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第四届“中国网络法治30人论坛”暨第二届“人工智能法学教育论坛”召开 周汉华副所长、姚佳研究员出席
字号:

7月6日,第四届“中国网络法治30人论坛”暨“第二届人工智能法学教育论坛” 在重庆召开。来自全国科研院校、司法部门、管理部门、律师事务所和科技企业等2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围绕“2019中国数据治理发展报告”、“人工智能与法治建设”、“人工智能法学教育与社会发展”、“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算法治理”等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法学所副所长周汉华研究员在开幕致辞中讲道,“中国网络法治30人论坛”推动了网络信息法领域理论与实务的结合,探讨了跨学科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前沿问题,推动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发展;相信本次论坛能够继续坚持学术民主之风,汇政产学研各界之力、商智慧司法建设之策、谋AI法学教育之道,推动论坛的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决策影响力更上层楼。

 

此次论坛提交的论文质量较高,具有学科跨界融合研究的总体特征,论文数量也为历届之最。其中,《建设以阿西莫夫机器人学法则为基础的现代人工智能伦理》《人工智能自动化执法:理论冲击及其调适》《个人信息的身份识别标准:源流、实践与反思》《人工智能医疗应用及面临的主要法律问题分析》《无人驾驶的风险及法律规制:一个框架性分析》等论文获奖。《东方法学》副主编吴以扬编审、西南政法大学学术期刊评价中心主任林士平编审为获奖论文作者颁奖。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雨峰教授主持了上午的主论坛。五位嘉宾发表了主旨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姚佳副编审本次大会主旨发言题目为《AI人格:法学陷入一场怎样的争论?》,主要探讨人工智能机器是否具有法律主体地位的问题在法学界引发的学术争鸣现象,以及学界关于人工智能法律人格的种种争论对传统法学理论的挑战与回应。她指出,人工智能客体性、自主性、伦理性、主体性等问题,会构成未来立法政策的主旋律;开放性的学术话题,更多要走到实践中,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在闭幕式上,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汉华研究员从论坛的筹办、议题的设置、嘉宾的来源、论坛的规模以及讨论的成效等方面对本次论坛给予高度评价,并就下一届论坛的举办提出了期望。

 

本次论坛由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西南政法大学主办,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科研处、教务处、智能司法研究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基地承办,安徽富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贵达(重庆)律师事务所协办,《现代法学》、《政治与法律》、《东方法学》、《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编辑部提供学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