进入了一个冷静期。她阐述了在中国目前存在PPP立法的缺失、政策波动过快、部门政策不协调、地方隐形债务等问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迈耶教授(Marshall W. Meyer)对演讲进行评论,认为在美国PPP项目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私营合作者破产后政府机构所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问题。

 

 

廖凡研究员作了题为WTO改革背景下的竞争中立”的主旨演讲,分析了竞争中立概念从国内法到国际法的演变,提出WTO法律制度本身秉持的是所有制中立原则,并不会当然推定国有性质的企业相对于私营企业总是获得竞争优势。目前在涉及WTO反补贴规则的案件中逐步显示出对“公共机构”的扩大解释趋势,偏离了原本上诉机构坚持的严格解释。WTO的上诉机构目前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如果美国政府仍然不能积极参与对上诉机构法官的指定,那么很快12月份上诉机构将无法继续工作,而这将对世界贸易体制产生严重的损害。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尼可拉斯教授(Philip M. Nichols)认为美国政府目前的做法只是代表当前特朗普总统及其班底对WTO的认识。当然,中国方面也需要理解在WTO制度运行多年以后产生的新贸易不平衡以及规则不完善问题引起了的担忧,因此需要各方在WTO改革中凝结更多共识。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Jacques deLisle对研讨会作总结发言。

 

 

通过本次会议,中美两国学者就两国学界高度关注的议题进行了深入而坦诚的交流,增进了相互理解,为今后的交流与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