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柳华文研究员接受《中国社会科学报》采访 谈群众路线
字号:

原标题:正学风改文风 让群众路线入脑入心

目前,全国上下正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当下理论学术界的学风文风现状怎样?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群众路线,为人民群众做学问?围绕这些问题,近日,本报记者就理论学术界的学风文风建设与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情况采访了相关学者。受访学者表示,学界要切实取得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需要在正学风改文风上下功夫。要让群众路线入脑入心,把好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关。

学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形式主义

谈到学术界的学风文风,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姜涛认为,学风方面最大的问题是陈云所批评过的“只唯上,不唯实”;而文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则是毛泽东曾经批评过的“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或作惊人之语,或是以势压人,似是而非,总是不能把问题说清楚,经不起深入推敲。

“当前学术界存在的学风文风问题,当属形式主义最为严重。”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贺新元指出,有些学术成果不是晦涩难懂,就是空洞无物;不是理论基础欠缺,就是问题意识缺乏。

对此,院文献计量与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姜晓辉则指出,有的文章或刻意求新求异,制造了不少脱离实际的理论与观点,或脱离我国发展实际,无“思想”地炫技长谈,这无异于生产废品并浪费宝贵的学术资源。

针对学术界面临的这一系列问题,学者认为,在全国上下贯彻群众路线之际,学术要创新、学科要发展,需要在正学风改文风上下功夫。

把好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关

“学以致用”永远是学者的行为圭臬。学者认为,加强学风文风建设,需把好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关。

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山指出,要创造条件让学者尤其是中青年研究人员深入实践,在人民群众生生不已的创造性活动中汲取正能量。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侯毅也表示,青年研究人员对社会发展整体性把握力不够强,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深度有待深化,更应走进基层、深入实践,树立更加朴实、严谨的学风,抵制庸俗媚俗之习、轻浮贪功之气。

学术界各学科各领域都存在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关键环节。

在法学领域,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助理柳华文告诉记者,法学研究就是要不懈地观照现实,摸清社会脉搏,探求社会规律,追求良法善治。

在史学领域,姜涛指出,史学研究必须从材料出发,梳理史料、考辨史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问题弄清楚、说清楚。“尤其是当代史的研究,更应打破禁区,深入受访对象认真调查研究,并开放相关档案,不隐瞒真相,更不歪曲事实。”

在语言学领域,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刘丹青表示,语言学的一些基础研究与群众活的语言生活息息相关,必须依靠群众的合作支持来进行,如口语调查、方言调查、儿童语言获得研究等。而且,语言研究也有很多领域是直接服务于群众的语言生活的,如词典编撰和修订工作,就需要关注广大群众包括中小学师生的需求,要注意收集各界人士对词典的意见。

让群众路线入脑入心

学术之道,贵在求真。远离功利,服务群众,为人民做学问,这是社会的希冀、学人的企盼。当前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给学术界带来了清风。学者认为,学术界要遵循学术规律,勿受非学术因素干扰。要让群众路线入脑入心,让学人在学术研究中始终自觉贯彻落实群众路线。

让群众路线“入脑”,接受思想观念的深刻洗礼,就是要把群众路线作为一种认识论贯彻到科研当中。

“走群众路线,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结合中国国情,了解群众疾苦,听取群众呼声,为群众服务。对于我们法学学者来说,就是要通过服务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为群众送法、释法、用法,为实现法治、社会公平贡献力量。”柳华文说。

让群众路线“入心”,关切百姓内心需求,就是要把群众路线作为一种道德标准来规范自己,让理论解渴、管用,解决人民群众内心关切的紧迫问题和现实问题。

“树立正确的学风,说到底,首先要解决‘为谁做学问’这个根本的原则问题。”张晓山指出,我们要确立为最大多数人利益服务的基本理念,从这一点出发来研究理论,才能端正学风,不至于急功近利、迷失本性、自我异化。此外,要想使文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接受、喜闻乐见,政策上要明确鼓励支持踏踏实实做学问、不怕吃苦、花大力气做第一手调查的敬业精神;提倡规范、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老老实实的科研作风。

学者认为,学术界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是克服本本主义、拿来主义,实现学术创新和学科发展的重要契机与动力。践行群众路线,把准社会脉搏,结合中国国情,形成中国风格,方能在国际学术界发出中国声音。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0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