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孙宪忠接受《法制日报》采访:历史经验借鉴与我国民法典编纂
字号:

民法典与你我的生活息息相关,民法典正在向我们走来。今天,《法制日报》特别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孙宪忠研究员进行专访,畅谈世界范围内“民法法典化运动”中总结出的体系化效应、形式理性等历史经验,在我国民法典编纂发挥了怎样的借鉴作用。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民法典(草案)将提请会议审议,表决通过后,它将成为新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目前最长的、拥有法律条文最多的法律,集各种规则之大成,中国民法制度也将迎来民法典时代。民法典(草案)通过后,过去一些民事单行法律,如民法通则、民法总则、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等等,这些法律都将被废止,经过修订编入这一部法典里。它的很多条款是教你在民事生活中,如何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与家庭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有大量的行为规范,教你该做什么。

民法典被称为一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将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法制日报》特别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孙宪忠研究员畅谈民法典。

孙宪忠学部委员谈道:

几天来总有一些人大代表朋友问我,我国之前已有多部民事法律,为什么还要编篡民法典?事实上,这个问题也是我经常碰到的提问。我经常简要地回答,民法的具体规范和制度数量庞大,但是这些规范和制度不能像一麻袋土豆一样随意地堆放在一起。我的这个说法,来源于欧洲法学中的著述。欧洲大陆从18世纪开始,一些国家比如法国编纂民法典,取得了国家治理以及经济发展的成功,其他国家纷纷效仿,结果欧洲大陆国家都编纂了民法典,因此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大陆法系,法学上也称为民法法系,由此可见民法典对这一阶段欧洲法制文明的铸造作用。这种每一个国家都在编纂民法典的盛事,法制史上称之为“民法法典化运动”。

据统计现在世界上共有民法典150多部。后世总结民法法典化运动经验有两条特别值得我们参考:一是法典的“体系化效应”,二是法典的形式理性。所谓体系化效应,指的是把庞大的民法规范和制度按照一定的逻辑整合为一个和谐统一整体的时候,国家不但实现了基本法制的统一,消除了习惯法情况下法官的裁判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甚至因人而异,造成的不公平的问题,从而保证法官裁判尺度的统一;同时人们因此也能够清晰地看到法律规范之间、制度之间的漏洞、矛盾和重复等缺陷,从而弥补这样的缺陷;进而,这种体系化的立法很容易学习和适用,为民众以自己的行为贯彻法律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所谓民法典的形式理性,指的是民法法典把法律上的规范依据法典的形式明明白白地写下来,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了必须依法办事的基本遵循。体系化的法律条文是冷冰冰的,但是这个冷冰冰的体系却体现了立法指导思想上的理性。这些历史的经验,在这一次我国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发挥了借鉴作用。

 

来源:《法制日报》2020年5月27日(法制日报记者 蒋安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