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法学研究所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Law,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是国家级法学研究机构,座落于北京故宫东北角,景山东麓,所在地址是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旧址的一部分。首任所长为张友渔。历任所长张友渔、王仲方、孙亚明、王叔文、王家福、刘海年、夏勇、李林、陈甦。现任所长:莫纪宏……<详情>
现任领导
联合党委书记
副所长
所长
组织机构
国际法研究所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是中国国际法学的研究重镇。她的前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室和最早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组。
1959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建立法学研究所之后的第二年,法学研究所成立了国际法组。 <详情>
主持所务工作
小
中
大
2021年4月29日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支振锋应邀来到东南大学人权研究院,以“单向透明——数字时代法治与人的权利”为题,在法学院四楼模拟法庭举行讲座。本次讲座由东南大学人权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龚向和教授主持,法学院师生共同参加了这次讲座。
讲座伊始支振锋研究员提出了两个基本问题:1.数字社会的本质是什么?2.数字技术究竟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变化?他认为社会的组织化(结构)方式,决定不同的治理机制和法律模式。法律是对社会生活最深刻的描摹,是社会问题的综合性应对方案,也会对社会本身产生相应影响。支教授详细阐释了人类社会的组织化历史,他认为没有组织化,就没有人类社会,也没有人。人类社会组织化的实质就是将人与人之间联系起来的方式,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产生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人类社会可以划分为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等阶段,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组织方式、基本单位和治理方式。
支振锋研究员还进一步指出,在数字时代我们面临着一系列法治困境与权利危机,诸如共享经济对行政管制的挑战、个人信息保护的困境、互联网巨头的形成、人工智能武器化等问题。支教授还进一步追问,代码会不会取代规则?算法会不会取代法律?在信息单向透明的情况下,人类的自由何在?最后支教授提出了法治的自我救赎路径,他认为应当避免渔网型总体社会的形成,避免人类成为渔网中无助而又对彼此命运漠然的鱼儿。而且,他还指出要以人的尊严、自由与权利作为信息技术的边界。
最后龚向和教授对支教授的讲座做出总结,认为支振锋研究员的精彩演讲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拓展了法治与人权的空间领域。龚向和教授还指出,支教授的讲座为我们的数字人权理论研究抛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提供了独特的研究思路,使我们对什么是数字人权有了更为深入的认知。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来源:东南大学人权研究院202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