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支振锋研究员出席“全球化下的迁徙:转变、挑战与社会变迁”论坛
字号:

原标题:“全球化下的迁徙:转变、挑战与社会变迁”论坛在京举办

论坛现场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苏培)10月26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闻”青年前沿论坛第三期在京举办。本期论坛的主题为“全球化下的迁徙:转变、挑战与社会变迁”,主讲人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骆小平。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和察哈尔学会新闻与公共事务总监蔡靖女士分别致辞。

论坛上,骆小平针对全球化背景下的迁徙做了详细梳理,她从迁徙的界定、范围、类型、全球概貌、迁徙研究的理论与研究、全球化迁徙的转变、引起的冲突和社会变迁、以及美国、欧洲和中国的迁徙异同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

骆小平提出如下观点:一、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迁徙史,人类文明的前进伴随着迁徙发生。中国的内外迁徙具有特殊性,需要有自己独特的理论框架和话语体系来解释和建构,并为未来我国的内外迁徙提供决策参考;二、在当今全球化趋势下,伴随着商品、资本、技术、服务和信息流量的大幅度增加,人的迁徙更加频繁,引起全球的人口结构、国际关系、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变迁。近年来,移民问题逐渐上升为政治问题;三、是否促进和容纳人的自由流动和迁徙,是一个国家兴衰的象征。中国的内部迁徙与国际迁徙有惊人的相似,但我国始终是和谐的、稳定的、上升的,从没有因为迁徙引起战争或激烈的冲突,这是我们的成功之 处;四、中国的户籍制度在一定层面上保证了流动的有序性和稳定性,是中国关于迁徙管理成功的关键。

骆小平还谈到,和平与发展时期,自由迁徙和流动是一个社会充满活力的象征。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要“鼓励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同时也是我国内部迁徙发生的根本原因,解决了这个矛盾,公共福利实现基本均等化,区分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福利户籍制度也就逐渐自动消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罗雨泽对论坛内容做了评议。他表示,过去我们很关注物的流动、资本的流动、技术的流动,但是人的流动在国家富强起来以后才是非常必要需要得到关切的。人是生产者、消费者,也是财务的所有者,人的迁徙伴随着资产和技术的转移。而且,人的迁徙是有代际传承的,具有延续性,一个国家的内部迁徙自由是长远的,对于外来移民的接收与管理也必须是长远的;另外,也要关注到技术不断进步会导致从事基本工作岗位的人群失业,人工智能代替了低端劳动力,移民问题将会越来越显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支振锋认为,今天的发展,使得人类的迁徙更加频繁,这是一个趋势。迁徙带来活力和好处,但是也带来了很大代价。新移民到了新地方,也对当地治理提出了很大挑战;中国主要还是境内的迁徙,从西部迁到东南沿海等地。由于人户分离,造成交税在工作地,福利在原籍地,这种迁徙就加剧了不平衡,不充分,这正是我们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另外,迁徙带来的越来越显性的问题使得反全球化、逆全球化思潮运动迭起,在国际法方面也带来了国家主义与人道主义之间的冲突。我们需要结合中国自己的特殊性,建构自己的理论话语。

王逸舟做了论坛总结,他指出,人口迁徙从国际关系与外交等视角上如何解决,是个难题,也特别有意义。

据悉,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和察哈尔学会联合主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17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