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中
大
原标题:封建妇德的反穿越之旅
看多了“今穿古”的玄幻故事,如今却有一件“古穿今”的实事儿发生了。今年六月,新浪微博“@新媒体女性”发布了一篇题为《叶二娘东莞手记:女德馆的日与夜》(以下简称《手记》)的长微博,网名“叶二娘”的女记者在广东东莞一家“国学女德馆”卧底七天七夜,记录下了发生在女德馆的种种奇闻异事。
如此“女德”
叶二娘卧底的这家“蒙正国学馆”,位于东莞市南城区的水濂工业园。据蒙正国学馆自己介绍,该馆教授与中国古代传统女性道德规范有关的内容,馆长黄城讲授的“伦理道德课”是王牌课程。黄馆长的伦理道德课,主张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男主女从的婚姻关系,并提倡“三从四德”中的“四德”应为当代女性应遵守的妇德女道,向离婚、不育的女性问罪。
伦理道德课之外,还有“成功女性”的现身说法。而这些所谓的“成功女性”有自称家产过亿的女企业家,教导学员们身为女性在婚姻生活中应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称自己以生生世世伺候丈夫为人生价值观;有因怕丈夫“郁闷”,产后第七天开始,每天坐着睡觉以方便照顾婴儿,以不能让老公生气为一切准则的女董事长;还有为了诠释“女贞”的概念,早上都给丈夫鞠躬,说“先生我错了”的大学毕业生,称自己从小学到大学都不跟男同学同桌,但因在大学里谈了恋爱,在讲台上失声痛哭着向父母和祖宗道歉……
于是,在学员们的忏悔环节,出现了哺乳期遭遇丈夫出轨的女性,哭着将丈夫出轨归咎于自己做得不够好;也有因丈夫出轨与其分居的,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罪业”的女性……
女德从何而来
女德,旧指妇女应具备的品德,是中国封建社会礼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记录了先秦礼仪的儒家经典《礼记》一般被视为后世妇德理论的起源之一。《礼记•郊特牲》有曰,“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礼记•昏义》讲“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即我们熟知的“三从四德”。《礼记•曲礼上》载“男女不杂坐”,规定男女有别。《礼记》还提出了“七出”的说法:“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即丈夫可以合法休妻的七个条件。
到了东汉年间,班昭著《女诫》分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汇聚了妇女地位、妇女言行、夫妻关系、家庭关系等问题的主要观点,全面系统地规范女性的妇德修养,成为女子教育启蒙课本。
如果说《礼记》的妇德思想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那么《女诫》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则让这本书成了“万世女则之规”,与《女论语》、《内训》和《女范》合称“女四书”。可以说,《女诫》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封建时代女性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完善。
中国古代对女性的约束管制自宋开始走向极致。宋代理学家鼓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把贞节看得重于女人的生命,成为礼教的核心。明、清对于妇德的严苛程度达到了极点,明代的《内训》、《女范捷录》、《闺范》、《闺戒》等女子教科书,更加具体繁琐地规范了妇女的道德与行为。到了清代,开始出现通俗易懂的《新妇谱》、《女儿经》一类读物,在全社会普及对女性的妇德教育。
事实上,自古到今,女性在家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古人云:一出茶饭便知妻,要知贤母看儿衣。古人一个家庭的兴旺发达,离不开有德行的女子安稳地居于家中屋檐之下。《大学》亦云:“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这里面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女子是家中“主中馈”的人物,能因自身的德行影响教育家中成员,从而达到治国平天下的效果。第二,母教为家庭教育的重点,也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第三,有德行的君子即便身居家庭之中,亦能将良好的德教广行四方。而家中女子相夫教子功不可没,自然女德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最宽容的年代
孝顺、端庄、勤俭、明理、宽恕、智慧等美好品德在现代社会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具备的。然而,国学女德班却在向女性灌输着一种比封建妇德还要严苛的“女德”。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古代中国,家庭是一种社会保障机制,妇女婚后从夫是把社会保障的责任转移到夫家,所以在休妻方面对女性的保护是有必要的考虑,“但现代社会讲性别平等,人权有保障。女德馆还要把旧的,和现代社会完全不相容的制度拿出来,试图用传统家庭的规范来取代现代社会公民权利义务的法制规范。这种做法的背后,就是用家庭做隐蔽所,用家庭中男性做主导的方式,来彻底回避和践踏现代社会建立起来的法制规范。”
封建社会的妇德理论体系,是建立在父系(男系)权力与财富的传承制度和与此相适应的父权的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家庭制度基础上的。政治权力的承袭上女性被排除在外,被剥夺了对资源的所有控制权,女性必须依附于男性才能生存与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妇德与其说是对女性的规范,不如说是一种夹缝中被迫诞生的生存技巧,因为只有顺从和谦卑才能从男权主导的家庭里为自己分一杯羹。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维护男性权威的“万世女则之规”竟出自女子的笔下。
新中国成立后,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在西方国家的女权运动者为了女人的一张选票走上街头而被关进监狱的时候,我们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平等的劳动就业权利和受教育权,使女性获得了经济独立;婚姻自主,让女性走出男尊女卑、漠视女子利益的封建婚姻制度。尽管时至今日,我国在就业、升学等方面还存在不容小觑的性别歧视,但当下无疑是这个走过数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对女性最宽容的年代。
兴起或源于身份焦虑
叶二娘在卧底女德班期间,发现这些所谓的女德培养以极端的理论要求女性在婚姻里要保持卑微的女奴姿态,在专注古代妇德理论中不合时宜的糟粕的同时,似乎既曲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又践踏了现代社会的人权理念。
记者联系到了发表《手记》一文的民间女权研究机构新媒体女性,据新媒体女性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他们对该女德馆的情况作了后续调查,东莞女德馆的教学人员常年在很多二三线城市作巡回讲座,每到一处,听众少则上百,多则数千,而且日程繁忙,很难邀约。
这一套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理论为何能再次甚嚣尘上呢?
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著名性学家李银河教授。“这是一种文化滞后现象。即当社会的政治、经济产生巨变以后,由于文化习俗的变迁通常是最慢的,而滞后于政治和经济的变化。妇德思想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了,在各地习俗里都有文化基础。”李银河认为这也是一种反弹,“现代社会变化太快,人们观念变化太快。比如婚前性行为,二十年前还只有15%左右,而最近已经达到71%了。仿佛突然间礼崩乐坏,再不重拾旧道德的力量就难以力挽狂澜。”太过剧烈的社会意识变化,引起了部分人的不适应,为从心理上抵制这种变化,从而极端地推崇旧时代的道德规范来把社会拉回原有的社会秩序,寻求平衡。但李银河也表示,这种现象也是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一种表现。正如社会平行四边形原理,人们选择不同的方向来施力,但社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各个方向的合力。
徐卉则认为,女德馆受到欢迎主要源于现在中国女性的一种身份焦虑,“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这种焦虑一直伴随着中国女性。改革开放前一直都在讲妇女能顶半边天,男女平等,那个时候会觉得女性是特别有力量的群体。”改革开放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出现了让女性回家的声音,女性的社会属性不断被剥夺。因此有人说,中国女性跟之前相比地位不断下降,空间越来越小,女人到底处在什么位置,角色在哪里,这种身份焦虑现在也集中地反映出来,所以这种女德班的盛行背后是中国女性对家庭和职场角色定位的迷茫。
不会成为主流
“女德”教育向全国蔓延,那些“淑女班”、“公主班”也瞄准女性为教育对象,仿佛中国女性需要被教导才能成为合格的女人,而男人却是天生合格的男人。对此,李银河认为,“男权社会里,社会的主要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源都掌握在男性手里,所以男性才来规训女人‘你需要成为什么样,我才能娶你’。真正男女平等的社会,不会去专门去训练女人——女权社会里,搞不好还会出现男人培训班。”
徐卉对记者说,“当权利的行使者、规则的制定者中男性占绝对优势,女性占弱势时,让弱者牺牲比让强者牺牲成本要低得多。所以所有这些对女性规范要求,只是压迫弱者的工具,用来为强者铺路,给强者一个更好的环境。”
当记者问到东莞“蒙正国学馆”宣扬的封建妇德思想,是否也有可取的“精华”时,李银河对这个问题回答得迅速而坚定:“封建妇德理论基本上应该否定,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她认为,封建妇德思想是在一个几千年的男权社会里自然形成的。“那是一个等级社会,男人是一等,女人是二等。在这个男女还并不真正平等,男人还掌握着更多资源,女人的平均工资是男人的70%的状态下,这套东西才会依然这么有市场。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妇德教育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现在的中国,已经有相当一批人在主张男女平等,而不是男主女从,男尊女卑。女人应当挣脱出来,而不是回去。”
封建妇德思想卷土重来对社会主流意识造成的冲击到底有多大?李银河表示,“提倡妇德的这种意识形态还是少数的,主流意识形态还是主张男女平等。尽管它在传统习俗根深蒂固的地方有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很容易死灰复燃,但要占据主流,我觉得不能。”
徐卉也表示,尽管这种声音现在很有市场,但妇德教育成为主流不太可能。妇德理论作为封建社会文化制度的一部分,没有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来“搭配使用”,也就没有了滋生蔓延的土壤。
正如叶二娘在《手记》一文的结尾中所说的:“从情爱、婚育、家庭关系、子女教育到职场,作为女人,在个人生活中有着种种困扰、迷惑、痛苦和不平之鸣。女德馆代表了一种惯常的解决思路:将女人的境遇归咎于女人自身;让本已弱势的女性更加顺从和拒绝反抗,变得更加弱势;同时,利用女人的不利处境继续盘剥她们。可笑的不独女德馆,女德馆也不仅仅是可笑。”
新媒体女性项目负责人表示,新媒体女性将继续对女德馆的调查,本刊将持续关注。
女德馆的文化课——
“男人谈大事,女人不在旁边插嘴,而是切水果伺候。等客人走了,说‘小女子也有一些建议,仅供先生参考’。坐着的时候一定要比老公矮一点。”
“成功女性”的讲座——
“(我)从小听父母的话,结婚后就听丈夫的话。丈夫让干啥咱就干啥,丈夫不让干啥咱就不干啥。”
“丈夫最快乐的事就是我快乐的事,丈夫最幸福的事就是我幸福的事。我对丈夫说:‘也许我不能百分百让你满意,但是我百分百努力了,如果这生伺候你不满意,我来生还愿意诚心诚意伺候你、成就你。’就是我的价值观。”
“2010年,我每天早上都给丈夫鞠躬,说‘先生我错了’,每天早上都拿出一张纸念,上边写满了新想出的自己的错误。”
学员的忏悔——
“(我先生)搭上了一个有夫之妇,被告到公安局。自此以后,我一直对他很冷淡……直到这段时间我在这里学习了传统文化,才知道这些都是因为我自己的罪业造成的……”
节选自《叶二娘东莞手记:女德馆的日与夜》
来源: 正义网-检察日报2014年0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