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李林参加“防治涉黑犯罪长效机制建设”座谈会
字号:

 

座谈会现场 (贺明 摄)

市委副书记张轩致辞 (贺明 摄)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光磊讲话 (贺明 摄)

我校与会人员合影 (贺明 摄)

西政新闻网讯 为总结重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经验,分析涉黑性质犯罪成因和特点,努力探索长效机制,6月5日至6日,40余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公、检、法、司部门实务界人士齐集重庆,共同探讨“防治涉黑犯罪长效机制建设”问题。本次会议由重庆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重庆市法学会和我校共同主办。市委副书记张轩,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徐敬业,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光磊,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学普、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钱锋,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余敏,重庆市法学会会长唐情林,校党委书记张国林、校长付子堂、副校长孙长永等参加座谈。

市委副书记张轩在致辞中表示,2009年6月重庆开始的 “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提升了群众安全感,增强了社会和谐度,树立了典型的“重庆经验”。时值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前期工作成果基础上,召开“防治涉黑犯罪长效机制建设”座谈会,不断总结经验,提炼成果,提出应用性强、价值量高的建议和意见,有利于遏制涉黑犯罪再度发生,有利于维护社会长治久安,有利于实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意义重大。她希望与会专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形成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丰硕成果,为全国范围内的涉黑案件提供理论依据和法律借鉴。

会议期间,我校“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防控机制和法律对策研究”课题组成员石经海教授、但彦铮副教授、任惠华教授、梅传强教授、高一飞教授、刘湘廉副教授、张永和教授、谭宗泽副教授和北京大学李成言教授、中纪委研究室孙飞副主任一起,分别围绕“当前涉黑性质犯罪的特点与成因调查”、“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政策对策研究”、“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法律完善”、“防治涉黑犯罪中公众参与机制研究”、“关于涉黑资产处置的重庆样本和立法建议”、“公权力控制和政法队伍建设”六个方面作主题发言。中国政法大学王牧教授、四川大学龙宗智教授、西北政法大学贾宇教授等专家代表则针对主题发言,从主体内容、框架结构、语言规范等方面,就完善《建立健全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长效机制》书面报告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

6月6日上午,校长付子堂简要介绍了《建立健全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长效机制》书面报告的形成过程,并从三个方面作主题综合发言。一是“重庆经验及推广价值”,包括严格依法办案,切实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深挖“保护伞”,坚持打黑与反腐相结合;创新涉黑资产处置模式,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重视民众参与,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二是“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长效机制建设的必要性”。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长效机制建设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维护民众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三是“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长效机制建设的建议”。付校长建议从司法政策、社会管理对策、工作机制方面建立、完善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长效机制,并从刑事实体法、刑事程序法、民商事、行政法角度提出具体修法意见。他表示,打黑除恶是一项惠及亿万人民群众的长期系统工程,贯穿中国改革和社会发展全过程,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西政会发挥自身优势,不遗余力地推进该项工作。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光磊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次会议呈现“三个特点”,一是进一步强化“黑恶必处”的共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社会危害性大,是人类文明社会的共同敌人。二是进一步加深对社会犯罪规律的认识。会议有效分析了包括“基层行政执法不力、社会管理,尤其是对重点人群监管不够、法律体系不完善、治理体系不科学”等在内的涉黑性质犯罪成因,有利于对症下药,针对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三是进一步形成一系列应用型、有价值的成果。会议从立法、司法、制度层面提出建议,涉及实体法、程序法,涵盖刑法、民商法、行政法等部门法,内容丰富、成效显著,对重庆乃至全国当前及今后的打黑除恶工作影响深远。

参加本次会议的领导和专家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张凌、武汉大学教授莫洪宪、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黄京平教授,中央党校教授、北京大学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林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部主任王大为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杨兴培教授、重庆大学法学院院长陈忠林教授,西南政法大学俞荣根教授、卢代富教授、科研处处长徐泉教授、赵磊副教授以及重庆市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