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如水之师
陈  甦
字号:

谢老师怀栻先生仙逝周年,纪念之声不绝如缕。身为谢老弟子、单位同事,本应踊跃投文寄思,然执笔辄滞,难以成文。忝列门墙,却听钟吕而奏瓦釜,受大道而著小文,不肖至此,为免遭以谢老衣钵为稻粱谋之讥,除非他人询问导师是谁,否则不敢人前自称谢老弟子。身在学界谋事,最怕“谢老之徒,却不过尔尔,可惜可惜”之人言,既损师之名又损己之誉。减损之术,就是少在公开场合将自己与谢老联系起来。此中款曲,自虞情有可原。然长期如此自我暗示,以致有慢师之嫌。
    
    1985年考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时,是先入学然后分派导师,有幸分配于谢老门下学习。当时混沌不知谢老鸿名,日后于和敬公主府中纪委招待所参加经济法制研讨会,见谢老悠悠而论,曼引经,熟据典,在座者无不聆听肃然,始知吾师非同一般。一日,谢老在其简易厨房请我吃饭,席间谈及我入学考试民法只得六十几分,答担保制度时遗漏留置权制度,故嘱我要加强民法学习,并一再说民法理论乃法学之本。其言之殷殷,其应也诺诺。此顿饭不知何味,然而终身难忘。又一日,谢老授课时突然问:“陈甦,‘契约’是什么意思?”我本知契约何意,但以为谢老此问必有深意在焉,一时思乱语塞。有同学张文彪者抢先回答:“就是合同呗。”想必此时谢老心中对我有朽木之叹。以后每与谢老论及学问,必惕惕然不知所措。再一日,谢老论及为人处事不应作假,笑言大跃进时见一京郊农场照片,其上葡萄累累不见藤叶,谢老当时不在意右派身份,当众指明那是将旁枝葡萄摘下再用铁丝系于一藤,其直言之结果可想而知。谢老不言挨批之痛,只谈揭假之乐,其学者风范无他,唯淡泊求真而已。又再一日,于谢老课堂上初次听说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于是不揣浅陋,写一篇学期作业呈上。谢老阅后说:“以后硕士论文就写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吧。”遂以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为题,在谢老指导下完成硕士论文并通过答辩。后将此文改写发表于1990年第5期《法学研究》,此为我真正发表论文之第一篇。
    
    硕士毕业后得以留在法学所,与谢老同在民法室。未几经济法室成立,我转入经济法室。转年谢老在民法室退休。其后虽与谢老保持联系,但师生之交淡然,既未有席间杯盏交错之同娱,也未有座中学问相砥之唱和。然每逢年节,必去谢老家探望,经年不断。娶妻,则携妻往;添子,则带子去。每进谢老家,多见其案上书籍开合,文稿正半,但师生话题多为生活起居时事逸闻,极少引向本门学问。窃以为要想知道自己多么浅薄,就与谢老切磋法学,虽已将谢老所著《票据法概论》等悄然翻烂,仍害怕在谢老面前总显得浅薄;谢老似已窥破我心,亦不问我读何书习何文,或许心中已失望至深矣。就我而言,萤光再炽也不堪与明月比辉,但近水楼台却避月明,进拜鲁班而谈庖艺,学林之中,宁有是者乎?一日在劲松小区,忽见谢老携一稚子漫步街头,原来是谢老在其女儿家暂住,该稚子是其外孙女。我将谢老引至我家,遂使一家欢喜。谢老看其外孙女与我儿子玩耍,长者欣慰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深感谢老于我,更象一远房长辈,是我生活中不近又不离之牵挂者。一天夜半,谢老忽然打电话来,言及某报正讨论楼下商家不许楼上住户通行楼梯之案例,有学者以相邻关系解之。谢老言,此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关系,以相邻关系处理殊不得当,要我写一文章辨明。谢老言之切切,我亦感念万分,看来谢老还是看我行望我走,对我并未放弃学术关怀。
    
    2003年春节期间,照例去看望谢老。辞别时,谢老递来三本书,嘱我还给图书馆,并对我说:“我再也不欠法学所什么了。”谁知此次竟是见谢老最后一面,此语竟是听谢老最后一言。谢老辞世后,每每念及这似有谶意之语,其中究竟含责备之意还是有尽责之慰,探究再三而不得解。尤不可原谅我一时粗心,竟未记住那三本书名。曾去图书馆查找而不可得,日前又托图书馆长渠涛查找又未可得,实为憾事。
    
    世间万类,堪与谢老相比者,唯水而已。居高山之巅而不惜下溉桃李,有广渊之盛而不拒承集涓流。无五色眩目,却大形方在,气象万千;无五味乱心,却点滴如醇,回思无穷。谢老一生,如水之长征:出泉入溪,历经山阻石砺,却不言曲折之痛蜿蜒之苦;集江汇河,终成川远流深,仍常怀谦和之意润物之情;最后沉静入海,归入无极,了然无痕,虽不独在而犹在。谢老如水,淡泊间润我学识,宁静时启我心智。只是当时不知而后知之,而后知之又深知之。惜乎谢老生前,未曾以书面或口头语言称其为恩师,非不敢也,非不能也,只是谢老那般德惠、这般顾念如蛙揖水,怎一个恩字了得。
    
    (200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