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刘兆兴出席“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国际学术研讨会

赵海峰、宋健强在“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大会主题报告
字号:

我院赵海峰教授、宋健强副教授于2010年7月30-31日应邀参加了由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等主办的“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分别就“国际司法与国际法治和全球治理的关系”和“国际刑事法院(ICC)对全球刑事法治的杰出贡献”作了主题报告,并回答了听众的提问。赵海峰教授还应邀担任了“国际法治视野下的国际司法”单元的共同主持人之一。展现了我院在国际司法包括国际刑事司法方面的研究特色和研究成果。以下是有关会议的详细情况。

2010年7月30-31日,由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学科研究基地)、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部、吉林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春召开。大会开幕式由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法学院常务副院长黄文艺教授主持,吉林大学副校长、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会长吴振武教授、东亚法哲学会理事长、日本北海道大学今井弘道名誉教授、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刘兆兴教授致辞。大会外方代表分别来自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哲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院、日本东北大学法学院、日本北海道大学法学院、日本中央学术研究所、韩国东国大学法学院、韩国汉阳大学法学院、美国科尔比学院、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英国白金汉大学法学院、英国伦敦大学玛丽亚女王学院、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等,中方代表分别来自香港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南开大学、汕头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专业领域涉及国际政治学、哲学、伦理学、法学(法理学、国际法学、刑法学等)等。

大会发言、评论和讨论一共分五个单元依次进行,并分别由中方和外方两位专家同时主持:“全球化与全球治理”、“全球治理与法治”、“国际法治的理论与实践”、“全球治理中的国际关系与国际法问题”、“国际法治视野下的国际司法”,分别由邓正来/[日]铃木贤(演讲人:Hans Kochler、朱景文、顾肃、刘雪莲、季金华、[日]户波江二、[香港]Wayne Cristaudo;评论人:宋显忠、周晓红)、严存生/[美]Peter Malanczuk(演讲人:刘兆兴、[韩]朴荣吉、刘清平、王黎、王奇才;评论人:李光宇、[韩]郑荣相)、朱景文/[奥]Hans Kochler(演讲人:Nigel G. Foster、Peter Malanczuk、[英]Tim Dunne、冯玉军、[韩]崔泰铉、何志鹏;评论人:那力、石文龙)、夏立安/[俄罗斯]Stanislav Tkachenko(演讲人:朱文奇、[日]桦岛博志、赵海峰、铃木贤、[美]Jonson Petrulis;评论人:[英]Rafael Leal-Arcas、刘红臻)、赵海峰/[英]Nigel G. Foster教授(演讲人:夏立安、宋健强、盛宏生、张旭;评论人:郑素一、[日]金永完)主持。大会使用汉、英、日、韩四种语言同声传译工作,议程紧凑、秩序严格、气氛和谐、互动激烈。

大会最后邀请邓正来教授做学术总结,他说:民族国家的“主权”时代来自欧洲,“主权神圣”是其基本特征。但是随着时代发展,现在不能视为当然正确,否则就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尽管如此,当代仍然不是一个“去主权”、“去国家”的“国际”时代,而是一个混合的、“后威斯特伐利亚时代”。所谓“全球治理”,目前还是一个新的、未成型的时代。讨论“全球正义”,需要解决一个新的“世界政治理念”,这是一个核心问题。目前的理论模式有三种:美国的新帝国主义模式、欧洲一体化模式、亚洲/中国模式,需要持续观察和探索。

大会陆续收到各类汉、英、韩文本主题论文42份,会后将正式结集出版。总之这是一次多学科综合交汇、碰撞和争锋的国际研讨会。

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院长赵海峰教授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司法研究所宋健强所长应邀各自为大会做了“国际司法与国际法治和全球治理的关系”和“国际刑事法院(ICC)对全球刑事法治的杰出贡献”主题报告,展现了我校法学院在国际司法领域的科研成就和特色。宋健强还向会议提交了一篇长达7.4万字的论文。

 

赵海峰教授等在主席台上

宋健强副教授作主题报告

资料来源:哈工大法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