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谢海定编审、赵磊副研究员出席“法治与信用”国际研讨会
字号:

原标题:“法治与信用”国际研讨会成功举行

2017年9月23日,由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上海市社会信用建设办公室指导,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和上海市法学会银行法律实务研究中心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互联网金融法治创新研究中心、华东政法大学法治中国建设研究中心、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知识产权部和美国法律与国际事务学会(FLIA)协办的“法治与信用”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成功举行。

本次研讨会邀请来自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法学研究》编辑部、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厦门大学、湘潭大学、常州大学、美国宾州州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牛津大学、蚂蚁金服、网贷之家、腾讯征信、益博睿商业信息咨询等实务和理论部门众多专家学者参与研讨。

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互联网金融法治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许多奇主持。上海市发改委社会信用推进处处长赵瑞颖代表指导单位致辞,并感谢各界对信用法治工作的关注。赵瑞颖表示,从国家层面来看,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框架正逐渐清晰,上海作为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在推进信用体系的建设中始终把制度建设放在核心位置,同时在信用实践方面不断先行探索。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季卫东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并预祝论坛顺利进行。季卫东强调,中国传统的信用、信任概念与西方现代产业经济体制下的信用概念存在差异,当前只有通过法治才能确立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系统信任,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社会信用体系。制度与技术两者对于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而这也正与凯原法学院的研究工作与人才培养理念不谋而合。

研讨会第一单元由《法学研究》编辑部主任、编审谢海定主持,围绕“社会信用立法的现状与展望”进行。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副主任罗培新以“信用治理与权益保护”为题,着眼于社会信用立法的理论框架,并就社会信用、立法信用在道德和法律之间进行界分。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震对《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的解读立足于构建社会治理和市场经济建设的基本规则,他指出条例中推动的“社会信用”与一般语境中的“信用”是两个有交集但不能等同的概念。在此前提下,确立规则意识是构成社会信用最核心的内容,社会信用的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属性应分别对应守法和履约两个方面的规则意识。法律与国际事务学会委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员孙晓义(Flora Sapio)从地方、国家以及全球三个不同维度,结合上海信用立法历史,评论了《上海社会信用条例》对上海、中国以及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对相关国家和区域乃至对全球发展具有的前景和意义。

研讨会第二单元“全球视野下的信用制度及其实践”由上海市法学会银行法律实务研究中心主任陈胜主持。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信用推进处副处长赵晓峰以“上海市社会信用建设、运作与应用概括”为题,分别阐述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独特之处、个人对信用本身认识的差异以及上海社会信用建设的经验。法律与国际事务学会学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研究生王可任以“美国信用制度概况及其实际运作”为题,以历史沿革为主线,介绍了美国信用评估体制的分类和具体运行模式。上海交通大学网络安全学院副研究员张保稳以“网络空间主体信用安全评价体系研究”为题,分别对网络空间内主体的信用安全、多维度评估安全问题的方法和应急处置失信事件的机制提出深刻见解。网贷之家联合创始人石鹏峰通过分析问题网贷平台案例,论证了P2P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必然会产生一种去中心化的分散状态,而它能够稳定发展的基础就是建立一种基于分散系统的信任和信用体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金融庭副庭长宋向今在问答环节结合自己丰富的经验,介绍上海法院系统在司法实务中针对来自市场主体、政府和裁判本身的社会不诚信现象作出的各项工作。

研讨会第三单元“社会信用与全球治理”由华东政法大学法治中国建设研究中心负责人童之伟教授主持。宾州州立大学法学院与国际事务学院的白珂教授(Larry Catá Backer)从规制、评估与奖励三方面切入,评估西方是否存在社会信用制度。他指出社会信用系统面临诸如系统建设、管理方面等五个层面的挑战,强调了在这一“封闭循环”系统中数据识别搜集的重要性。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员孙晓义(Flora Sapio)围绕欧洲社会信用体系展开,厘清“社会信用”的概念,指出信用评级、非政府机构、宗教组织、行业标准、执法数据、大众媒体等要素共同构建起去中心化的社会信用体系,详细探讨欧洲征信体系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助理检察员张涛作了题为“检察机关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以南通市通州区为例”的报告,介绍了检察机关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职能作用以及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工作思路,并着重介绍了刑事犯罪档案的建立以及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的开展。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胡凌对三位嘉宾的报告作了点评,指出评估数据使用的必要性,并将传统法律对人们行为的度量方式与社会信用体系的作用机制进行对比。

研讨会第四单元由原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王海明法官主持,围绕“社会信用与市场经济”展开。香港理工大学会计及金融学院副主任、终身教授陆海天以“企业信用的价值:来自公司债券市场的证据”为题,论证了“市场、法律和文化”的“三条腿”理论,通过实证分析探究何为企业信用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研究员赵磊从商事信用出发,指出商事信用实质上是典型的可被观察的重复博弈,强调其财产属性,并探讨了商事信用的法律构造,提出“从契约到身份”在信用领域的发展趋势。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继红就大数据时代个人信用征信存在的问题及其规制逻辑进行了论述,立足于大数据征信的背景、点明非传统数据和信贷之间尚未建立普遍的认同与风险联系,将个人信用征信类比为个人的经济身份证。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法律处处长张明珅总结了前几位发言人的发言内容,并提出了征信进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三个因素:征信数据的真实性、征信评议机构自身的信用水平、信用不良的个体的惩罚机制。

研讨会第五单元“社会信用建设中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互联网金融法治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许多奇主持。台湾辅仁大学比较法与欧洲法教授Manuel Delmestro作了题为“欧洲的个人信息保护—一个初步的阐述”的演讲,其演讲着重于欧洲的个人信息保护,立足于欧洲复杂的法律背景,提出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法律制度进行规制,认为在隐私和信息权保护的进程中如何保持与美国的协调,也是一个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鲍晓晔老师的发言主题为“政府大数据应用中的法律问题研究”,将数据的处理分为采集、应用、开发三阶段,阐述信息保护不足、信息收集不充分、不协调等现有问题,强调实践中对商业习惯的尊重。华东政法大学法治中国建设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孙平的报告主题为“信息人与社会信用——中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困境与对策”,从宪法的角度讨论个人信息保护在社会信用和信息人时代的困境与对策。在与谈环节中,益博睿商业咨询有限公司征信监管事务部经理彭娜立足实务中对信息保护的需求,呼吁相关法律应进一步明确。腾讯征信法律合规负责人张淑晨立足腾讯公司近年来征信工作的开展情况,向与会专家学者分享了其在征信流程、合规策略、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方案等方面的心得。

会议闭幕式由宾州州立大学法学院与国际事务学院教授白珂进行总结发言。在总结与会嘉宾发言的基础上,白珂教授进一步强调了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我们会从现实的情况开始,然后勇敢地走向未来”。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互联网金融法治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许多奇致闭幕词,并向各位与会嘉宾致以诚挚的感谢。本次研讨会立足于上海市征信条例出台的背景,结合精彩的案例分析,从技术、法律层面理解社会信用体系并融合了境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实现了由监管者和参与者共同参与的头脑风暴,带来了许多新的思维和启发。本次“法治与信用”国际研讨会的成功举行,充分展示了交大法学院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和社会信用法律研究的成果。

撰稿:陈昭君、孙余贤达、于锦文、方雯岚

摄影:欧阳玲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2017-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