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刘楠来研究员出席中国海洋战略论坛2017年会
字号:

原标题:中国海洋战略论坛2017年会 暨“全球化背景下的海洋:秩序·权益·和谐”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为贯彻落实提出的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精神、重点建设“一带一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中国海洋战略论坛于2017年12月16-18日在上海临港举行“中国海洋战略论坛2017年会暨全球化背景下的海洋:秩序·权益·和谐”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上海市法学会海洋法治研究会、大连海事大学联合承办。

中国海洋战略论坛理事长李雨教授认为报告中所提出的“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是论坛的重要使命,论坛要在智库建设、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积极贡献力量。原中宣部副部长龚心翰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中必须强化经略海洋。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吴嘉敏、上海政法学院校长刘晓红教授分别对海洋经济、海洋法治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联合国国际法院资深法官Tafsir Malick Ndiaye在“新海洋法的挑战与展望”报告中总结了国际法院受理的海洋法案例,并对公海中深海资源的管理与养护、气候变化对于管理海洋资源的影响、海盗问题在北极航线发生的可能性、大陆架开发付费问题及国际法庭咨询建议功能的拓展几个方面对海洋法律问题的新发展作出了展望。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们围绕海洋战略与安全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海牙常设仲裁院仲裁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楠来研究员谈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海洋法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并认为需要协调人类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

复旦大学张梓太教授从深海战略思维阐述了维护海洋高边疆的利益、注重开发与保护相协调的观点,并对中国海洋事业未来的发展做出了展望,他认为海洋事业的发展与海洋文化密切相关,在注重海洋开发与利用的同时应当更多地关注海洋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上海政法学院倪正茂教授从海权与法治的关系出发,结合新 时代理论与新时期的世界形势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上海海洋大学原副校长黄硕琳教授表达了渔权所至、海权所在的观点,并认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排名第一的渔业大国,但并不是一个渔业强国,要建设成为渔业强国首先需要建立负责任的、高质量的渔业大国形象。

中国海洋战略论坛秘书长、上海市法学会海洋法治研究会会长、上海政法学院杨华教授认为海权论的发展导致海洋霸权的扩张,导致海洋安全的破坏,当今海洋强国建设需要注重法治建设,未来的海洋秩序是海洋霸权没落,海洋法权的世纪。

上海海洋大学文化与法律学院院长唐议教授认为中国的海洋战略绝不是也不应是谋求海洋霸权,不论是今天,还是长远的未来,中国都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看待和处理海洋战略和海洋安全问题。

全国政 协委员、原交通部安全总监宋家慧从其北极首航、参与辽宁号前身瓦良格号回国经历等工作经验,认为战略必须站立,必须注重海洋经济发展,并以北极战略和海上搜救为视角,指出发展海洋经济、加强海上搜救是国家实施海洋战略和海洋安全的重要支撑;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吴方臣少将结合我国海军建设的实际情况谈到了海军在保障海洋战略与安全中的作用,并认为中国海军保障海上航道安全、维护海洋安全的任务想要真正实现,还需进一步加强海军建设。

论坛吸引了来自50余家单位的100多位国内外理论或实务部门的专家、学着参加,并引发了热烈的互动。

来源:鲁南快报20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