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黄 海:《曶鼎通考》
黄海
字号:

微信图片_20220909110810

《曶鼎通考》

黄海 著

ISBN:9787543233454

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5月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华东政法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王沛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甲、金、简牍法制史料汇纂通考及数据库建设”系列成果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的黄海撰写。本书对一件重要的西周诉讼类金文材料——曶鼎,进行了集释、考证及研究。该书稿共包含八个章节,分为两部分。在上编“曶鼎铭文集释”中,作者对铭文进行了逐句集释,搜集整理了自清代以来100多年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句的理解一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下编“曶鼎铭文研究”中,作者在全面理解掌握铭文的基础上,探讨了其中包含的两个诉讼案例——“五夫”案与“寇禾”案,复原了两个案件的案情;以这两个案件为例,并参照裘卫诸器、琱生诸器等重要诉讼类铭文,对西周诉讼程序进行了复原;最后,从“寇禾”案出发,结合《周礼》《左传》等传世史料和其他出土材料,提出了中国古代专职法官起源于战国,是宗法社会向集权社会过渡的产物这一观点。

 

作者简介

黄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法制史及秦汉法制史,于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并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目录

 

导言

上编

曶鼎铭文集释

 

第一章 铭文第一段集释

一、铭文释文

二、铭文集释

三、铭文大意

 

第二章 铭文第二段(“五夫”案)集释

一、铭文释文

二、铭文集释

三、诸家案情述略

四、铭文大意

 

第三章 铭文第三段(“寇禾”案)集释

一、铭文释文

二、铭文集释

三、铭文大意

 

下编

曶鼎铭文研究

 

第四章 曶鼎铭文研究概述

一、曶鼎铭文研究的发展经过

二、曶鼎的时代与内容

三、铭文考释的争论

四、曶鼎铭文与西周法律史的研究

 

第五章 “五夫”案复原

一、诸家对“五夫”案案情的复原

二、“五夫”案的重新复原

三、“五夫”案释义

 

第六章 “寇禾”案复原

一、诸家复原的“寇禾”案案情

二、“寇禾”案的重新复原

三、“寇禾”案释义

 

第七章 曶鼎铭文所见西周诉讼相关问题研究

一、西周时期的诉讼程序

二、西周时期的诉讼费用

三、西周时期法律的“非强制性”

 

第八章 中国古代专职法官源起考论——从“寇禾”案讲起

一、社会形态的演变与专职法官的出现

二、传世文献所载专职法官辨正

三、小结

 

附录一:“曶鼎铭文集释”引用著述索引

附录二:曶鼎相关文献目录

 

导 言

 

曶鼎,或作鼎、鼎,是西周中期的青铜器,清朝乾隆年间毕沅得之于西安,[1]现唯有铭文拓本传世,鼎本身已不知所踪,或云毁于兵火,或云沉于太湖。[2]

 

微信图片_20220909110806

 

曶鼎有数种传世拓本,大致可以分为未剔本和已剔本两类。[3]鼎在出土时铭文之上多有锈掩,在未除锈的情况下所拓印的拓片即是未剔本,而除锈以后所拓的拓片则称为已剔本。今存拓本多有缺字,其铭文总字数当在四百字上下。铭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记录了周王与井叔对曶的册命和赏赐,后两段记录了曶参与的两个案件,分别是“五夫”案与“寇禾”案。

 

微信图片_20220909110802

 

曶鼎自发现以来即备受重视,被张廷济誉为“天下吉金中第一重器”。[4]它对于西周时期历谱、社会、法制等各方面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自其现世以来,相关论著颇丰。但因其铭文篇幅较长且缺字甚多,故对于其理解一直以来有所分歧,为历代诸贤聚讼不已。

本书拟结合自清朝以来的历代有关著述,对曶鼎进行全面的考释,并从铭中的两个案例出发,对于西周时期的一些法律制度进行讨论。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将搜集诸家观点,对曶鼎铭文的三个部分逐句进行集释,间有所得,则以按语形式注明自己的意见;下编将尝试对铭中两个案例的案情进行尽量完整的复原,并就其背后反映的西周时期法律制度进行初步的探讨。

以金文为研究对象的弊病之一,在于非常容易陷入对具体字句的考释,从而使论述繁琐不堪,让人难以把握文章真正的主旨。本书上编所作的集释工作,正是为了克服这一弊端。上编名为“曶鼎铭文集释”,其主要内容,是按照铭文顺序,逐句列出笔者所见与每句铭文相关的历代诸家观点,并对每句铭文以按语的形式加注自己的意见。以“曶鼎铭文集释”的考释工作为基础,本书下编将力求不过分纠结于字句考释,从而可以集中篇幅探讨相关问题。

本书下编名为“曶鼎铭文研究”,将主要致力于从法律的角度分析曶鼎铭文中的两个案例。其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对关于曶鼎铭文截至目前为止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概述;第二,对曶鼎铭中的后两段,即两个案例的部分进行梳理,努力阐明两个案件的案由、诉讼过程和处理结果;第三,就两个案例所涉及的一些西周时期具体法律问题进行讨论。

 

注释:

[1]参见毕沅、阮元:《山左金石志》卷1,清嘉庆二年仪征阮氏小琅嬛仙馆刊本。

[2]关于曶鼎下落,见光绪年间吴士鑑的题识。吴士鑑题识见严一萍:《金文总集》,台北艺文印书馆1983年版,第712页。

[3]关于曶鼎铭传世拓本,可参见李朝远:《曶鼎诸铭文拓片之比勘》,载《上海文博》2009年第1期。

[4]张廷济:《清仪阁金石题识》卷1,光绪甲午观自得斋校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