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201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法学所法治国情调研室主任田禾
小
中
大
“先进工作者不是我一个人的称号,它属于法治国情调研室这个团队,属于法学所,属于中国社科院——这一点先定位清楚,我们再谈别的。”记者在法学所初见田禾研究员,她就提出了这个特殊“要求”。
第一次见到田禾的人,多少会有些意外,很难把面前这位和蔼文弱的女学者与推动中国法治发展的宏大事业联系起来,但当她一开口谈工作,社科工作者的风采便彰显无遗。
一心为国家
积极推动法治建设
面对记者,田禾谈的最多的就是工作和团队。
《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是田禾的法治国情调研团队从2010年开始连续做了5年的项目,每年的新报告发布都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2014年开始,国务院办公厅委托田禾的团队对各级政府实施信息公开制度情况进行第三方评估,并于今年3月30日发布了评估报告。因其测评依法、客观、重点突出,在各级政府和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
在全国各级法院,田禾的团队也有着很高的知名度,这源于他们在2013年开展的浙江法院阳光司法指数测评。田禾的团队作为独立第三方开展的这项测评,有力推动了全国法院司法公开工作,得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常务副院长沈德咏的批示和认可。最高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认为,这项测评“在中国司法史上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将载入中国司法改革史册”。
由于团队的名气越来越大,找上门来的项目也越来越多,但每一个接手的项目都要经过田禾的慎重考虑和严格选择。她的选择标准很明确:“我们的选题一定是学术界研究的真问题,是公权力机关关心的问题,是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问题,也是有助于推动国家法治建设的选题。”
田禾捕捉信息的能力和推进的决心极强,她一边推进既有项目,一边根据社会需要酝酿新项目。她告诉记者,团队在研的新项目还有很多,比如政府透明度国际测评、司法透明度国际测评、政府采购透明度测评、财政信息透明度测评等。
田禾的团队一直很繁忙,几乎全年无休,但大家不叫苦、不喊累,反而乐在其中。目前团队正在推进的项目有25个之多。对待每个项目,团队都兢兢业业,拒绝粗制滥造。“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一直驱动着我们往前走,根本停不下来。”田禾如是说。
双脚在基层
带领团队开展实践
令人惊讶的是,干了很多“大事儿”的法治国情调研团队,算上今年刚招进来的新人,“固定人口”也只有6个人。
田禾既是这个团队的领头人,也是组织者。她提倡跨学科研究,不囿于科室,基于问题组织力量开展研究。她发现法学所里谁有项目需要的专长,就将其邀请到法治国情调研团队这个大家庭中来。
“大兵团作战”是田禾的理念。她坚信,只有合作,才能成事。“大数据时代要求我们团结协作,单打独斗会使效率大打折扣”。
田禾可不是一位书斋里的学者。她认为我国的法学研究已经走过了引进、解释的阶段,到了今天,需要来验证引进的制度正确与否、运行是否有效、问题在哪里,而传统的研究方法也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
为了了解基层情况、得到第一手数据,她年年月月带着法治国情调研团队奔走在第一线,深入工厂、农村、居委会、派出所……记者见到田禾时,她前一天刚刚从广东调研地方法治发展状况归来。基层调研的种种辛苦不消言说,但对于这些,田禾只是谈笑而过。
“法学是一个应用学科,我们应该带着问题去研究,我们的研究应该是对国家有用的。走到基层去,你会发现,我国基层法治发展有很多创新的地方,我们走的是跟西方不同的路。”田禾说。
田禾的目标是把这个团队打造成知名的法治授信平台。她告诉团队里的年轻人:“我们每做一件事,都在实实在在推动一项制度的进步,你们有理由感到自豪和骄傲。”
传递光与热
不遗余力帮扶青年
“用高尚的人格凝聚团队,用乐观的精神感染他人,用顽强的意志战胜疾病,用坚定的信念铸就忠诚”,在中央国家机关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事迹中,田禾这样被描述。
59岁的田禾,工作起来冲在前线,生活当中精神奕奕。大家几乎忘记了,她的身体并不好。
田禾2010年被确诊患上癌症,短短三个月时间做了两次大手术,但她始终淡定乐观,一直不忘工作。她做手术时刚好赶上当年《法治蓝皮书》发布,从手术台回到病房,醒来问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布会的筹备情况;开发布会时,病榻上的她紧盯着会议实录,生怕出一点差错。手术完仅仅休息了20多天,身体还未完全恢复,惦记着项目的田禾就回到工作岗位。即使在患病治疗期间,她仍然成果丰硕。正如她自己所说,“再大的事都压不倒”。
她不仅没有因为身体原因索取照顾,反而无私地将光和热传递出去。田禾有着天然的亲和力,法学所的年轻人遇到工作生活上的困惑都愿意找田老师聊一聊。而她再忙,也抽出时间帮年轻人解决困惑;在工作中更是不遗余力地为他们搭建发展平台。她说:“人的成功不仅要平台好、方法对,还要有人带。年轻人的成长关系到法学所的未来,我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找到方向。”
赵千羚是三年前硕士毕业加入田禾团队的。几年来,跟着田禾实地考察测评、撰写报告,她成长了很多。赵千羚告诉记者,她写的每一篇报告,田老师都逐字逐句改过。“治学严谨、为人宽容”是田禾在她心中的印象。她说:“田老师不仅带我们做研究,还教我们看问题的方法。从她身上,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法学所青年学者支振锋曾跟随田禾走访调研,他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厚厚的报告不是躲在书斋里能编出来的,田老师为之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这些报告为我们了解法治发展实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评估依法治国进程提供了直观的标准,也为中国法治和法学走出去提供了载体。田老师以超凡的眼光、坚定的意志、牺牲的精神,为这个时代和中国法治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社科院专刊总第29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