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工作
字号:

京津冀如何协同治理雾霾、在生态资产存量不变情况下如何放大生态红利、调结构去产能的瓶颈在哪里……为研究清楚这些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一年大约有三分之一时间都在全国各地进行调研;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查研究室主任田禾带领她的团队年年月月奔走于第一线,深入工厂、农村、居委会、派出所,了解基层法治建设状况、获取第一手数据,分析中国法治建设的走向。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像潘家华、田禾这样“用脚底板做学问”的学者还有很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群众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术风尚。良好学风的形成,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十余年如一日坚持国情调研工作紧密相关。

开展国情调研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贯彻落实党中央指示精神,更好地履行 “三个定位”要求和实践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国情调研自2005年启动以来,已设立国情调研特大项目、国情调研重大项目、院级基地项目、所级基地项目等各类项目1033项,全院上下1万多人次参与其中。这些项目聚焦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重点鼓励和扶持连续性、基础性数据的采集、整理工作,大力支持蹲点式国情调研。

为使调研更深“走下去”、更好“接地气”,一系列完善国情调研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举措在十余年间次第铺开。其中,院所两级国情调研基地的建设,为调查研究走向社会、深入群众搭建了固定平台。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已与内蒙古、黑龙江、上海、江西、河南、湖南、云南、西藏、甘肃、宁夏、宁波、厦门等省市区合作建立了12个院级国情调研基地;与地方人民政府合作建立了59个所级国情调研基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王子豪看来,“国情调研基地立足地方、立足基层,不仅对了解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实况、总结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强化国情省情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大幅提高了为中央、地方决策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从鼓励学者走出书斋、深入基层、深入实践、开阔眼界的初衷,到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中发挥日益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国情调研工作不断向前推进,一系列好项目、好成果随之涌现。

“国情调研丛书”、《中国国情报告》《国情调研报告汇编》等历时十余年形成的一大批调研成果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提高了哲学社会科学服务中央决策、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很好发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思想库智囊团的重要作用。

随着一项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调研成果不断推出,为人民做学问的意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心中长成参天大树。潘家华感言,“学者的尊严不在于头衔多么耀眼、衣着多么光鲜,而在于是否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鼓与呼。中国学者,必须站在13亿多中国人奔向全面小康的立场上,在深入实际的过程中进行研究。”

记者 毛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0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