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莫纪宏副所长出席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2016年年会
字号:

原标题: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2016年年会成功举办

12月10日,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2016年年会暨第三届法治国家与律师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以“中国法律服务国际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由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承办。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会长王俊峰,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付来,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主任李仕春,商务部条法司副司长陈福利,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林嘉,北京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潘剑锋以及其他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负责人、知名律师、国内知名仲裁机构和其他有关机构负责人、高等院校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莫纪宏主持。

陈冀平书记代表中国法学会讲话。他首先肯定了律师法学研究会的工作。律师法学研究会成立以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在加强政治引领、开展课题研究、参与司法体制改革、推动律师制度发展、服务法治实践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许多有益成果。

陈冀平书记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律师工作,把深化律师制度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对完善律师制度、加强律师队伍建设、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做出了全面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要求完善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机制和违法违规执业惩戒制度,加强律师行业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职业道德建设。近两年来,中央召开了全国律师工作会议,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律师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都为新形势下律师工作和律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的律师事业还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挑战,律师队伍建设、律师制度供给和律师法学理论积淀还不能较好满足实践发展的需要。

陈冀平书记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律师法学研究会建设和组织开展研究工作提出了四项要求: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制度的根本特征和政治优势所在。二是要加强研究会党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切实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提升研究会对相关领域法学法律工作者政治引领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开展研究,增强律师法学研究服务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意识和能力。四是要积极搭建理论交流平台,以活动促发展,不断提升研究会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

王俊峰会长在开幕式上作了律师法学研究会2016年工作报告。报告从课题研究、编辑会刊、国际交流、基础建设工作等角度总结了律师法学研究会2016年的工作,并对律师法学研究会2017年的工作进行了多个维度的展望。他认为,2017年应当从加强理论与实务联系、提高为中央决策提供参考的能力、办好《中国律师法学研究》、加强研究会自身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等方面来开展工作,并提出律师法学研究会在新的一年要进一步加强相关课题研究,加大向有关部门转送研究成果的力度,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吴付来副书记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对本次大会举办表达了祝贺,并向出席大会的领导和嘉宾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法学作为人民大学传统优势学科的现状,表达了对人民大学法学院、律师学院与律师法学研究会进一步开展合作的希望,以及对于律师法学研究会不断进步,为我国律师事业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林嘉书记对本次大会的举办表示祝贺,对参会人员表示欢迎,并且提出中国律师如何在国际化的基础上提供更优质的法律服务、如何促进中国律师事务所的国际化、如何进一步培养走向国际、具有优秀从业能力的青年律师,是国际化法律服务进一步发展所必须面临的问题。

在开幕式上,潘剑锋副会长宣读了本次大会论文的获奖名单。本次论文评审共评出一等奖三名、二等奖五名、三等奖七名、优秀奖十五名,会上对获奖论文进行了表彰。本次大会肯定了特邀研究员制度的创新价值和对于律师法学研究的积极意义,肯定了首批特邀研究员在律师法学研究会课题研究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取得的优异成绩,并聘任了新一批特邀研究员。

大会主旨发言环节,陈福利副司长主要从涉外经贸争端的角度对我国的涉外法律服务情况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他表示,中国经济现在已经和全球经济息息相关,中国不仅在投资、经贸等方向开展全球化交往,也在建立国际法律体系方面做出了许多具体工作。中国经济贸易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中国的经贸规则输出到国外,进行国际规则的重构。

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高级律师学院执行院长陈乃蔚以“筚路蓝缕,砥砺前行,中国法律服务国际化研究和思考”为题发言。他在发言中对中国现阶段的国际化法律服务状况做出了详尽的分析,同时认为,法律服务的国际化要求法律工作者具有国际化视野、国际化技能和国际化市场,也对中国法律服务的国际化路径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潘剑锋副会长主持了主旨发言环节并对两位发言人的发言进行了点评。

随后,大会进行了四个单元的专题研讨。第一单元以“一带一路”与律师法律服务为主题,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汪习根主持。围绕这一主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吕红兵、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张巍、北京仲裁委员会秘书长林志炜、上海元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钱奕和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秘书长王承杰,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和工作实践经验就“一带一路”战略中律师法律服务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第二单元的研讨围绕“法律服务国际化与《律师法》修订”这一主题展开,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民主与法制杂志社总编刘桂明主持。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进喜,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黄永东,河南省法学会律师学研究会副会长、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律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金茹三位嘉宾就律师法律服务国际化、律师事务所形式组织以及《律师法》修订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和系统探讨。长盛律师事务所驻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执行合伙人徐作青与蒙牛集团法务负责人黄晓军则从律师和企业法律工作者的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法律实务中的难题,并对未来法律服务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独到建议。

第三单元的研讨主题是“律师事务所的国际化战略”,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特邀研究员、重庆市律师协会会长、全国人大代表韩德云主持了本单元的讨论并点评。来自君合律师事务所、天同律师事务所、金杜律师事务所、卓纬律师事务所的肖微、蒋勇、黄滔、朱宁四位律师就律所联盟、律所链接国际、律师走出国门以及律师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等问题发表切合实践的认识、分析和建议。

大会研讨的最后一个单元是“国际化视野下的律师教育与培训”,由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廖斌主持,并由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犯罪与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王顺安进行点评。衔接上一研讨环节,中央财经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主任李轩,重庆市律师协会秘书长彭建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法学前沿》编辑部主任姜栋就律师教育与培训分别从其民间化、多元化、国际化和法学院教育发展等角度,深入探讨了如何进行律师培养的实践和律师教育如何进一步发展等问题。

王顺安副会长作闭幕总结,对大会做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严密,精英荟萃,辞旧迎新”二十字的评价,并用“开拓,自强,维权,抗辩,敢为”表达对中国法律服务国际化的期许。

本次大会集中展示了律师法学领域一年的优秀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本次大会作为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一年工作的总结,既肯定了成绩,也总结了不足,同时也为律师法学研究会2017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本次大会对于进一步推进律师法学研究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网站2016-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