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陈甦、周汉华、姚佳出席“《清华法学》创刊十周年
暨法学期刊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作用研讨会”
字号:

原标题:《清华法学》创刊十周年暨法学期刊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作用研讨会成功举办

2017年9月23日,“《清华法学》创刊十周年暨法学期刊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作用研讨会”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明理楼模拟法庭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法学院主办,得到了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的大力支持。

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总编张新宝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国际法所联合党委书记,《法学研究》主编陈甦教授,《中外法学》主编梁根林教授,《中外法学》副主编刘燕教授,《法学评论》主编秦前红教授,《环球法律评论》主编周汉华教授,《法商研究》常务副主编温世扬教授,《现代法学》主编许明月教授,《政治与法律》主编徐澜波教授,《比较法研究》副主编丁洁琳教授,《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主编马长山教授,《当代法学》常务副主编李建华教授,《法制与社会发展》副主编苗炎副教授,《交大法学》主编朱芒教授,《北方法学》主编董惠江教授,《东方法学》副主编吴以扬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财经法学》副主编尹飞教授,《法学家》责任编辑肖建国教授,《法学家》责任编辑高圣平教授,《环球法律评论》编辑部副主任姚佳副研究员,《法律科学》责任编辑焦和平副教授,《环球法律评论》编辑郑佳博士,《政治与法律》责任编辑彭峰博士,《法学》责任编辑郭海清博士,《暨南大学学报(哲社版)》法学编辑李晶晶博士,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财经法学》责任编辑李伟博士,《财经法学》责任编辑武藤博士,《财经法学》责任编辑郑玉双博士,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讲师郑飞等嘉宾参加了本次会议。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教授、院党委书记黎宏教授、《清华法学》主编车丕照教授、院党委副书记程啸教授、《清华法学》副主编何海波教授、《清华法学》副主编汤欣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林来梵教授以及《清华法学》责任编辑张晨颖副教授、陈新宇副教授、程洁副教授、吴伟光副教授、王钢副教授、高丝敏副教授、龙俊副教授、刘晗副教授以及清华大学法学院蒋舸副教授、《清华法学》编辑部主任徐雨衡同志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清华法学》主编车丕照教授主持。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法制与社会发展》主编张文显教授因临时公干未能与会,张文显副会长专门为本次会议录制了致辞视频,他通过视频向本次会议的举行表示祝贺,并充分肯定了《清华法学》创刊十周年来取得的成绩,同时祝愿《清华法学》在新的历程中创造新的辉煌。张文显副会长指出:《清华法学》经过十年发展,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自然优势,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一以贯之,发扬光大,受到学界高度认同;其与时俱进的栏目设计和专题,发挥着引导法学研究和法学思潮的积极作用;其严谨而清新的编辑规范和出版风格,深受作者喜爱和读者热爱。张文显副会长认为,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时代,需要法学期刊的繁荣发展,建设法治中国,实现法治强国梦的伟大理想,更需要法学期刊的学术参与和理论引导。最后,他衷心祝愿《清华法学》在新征程中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总编张新宝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十年来,《清华法学》杂志和清华大学法学院一样,在中国法学界异军突起,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作出重要贡献,其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严谨办刊,学术为先,成为我国法学期刊界的新标杆。他代表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代表《中国法学》杂志社,向清华大学法学院和《清华法学》杂志编辑部的全体同仁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祝贺!张新宝会长认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背景下,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时代潮流下,认真研究探讨法学期刊如何服务于法学研究,引导法学研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贡献非常重要,本次研讨会意义重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国际法所联合党委书记,《法学研究》主编陈甦教授认为:《清华法学》创刊十周年以来,兢兢业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从整体上增加了法学期刊的社会认可度,作为同行,在《清华法学》的成就光芒之下感到由衷的自豪,这也是我们所有期刊同行引以自豪的成就!在庆祝《清华法学》创刊十周年这样的时刻,组织这样的会议,共襄盛举,探讨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行中,面对社会新的社会环境、学术环境,我们法学期刊怎么发展,非常重要。就此,陈甦主编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法学期刊应当坚持理想,要坚持法学期刊对中国法学繁荣和中国法治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其次,要恪守办刊宗旨,即要坚持政治性、学术性、理论性的内在统一,坚持政治方向、学术导向、价值取向的正确一致;第三,要认清法学期刊尤其是核心法学期刊所承载的功能。法学期刊是法学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的集散地,要通过刊物的编发机制发现社会进步和法学的繁荣对学术观点,学术思想的需求,从而引领需求、创造需求。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首先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清华法学院悠久的历史,并对张文显副会长、张新宝总编、陈甦主编以及各位与会嘉宾长期以来给予清华大学法学院和《清华法学》给予的支持与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申卫星院长认为,在纪念《清华法学》创刊十周年之际,讨论法学期刊到底在法治建设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十分重要。法学核心期刊是法学学术的培养者和领导者,无论是在培养法学人才,还是引领法学学术发展的走向等方面都至关重要。

开幕式结束后,上午会议的第一阶段发言由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黎宏教授主持。

《清华法学》主编车丕照教授认为:《清华法学》在十年前加入法学期刊界这个大家庭,成为其中一员,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能忘记各兄弟期刊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持!车主编回顾了当年拜访《中国法学》杂志,受到张新宝老师率领的《中国法学》编辑部的热情接待以及张老师等毫无保留的传授办刊经验的令人感动情景。他代表《清华法学》杂志向法学界同仁尤其是法学期刊界同仁一直以来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将来能够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他说,法学期刊在法治建设和法学研究中非常重要,一篇好的文章既满足读者的求知欲望,又能影响每一个读者未来的职业生涯、学术选择。很多著名的学者,其学术生涯往往起自于在杂志上发的第一篇论文。

《中外法学》主编梁根林教授代表《中外法学》向《清华法学》创刊十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清华法学》在中国法学期刊方阵中虽然是个年轻的期刊,但是用了十年时间就迅速崛起,成为法学核心期刊的重要成员。作为《清华法学》杂志“隔壁”的兄弟期刊,《中外法学》与《清华法学》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但是合作多于竞争。两家杂志的编辑团队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年度的、面对面的全体责任编辑的经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相互切磋,共同成长,所以在这个场合我既要向《清华法学》创刊十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也要向《清华法学》编辑同行表示衷心的感谢!就法学期刊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作用,梁根林主编认为,中国法学期刊首要职责是为中国社会与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中国法学期刊的基本使命是为真正具有思想性、学术性、实践性和策略性的优秀法学研究成果提供最为重要的发表平台,为中国法学研究的成果提供自由的发表空间,捍卫学术自由。当然,捍卫学术自由更要强调严格学术纪律,同时要处理好学术批评与学术争议的关系。此外,中国法学期刊还负有培养新人、提携新人,构建中国法律共同体的重要使命。

《法学评论》主编秦前红教授认为,《清华法学》在短短的十年时间内,取得了今天的地位,有许多值得尊重和学习的地方。中国的法学期刊和法治建设之间有连接点,法学生研究、法律共同体的培养、法学教育,这都是法学期刊扮演的作用。而法学期刊本身拥有的境界、见识以及学术自身的规律,对中国法治建设和法治发展有着关键性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商研究》常务副主编温世扬教授代表《法商研究》编辑部祝贺《清华法学》创刊十周年。他说,《清华法学》这十年来异军突起,跻身于重要法学期刊行列,我认为,有两点是《清华法学》能够办好的秘诀:一是文章发得好,《清华法学》发的都是精品,二是发的少,《清华法学》的文章发得少,刚看到的2017年第5期的《清华法学》只发了10篇文章。他认为,中国法学期刊的使命是展示学术成果、引领学术方向、助推学术新人,而影响因子对办刊过程的影响,值得深思。

《现代法学》主编许明月教授代表《现代法学》对《清华法学》十年来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他说,《现代法学》长期以来一直得到了《清华法学》的指导和支持,尤其是《清华法学》首任主编已故著名法学家王保树教授的诸多指导和帮助。许明月主编认为,法学期刊对法治建设最基本的作用是理论指导实践,要通过甄别学术成果,从而引领学术研究,进而服务社会主义法治实践。

《政治与法律》主编徐澜波教授对办刊、法学研究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他认为,期刊和专家是互动关系,期刊吸收专家的意见,提出有潜力的选题。法学期刊需要专家学者对杂志的引领提供有前瞻性的建议,以便法学杂志在舆论界形成共识,达成相互呼应的气氛,这样就能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法学理论建设能起到良性的,相互推动和促进作用。

上午会议的第二阶段发言由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程啸教授主持。

《环球法律评论》主编周汉华教授代表《环球法律评论》向《清华法学》表示祝贺,他说,《清华法学》创刊十年就取得了非常令人瞩目的成就,甚至让人艳羡的成绩。《清华法学》这几年做得非常好,体现在形式上,很有特点,在这么多法学期刊中,无论是版面的安排还是用词、封面设计都很有特色,选择的文章很有吸引力,无论是题目还是内容,在新的话语中会形成体系性的效果。就法学期刊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作用,周汉华主编向与会嘉宾分享了《环球法律评论》的一些经验和做法。首先,在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上及时做出一些回应,《环球法律评论》先后组织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与法治”、“民法典编纂与商事立法”、“网络空间法治化”等主题研讨,做到理论密切结合实践,回应实践的需要。其次,注重交叉学科、新兴学科文章的发表,引导中青年学者在交叉性学科、前沿性学科上做一些努力和推进性研究。例如,从民法的角度,约请著名民法学家崔建远教授撰写的行政合同的文章不仅在私法界,而且在公法界也引起了很大反响。

《比较法研究》副主编丁洁琳编审对期刊的引用率问题发表看法。他表示,办刊需要的是学术规范和真正的匿名评审。同时,他也批评了一些人对比较法研究方法的错误理解。他认为,比较法研究是一种法学研究中的方法,但中国的比较法研究必须始终围绕着中国的问题展开,而非中国法与某某外国法的简单比较。丁洁琳副主编认为,文章要有比较法的方法,还要看作者的研究背景,是否有在外国学习的研究背景,否则对外国法的了解很难全面透彻。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主编马长山教授对《清华法学》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并对法学期刊在互动性、引领性、信息化三个方面的变化进行了探讨。他认为,法学期刊应当在重大问题上发挥引领的作用,把一些有研究特长领域的学者聚到一起,共同探讨问题。当代法治建设中,期刊已不仅仅是被动的展现平台,还要具有提炼社会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让法学期刊在中国法治进程中积极发挥作用,推进中国法学自主性。此外,他还认为,法学期刊应当日益融入信息化的潮流当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宣传方式来增加影响力,凝聚作者群。

《当代法学》常务副主编李建华教授代表《当代法学》杂志社对《清华法学》创刊十周年所取得的飞速发展和令人瞩目的成果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认为,法学期刊应当在学术争鸣,引导学识前沿、新秀的培养、学科特色的形成等方面达成共识。此外,每个杂志要想有更大的发展,还要结合杂志的所长创办自己的学术栏目品牌,树立更鲜明的期刊特色。对于自发率问题的,他认为最关键的还是如何建立公正客观的评价机制和审稿机制。

《法制与社会发展》副主编苗炎副教授认为,在法学期刊日多的环境下,法学期刊应当明确自身特色,把握方向。此外,法学期刊应该在保证学术公平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是要有对于各种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止和制裁机制,二是在学术稿件录取方面的平等性方面,要坚持对所有作者一视同仁的对待。

《交大法学》主编朱芒教授谈到了《清华法学》对《交大法学》的影响,感谢《清华法学》对《交大法学》无私的帮助和支持。他认为,像《交大法学》这样新兴的法学期刊要办好,必须要学习各位刊物的经验,包括刊物的特征,怎么做栏目等。

《北方法学》主编董惠江教授认为法学期刊应该对法律适用、实证调查、对典型案例的理论剖析倾注更多关注。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大规模立法的过程。法学期刊一方面应当发表为立法发挥作用的基础研究的论文另一方面也要多发表那些研究法律如何适用的文章,同时也要重视小学科文章的发表。

《东方法学》副主编吴以扬教授代表《东方法学》杂志对《清华法学》创刊十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认为,法学期刊要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还需要关注新媒体技术的运用,结合自媒体的特点,对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提升及互动。这方面,我们的法学期刊要多花点脑筋。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财经法学》副主编尹飞教授代表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和《财经法学》杂志对《清华法学》创刊十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过去二十年里,清华大学法学院是新兴法学院的标杆,《清华法学》是新兴法学期刊的一面旗帜。一直以来,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及《财经法学》的发展都得到了清华大学法学院、《清华法学》杂志给予的宝贵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尹飞副主编以《财经法学》发表文章为例谈了法学杂志如何坚持特色的问题。他说,《财经法学》关注办刊特色的追求,始终围绕着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整以及法学和经济学结合这两个方面做文章。因此,《财经法学》的文章三分之二左右集中在民商法、经济法等领域,和经济直接相关。另外的三分之一的文章,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的文章,实际上也是和经济有关的相关探讨,比如宪法的文章,更注重预算、监督和财政等问题。

下午举行的是圆桌会议,第一阶段的主题是“法学期刊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使命与作用”,由《清华法学》主编车丕照教授主持。

《环球法律评论》编辑部副主任姚佳副研究员就评价体系中的引用率、正相关关系、反引用情况、自发率等问题发表观点。姚佳副研究员介绍到,《环球法律评论》的编辑绝对禁止在本刊发表文章,每年一个责编只能编辑发表本所的一位学者的文章,也就是说每位责编一年只有一个配额,除此之外完全没有。这是因为,学术期刊乃学术公器,是学术界共同的资源,应当致力于打造一个更为开放的平台,为全学术界服务,发表学术界的优秀学术成果。至于引用率的问题,姚佳编辑认为,关键是对引用率的评价如何能从形式评价走向实质性评价。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学科人数多的如民法、刑法等,发表的文章多,引用率也多;反之,小学科研究的人少,引用的自然也少。但是,法学的学术研究不能仅仅是以量取胜,因此,如何找到比较接近于实质性的评价和比较客观的评价,值得大家关注。

《财经法学》副主编尹飞教授就法学期刊的引用率等问题发表了看法。他说,首先,法学学科的CSSCI期刊本身就很少,远少于经济学和管理学,加之法学论文严谨,内容丰富,因此引用率自然比不过经济学,但实际上法学文章的质量远远高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文章。其次,法学各个学科的引用率分布固然不均,可是倘若进一步细分引用率的评价方法,就更不合理。最后,比较法的研究方法在中国当下的立法和理论研究中仍然非常有必要。

《比较法研究》丁洁琳副主编以民法学的研究为例指出,民法知识来源的多元性、多样性给我们学者带来了更多思考空间和研究素材,更多的应该是基础研究,基础研究非常重要。如果研究的一个问题是继受自外国法,但是不搞清楚人家是怎么回事,就随意加以批评,显然是错误的,这不等于有些人所谓的崇洋媚外。

《法律科学》焦和平编辑就学术热点与学术经典、名家与新秀、热点学科与非热点学科、排名焦虑与学科坚守这四对关系的协调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学术热点并不等于学术经典,杂志在刊发文章时既要重视名家,也要提携学术新秀。刊发的文章虽然要有侧重,但也要注意学科的平衡。法学期刊的主编和编辑应当平衡好学术坚守,承担好学术期刊真正的学术传承,不能跟风,不为了竞价而竞价、为了排名而排名。

《暨南大学学报(哲社版)》法学编辑李晶晶就法学文章如何关注当下的热点和前沿问题,编辑在其中应当发挥何种作用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此外,《财经法学》李伟编辑就学术争鸣和学术标准的问题发表见解。《清华法学》编辑陈新宇副教授、龙俊副教授、汪洋副教授等,对比较法的学科作用和影响因子的计算标准、法学期刊对青年学者成长的重要作用等问题发表了看法。

圆桌会议第二阶段的主题是“法学期刊评定的国际标准与中国特色”,由《清华法学》副主编何海波主持。

清华大学法学院程啸教授就匿名评审制度在实践中的利弊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现在期刊搞匿名评审有利有弊,利在于提升文章的质量,防止人情稿和关系稿。但弊端在于,部分匿名专家不负责任,随意武断地批评他人的文章,提出大而无当的评审意见,甚至一些评审专家长时间不反馈意见,拖延了审稿的进度。

此外,要协调好匿名评审和责任编辑二者的关系,尤其是考虑到诸多法学期刊的责任编辑是兼职的,其本身就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这一背景。

《法制与社会发展》副主编苗炎副教授赞同程啸教授提出的匿名评审中存在的问题,他认为,一方面,应当筛选匿名评审专家,对于不负责任的应当剔除出去;另一方面,应当提高匿名评审专家的费用,加以鼓励。

《清华法学》编辑程洁副教授结合自身的经验,介绍了美国和欧洲的匿名评审制度。她认为,如果中国还是用匿名评审制,依赖外审的话,美国的一稿多投,主编决定制比较适用。美国的模式是一开始决断,后面是流水线作业开始民主。然而,欧洲的模式是开始民主,初审、匿名评审都民主,到后面决断,即便匿名评审和编辑觉得合适,还是要拿给主编和副主编决定行不行,在后边把关。

《清华法学》副主编汤欣教授认为,中美模式有所不同,因为中美环境不同,所以美国的学生办法律评论并审稿的模式没办法在中国落地。就文章的学科平衡问题,他认为,应当重视小学科尤其是新型交叉学科的作品的发表。

《清华法学》编辑高丝敏副教授结合自己为英文期刊做匿名评审的经验,谈了匿名评审专家应当有的学术态度。

本次研讨会闭幕式由《清华法学》副主编、清华大学法学院汤欣教授主持,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教授致辞。

申卫星院长在闭幕辞中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清华法学院学生创办的英文刊物《Tsinghua China Law Review》。他说,这个杂志是中国学者向国外展示中国法学研究学术成果的窗口和平台,希望能够大家支持。当前清华大学正在实施文科“双高”计划,在该计划的支持下,《Tsinghua China Law Review》将设立一个“中国法律研究奖”,并举办相关年会,鼓励向外国介绍宣传中国法学研究理论和法治建设成果。同时,他提到,明年五月清华大学法学院新楼就要交付了,九月开学时投入使用。在此期间,清华大学法学院将组织一系列国际国内研讨会,包括申卫星院长诚邀与会嘉宾届时莅临清华大学法学院指导,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他也衷心希望,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和《清华法学》未来的发展中,能够一如既往地得到各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一天的研讨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通过这次会议的研讨,与会专家对于如何在新形势下办好法学期刊,建立法学学术规范、完善法学期刊的评价机制达成很多共识。相信本次会议对于促进法学期刊的发展和法学学术共同体的繁荣,最终更有力地发挥法学期刊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