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刘晨琦:《中国技术侦查的程序控制研究》
字号:

 

《中国技术侦查的程序控制研究》

刘晨琦著

ISBN:978-7-5203-8135-2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

 

 

【作者简介】

刘晨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学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律硕士(法学)、诉讼法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讲师。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刑事司法制度、法律教育学。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硕办副主任、中国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项目研究,合著、合编的专著或教材十余部,在专业刊物上发表法学学术文章10余篇。

 

【内容简介】

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实现了技术侦查在刑事程序法意义上“无法可依”的零突破。然而有关技术侦查的规定过于粗糙且缺乏操作性,不仅使得一些在技术侦查“入法”前司法实践中的固有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甚至还带来一些新问题。对技术侦查的程序控制的研究迫在眉睫。本书的第一部分,通过厘清技术侦查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化区分,分析目前刑事程序控制的主要方法;以法治发达国家和地区有关法律制度为蓝本,总结共性并探寻其演进规律;总结出程序控制应当树立的基本观念和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基础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第二部分研究我国技术侦查程序控制的具体问题及完善建议。通过检视现行制度的进步与不足,反思程序控制的方法、内容及相关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针对性地提出了通过改进司法解释、补充立法解释和修改完善立法 “三步走”的制度完善设想,以及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的政策建议。

 

【名家推荐】

 

技术侦查法治化问题是刑事法上一个容易被忽视却十分重要的问题。本书是

国内系统研究对于技术侦查这种特殊的侦查手段进行程序控制、逐步推进技术侦查法治化进程的一部学术力作。作者充分发挥其法学和侦查学的双重背景,用系统论的基本思想,以技术侦查为视角,详细论述了刑事程序控制的基本观念和基本原则,为刑事侦查程序控制理论贡献了一个特殊而具有启发意义的视角。本书对我国技术侦查制度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方向分析精到、研究深入,既有严谨的规范分析、深刻的价值分析和丰富的比较研究,也有对立法和司法实践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反思。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 王敏远

 

这是国内第一部专门探讨研究技术侦查程序控制的专著。透过本书,读者可以清晰了解域外技术侦查程序控制的发展脉络及其成功经验,领悟作者对技术侦查程序控制的理念、基本原则的真知灼见。通过作者对技术侦查程序控制的检视,我们可以知悉当下我国技术侦查程序控制在立法设计、控制机制及配套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在此基础上,作者立足国情,提出了改进司法解释、补充立法解释和修改完善立法的“三步走”的完善路径,以及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的政策建议。全书立意新颖,主题鲜明,思路清晰,资料翔实,论证环环相扣,读后颇为受益,不失为本领域的优秀作品,在此特予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卫东

 

【本书序言】

 

保护抑或侵犯:技侦“天眼”如何规范和使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冀祥德)

 

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乐乎。” 作为老师,能够遇到一位好学生,无疑是一件幸事;而能为自己学生的著作出版作序,当然是我最高兴的事情。

刘晨琦博士的第一本专著《中国技术侦查的程序控制研究》即将出版,这应当是2012年“技术侦查”写入我国《刑事诉讼法》后,我国法学界和法律界专门研究对技术侦查进行程序控制的首部著作,不仅对于国内外读者学习和研究有关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司法改革中如何就技术侦查扬其长而避其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012年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以前,技术侦查措施一直隐蔽在神秘的角落,却始终在刑事侦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侦查机关的“办案利器”。长期以来,受 “侦查秘密主义”的影响,办案机关和办案人员对技术侦查讳莫如深,外界对其更是知之甚少。技术侦查基于其高科技性、隐秘性、主动性等特征,在现代刑事诉讼中对于发现犯罪线索、惩罚与控制犯罪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对于功能如此强大的国家公权力的行使,如不通过正当程序予以控制,将对公民的基本权利造成严重侵犯。因此,必须对技术侦查进行有效的程序控制。本专著正是基于推动该目标的实现而作。

2012年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技术侦查 “入法”一度备受瞩目和争议,许多不明就里的老百姓认为这是在给公安机关 “扩权”,学术界对这部分新增内容提出了一些疑问和意见,法律的修改也给司法实务界带来了很多新挑战,尤其是公安机关的反应最大。在这种情况下,十分有必要对技术侦查作为侦查手段的程序性特点予以剖析,对这一侦查行为进行程序控制的必要性、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基本观念加以详细阐释。对于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而言,技术侦查 “入法” 后,对其程序控制如何运行,对技术侦查程序的合法性如何判定、对技术侦查所获取的证据材料如何认定、如何直接作为证据在法庭上使用、有关证据在何种情况下适宜采取庭外核实、采用技术侦查证据案件的相关辩护权利如何保障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经过更加深入地论证和实践的考验,进一步予以探讨,对于法律及司法解释尚未明确的问题,还需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本专著提出的采取修改司法解释、明确立法解释、完善法律规定 “三步走”的建议,逐步推进对技术侦查程序控制问题,可以说为该制度在我国的顺利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我认为,本专著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学术特点:

第一,本专著的选题视角独特。刘晨琦博士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通过本科期间的深入学习和实践,她对传统侦查手段和技术侦查、秘密侦查、计算机网络侦查等新型或特殊侦查手段各自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区别,有着更为深刻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其本科毕业论文便初步探讨了技术侦查的法律规制问题。随后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硕博深造期间,始终没有停止对该问题在立法、司法和理论层面的追踪、关注与思考。本专著是在她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侦查学和刑事诉讼法学的多重专业知识结构,使她能够从程序法的视角对技术侦查相关法律制度及其完善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选题视角新颖且独特,充分发挥出她跨学科研究的优势,域外制度的比较研究部分亦发挥了她英语娴熟的专长。

第二,本专著的研究内容系统全面。其一,通过对我国和域外相关法律制度、司法实践和学术观点的研究,对技术侦查的基本概念加以确立,并对其进行了类型化界分,尤其是阐明技术侦查与秘密侦查的异同,指出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均应加以明确区分。其二,以法治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关法律制度为蓝本,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横向比较发现制度发展之共性,纵向分析以探寻制度演进之规律。其三,首次阐述了技术侦查程序控制应当树立的基本观念:权利保障、职权制约与逐步推进。其四,立足国情率先提出了 “三步走”的制度完善设想:通过改进司法解释、补充立法解释和修改完善立法,实现完善我国技术侦查程序控制制度。总体来看,本专著运用了历史的、规范分析的方法、比较和系统的等多种研究方法,既有理论上的前沿性,又有实践上的应用性。

第三,本专著的研究成果应用广泛。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虽然已经实现了技术侦查在刑事程序法意义上“无法可依”的“零”的突破,然而有关技术侦查的规定粗糙且有许多条款缺乏操作性,使得技术侦查“入法”以前在司法实践中早已存在的一些问题依然未得到有效解决。这本书的论述和梳理有助于指导司法实践,旨在减少乃至避免侦查机关在使用技术侦查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严重威胁公民权利的问题,帮助司法主体正确认识技术侦查及其程序控制的必要性,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关于技术侦查的程序控制,这本书解答了如何在实践中对其进行合法性运用,包括通过采取技术侦查、秘密侦查手段所获证据材料如何运用、相关案件如何进行有效辩护等实践问题,从而有助于缓解实践中技术侦查措施因审批手续的增加、证据材料不便作为证据使用等而被冷落甚至放弃使用的问题,有效发挥高科技侦查手段对惩治特定犯罪的突出作用。因此,本专著的出版,正是在技术侦查部门在办案机关逐渐变成 “冷部门”、将要被网络侦查和情报等部门取而代之的情势下的“雪中送炭”;同时,目前在公安机关内部,网络侦查、情报和大数据侦查等手段超越甚至取代技术侦查而广泛应用,这本书对于这些 “游离” 在刑事程序法之外的特殊侦查手段如何进行程序控制,也将带来诸多启发与思考。最后,本专著能够帮助我们较为全面、客观和理性地了解这样一项特殊侦查手段在刑事程序中的作用以及职权制约与权利保障的状况和发展方向。

刘晨琦是我指导的硕士研究生,所以我对她的成长历程是比较了解的。作为一名优秀的 “社科法硕”,她迄今仍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留所的唯一。她留所后,在担任法学研究所(法学系)法律硕士教学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承担着繁重行政管理工作的同时,继续跟随王敏远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在研究所领导、老师和同事的帮助下,她凭借聪慧的天赋和良好的家教,通过孜孜不倦地勤奋努力和夜以继日地辛勤耕耘,从一个公安大学的本科生,成长为国家级研究机构的一名法学研究者和法律教育工作者,可谓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最好诠释。作为她的导师和一段时间的分管领导,我既目睹了她在繁杂琐碎的行政工作中坚持从事学术研究、教学和参与国家重大课题项目的坚韧不拔、夜以继日的拼搏精神,又了解了她正直友善、恪尽职守的美好品德。这本专著的雏形即她的博士学位论文,也获得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当年法学类唯一一篇优秀博士论文的荣誉。

“冀门”的门规是“生成和传播正能量”。刘晨琦既是冀门的学子,也是我的助教,她在教育和影响师弟师妹做人、做事、做学问以及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希望刘晨琦博士处女作的问世,能够让更多人看到她曾经的辛勤付出和未来的学术潜力。更重要的是,希望这本独特的法学专著能够对刑事诉讼法学的理论研究和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起到其应有的推动作用。

我常说:“感恩是一个人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刘晨琦专著的出版,既是对父母亲人们养育之恩的回报,也是对领导师友等的感恩。但这只是她学术的崭新起点,希望让我们看到法学界的一颗新星不断地冉冉升起。祝愿她满怀感恩,充满正能量,为国家的法治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冀祥徳

2021年5月于北京寓所

 

 

【目录】

 

绪论

 一 问题之缘起

 二 选题之意旨  

 三 研究之思路

第一章 技术侦查程序控制概论

第一节 技术侦查概论

 一 技术侦查的基本概念

 二 技术侦查的特点

第二节 技术侦查程序控制概论

 一 技术侦查程序控制的主要方法

 二 技术侦查司法控制的基本内涵

小结

第二章 技术侦查程序控制之比较研究

第一节 域外相关法律制度的横向考察

 一 注重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

 二 注重对技术侦查权力的制约

 三 注重对被追诉方权利的保障

 四 注重发挥司法控制对技术侦查的作用

 五 注重对技术侦查程序的细化

第二节 域外技术侦查程序控制制度的演进

 一 美国

 二 英国

 三 荷兰

 四 德国

 五 日本

 六 域外制度的演进规律及相关思考

小结

第三章 技术侦查程序控制的基本观念

第一节 技术侦查程序控制的必要性

 一 技术侦查的必要性

 二 技术侦查程序控制的必要性

第二节 技术侦查程序控制的基本观念

 一 权利保障

 二 职权制约

 三 逐步推进

小结

第四章 技术侦查程序控制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无罪推定原则

 一 无罪推定原则的内涵

 二 无罪推定原则在技术侦查程序控制中的体现

第二节 程序法定原则

 一 程序法定原则的内涵

 二 程序法定原则在技术侦查程序控制中的体现

第三节 司法审查原则

 一 司法审查原则的内涵

 二 司法审查原则在技术侦查程序控制中的体现

第四节 比例原则

 一 比例原则的内涵

 二 比例原则在技术侦查程序控制中的体现

小结

第五章 我国技术侦查程序控制检视

第一节 我国技术侦查程序控制状况

 一 立法和司法发展状况评析

 二 对我国技术侦查“入法”之争议的解读

第二节 我国技术侦查程序控制问题反思

 一 技术侦查的立法设计对程序控制的障碍

 二 我国技术侦查程序控制机制的问题

 三 我国技术侦查程序控制配套制度的问题

小结

第六章 我国技术侦查程序控制制度完善

第一节 程序控制方法的完善

 一 司法解释层面的改进建议

 二 立法解释层面的补充建议

 三 立法层面的修改完善建议

第二节 程序控制内容的完善

 一 程序控制的基本原则规定的完善

 二 关于实体性审查内容的完善

 三 关于程序性审查内容的完善

第三节 程序控制配套制度的完善

 一 配套制度完善的理论基础

 二 证据制度的完善

 三 辩护制度的完善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