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李明德:多头管理攀比数字致知产多而不优,建言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顶层设计
字号:

2017年,我们来庆祝“创新改变生活”。这是2017年世界知识产权日的主题。

创新使我们的生活更健康、更安全、更舒适,但前提是,创新与创新成果必须得到卓有成效的保护。

中国早已跻身于世界知识产权大国之列,然而大而不强、多而不优、保护不力、效益不高等问题,却日益凸显出来。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知识产权管理多头分散,“影响了知识产权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制约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志敏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李明德更是直言,由于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的“各自为政”,相关部门无形中相互竞争攀比“数字”。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必须更进一步,从试点走向全局,尽快完成顶层设计,出台专门的政策文件,包括成立一个中央层面的“三合一”的专门部门。

统计数据近年一路飘红

近年来,专利、版权、商标的相关统计数据一路飘红。每年都呈现出毫无悬念的增长态势。

以2016年为例。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2016年,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申请受理量达到346.5万件,同比增长23.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达到133.9万件,同比增长21.5%。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超过4万件。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件。

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统计,2016年,全国商标申请量369.1万件,同比增长28.35%,连续15年居世界第一。至2016年底,全国商标有效注册量累计已达1237.6万件,每万户市场主体商标拥有量1422件,比2015年底的1335件增长6.5%。我国申请人提交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3014件,同比增长29.8%。

据国家版权局的统计,2016年,我国著作权登记总量达2007698件,突破了200万件大关,相比2015年的1641166件,同比增长22.33%。

中国作为知识产权大国的地位无可争议,但“量”的意义在李明德看来,是有限的。“以商标为例,毫不夸张地说,这一数字恐怕已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加起来的全部商标申请量。但它的实际意义是有限的。”

国家知识产权局率先作出改变。在2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国家知识产权局去年启动实施了专利质量提升工程,专利质量提升工程主要围绕专利的申请、代理、审查、保护以及运用等环节,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法制日报》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了解到,在申请环节,提出全面强化质量优先的政策导向,调整专利的统计口径和公开内容。同时,加大对非正常专利申请的监管和处理力度,代理环节改革专利代理行业监管模式,开展专利代理行业专项整治。201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严厉打击挂证行为,先后核查了230家无资质机构,有效净化了专利代理市场。

在审查环节,成立了专利审查质量的监控组,外部反馈意见工作组,健全审查质量评价组,全面提高专利审查的质量和效益,突出质量导向。

而如果质量提升不止于专利,还包括版权与商标的,那么,整个知识产权多而不优的改变将是全方位的。李明德认为,3个部门合在一起,统一出台政策,改变过去的竞争攀比,才更有利于促进知识产权的保护。

我们似乎停留在19世纪

除了要对“大而不强”等负责以外,多头管理也给市场主体带来了“傻傻分不清”的困扰,增加了其生产经营成本。

四川省知识产权局局长谢商华说,去年底,四川省政府部门进行行风测评,其中受访者对知识产权部门的意见包括“商标注册办事效率低”“应加大对侵权问题的查处力度,及时制止侵权行为”等。因为受访者不清楚管理部门的职能,而把版权、商标等问题也归结到知识产权部门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企业对知识产权多头分散管理的困惑。”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丁荣余也表示,他调研的企业中60%以上都有统一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但如果要去申请专利、版权或者商标,就得去不同的政府部门。“这会增加行政成本。所以企业也希望统一管理。”

何志敏认为,多头管理降低了管理效能,知识产权部门管理分散、统筹机制复杂,诸多可以由部门内部协调的事项变为部门之间协调,可以由一个部门与多部门进行协调的事项变为多部门与多部门之间协调,增加了协调成本,浪费了行政资源。“同时,多头对上、多头对下、多头对外,增加了复杂性,降低了一致性,为社会公众增添了困惑。”

政出多门阻碍了知识产权集成运用,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需要在统一的目标导向下进行集成运用,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但是,由于缺少统筹协调,造成了各部门扶持政策目标不统一、内容不衔接、实施不协调,知识产权集成运用效果难以发挥,市场价值实现成为难题。

“分头执法制约了保护水平,专利、商标、版权等执法各成体系、各管一摊,既容易造成执法空白和保护漏洞,又容易出现重复执法等现象,降低了社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满意度。”何志敏说。

此外,分散服务增加了社会成本,分散式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与企业对知识产权一体化服务的需求严重脱节。企业不得不将一件事分成多件事来办,往返于多个政府部门,生产经营成本大为增加。

李明德认为,至少要实现专利与商标的合二为一,因为这两者均属于工业产权。他毫不讳言地指出,直到如今,我们的专利与商标还是分别由两个部门管理,“从国际上来看,我们似乎还停留在19世纪。”19世纪后期的《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和《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已将版权和工业产权分开。德国、菲律宾、法国等国家至少都有一部单独成典的知识产权法典。德国专利商标局还下设一个部门,专门负责版权事务。

据了解,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88个成员中,有181个实行综合管理体制,其中采取专利、商标和著作权“三合一”管理模式的近40%;采取专利和商标“二合一”管理模式的占55%。

“我们要进行大胆的改革,对内有利于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引导部门和企业进行创新和创新成果的保护;对外可与国际接轨,我们要从规则的进口者转换成创立者,在世界上发挥示范作用。”李明德说。

遵循精简统一效能原则

今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拉开大幕。此之前,上海浦东、上海自贸区、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等地已率先开展知识产权“三合一”综合管理改革的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上海浦东为例。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于2015年1月1日正式运行,一个最突出的变化就是职能有机整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其建立了知识产权公共事务“一站式”办理及举报投诉集中受理服务平台,成为我国首个集专利、商标、版权于一身,兼具行政管理与综合执法职能的知识产权局,构建“管理和执法统一、保护和促进统一、交易和运用统一”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做到“一个部门管理、一个窗口服务、一支队伍办案”。

与之伴随而来的还有执法能力提升。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已实现政府部门行政调解、人民法院司法调解以及人民调解的“三调联动”机制。目前,已初步形成浦东新区(自贸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框架及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平台。

2015年,浦东新区还在全国率先推出知识产权金融卡项目,通过对企业的专利、商标、版权及相关无形资产组合打包,实现了无需固定资产抵押,即能获得较高额度授信,突破了知识产权与金融产品深度融合的难题。

截至2016年6月,已有203家科技型企业通过该项目直接获得银行融资超过7亿元,带动银行贷款30亿元左右。在此基础上,2016年3月,浦东新区启动知识产权增信增贷计划,开发设计融保互通互认的知识产权评价体系,评价结果自动匹配融资额度,有效缩短知识产权融资周期,体现了知识产权增信增贷功能。

李明德认为,浦东等地的探索证明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是成功的,应当继续往前推。“理论上已不是问题,如果说还有什么阻滞的话,恐怕就是一些部门不愿放弃部门利益了。这就需要强调顶层设计,将其纳入国务院机构改革中。”

谈及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的方向,何志敏说,“改革应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要按照‘放管服’的要求,着力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和社会成本,加强执法保护,优化公共服务,为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营造有利于减负提效、创新驱动、开放发展的知识产权环境。”

申长雨表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是中央对知识产权工作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决策部署,知识产权局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正在积极推进这项改革。

针对这项改革,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一个遵循”,即严格遵循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和中央审定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二是要做到“两个有利于”:在纵向上有利于打通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在横向上有利于实现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的协同效应,更好地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三是要做到“三个符合”: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现实需要,符合知识产权工作的客观规律,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接轨。

来源:法制日报政府•经济2017-04-29记者 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