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中
大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成为近日热门话题。受访学者表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法典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民法制度迈入民法典时代,将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依法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民法立法是我国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民法典编纂受到党中央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表示,在依法治国原则下,国家治理的各种行为都要依法进行。民法所规范的社会关系涉及我国经济基础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在国计民生中具有全局性和贯穿性,民法成为国家治理所遵循的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法律之一。要从国家治理的实际效用角度来理解民法典的编纂和实施,尤其要从当前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来理解这部法典的重要意义。
民法典共7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共1260条,10万余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条文、字数最多的一部法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温世扬谈到,民法是人法,整部民法典彰显了人文关怀,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思想。民法典体现了对传统民法的继受与改造,是对我国民事立法的守成与创新。民法又是权利法,民法典是按照民事权利体系来构建的,各种类型的民事权利在民法典中都得到了充分展现。民法典是一部民事权利的宣言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研究室主任谢鸿飞表示,民法典编纂离不开强烈的国家意愿、高速的市场经济发展、高超的立法技术和深厚的学理积累做支撑。他认为,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将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提升政治文明水平。厘定公权与私权的界限、强调对合法民事权益的保障,这就要求国家机关尊重和保障民事权利,控制权力滥用。民法典是市场基本法,规定了市场主体的多元类型,确认了多种市场交易中的财产权,推进市场经济向纵深方向发展。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为民事主体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最为基本和重要的规则,有助于释放社会活力,建构守望相助的和谐社会。此外,民法典对于彰显我国法律文化的软实力、提升民事领域的司法公正水平以及建构良好的生态环境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成表示,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使我国民事法律从分散零碎走向完善统一,有效减少了规则间的冲突和不协调,为民事主体权利的保护和义务的履行提供了全面的规则资源。民法典还为其他以民事权利为基础的部门法提供了民法基础,为制定其他单行法提供了基本法基础。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教授吕廷君告诉记者,民法典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擘画了生产生活的规范性画卷,是人民利益最集中的规范性表达形式。民法典为社会秩序构造了理想场景,使社会秩序的每个细节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民法典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在孙宪忠看来,民法典不是政治口号。它所建立的各种法律规范和制度,都要实实在在地作用于社会的现实领域,都要贯彻落实到我们每一个自然人、每一个团体的身上,要落实到我们从事民事活动的时时刻刻。民法典符合民法社会的运行规律,符合民法贯彻实施的特点。民法典为民事主体在民法社会里从事自我管理提供了基本的遵循,提升了民事主体自我治理的能力。
王成表示,推动民法典实施,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加大对民法典的宣传,使民法典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在各个民事活动领域形成相对稳定的共同预期,减少纠纷的发生。司法机关必须严格适用民法典,对既有司法解释进行整理。各级法院的法官裁判民事案件时,必须在民法典法条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由裁量权。
“开展学习宣传民法典活动,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培养青少年的民法意识,对于推进民法典的实施十分必要。”温世扬认为,相关政府部门应通过民法典明确行政执法行为中的边界,不侵害民事主体的各项民事权利。在民法制度和规则的正确使用方面,审判机关应总结审判经验、实践经验,对民法典中的相关制度和规则进行必要的司法解释、案例指导,使民法典能够得到统一、正确的实施。此外,民法典颁布实施后,具体领域的民法制度还需通过单行法的方式或者行政法规的形式进行细化。
立足我国国情和实际
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足我国国情和实际,加强对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尽快构建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有效实施民法典、发展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论支撑。
孙宪忠告诉记者,民法典解决了我国民法立法长期以来存在的立法散乱、隐含重大矛盾和缺陷的问题,完善和提升了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我国民法典是一个体系化的立法,有比较完善的从总则到分则的系统,保障了民法立法资源的和谐统一。此外,民法典贯彻了科学立法的要求,提升了立法的法理科学程度,为人民法院和其他司法机构准确分析和裁判民事案件提供了更加妥善的立法依据,为民众学法用法提供了系列规范和制度。
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从立法论开始转向解释论。王成认为,围绕民法典展开解释论研究,将是民法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调整,应遵守基本的法律解释规则。学者对民法典解释论的研究,可以为最高司法机关整理既有司法解释和制定新的司法解释提供学理支持,也给各级法院的法官裁判民事案件提供正当性论证的理由。
谢鸿飞谈到,经过民法学人的艰辛努力,我国民法学的理论体系已经建成。未来的研究重点应为民法典适用中的问题。民法典有很多新制度和新规则,对它们进行深入理论研究并达成共识,同时和司法界协力判研实务需求,是未来我国民法学研究的一个重点。
吕廷君表示,以民法典为统领的民事法律制度研究,是对以民法典为核心的法律制度、法律理论的研究,应加强对当代民事法律制度思想渊源、民事法律制度的前瞻性等相关研究。他谈到,应深入挖掘当代民事法律制度及思想渊源,凝聚和贯彻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共识,为构建新时代民事法律制度体系注入力量。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段丹洁、明海英)2020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