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柳华文接受光明网采访 指出刑事责任年龄适当提前或有益于解决校园暴力
字号:

根据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统计,以2015年1月至5月媒体曝光的40余起校园暴力为例,从多角度对校园暴力进行统计分析,四成暴力事件有初中生参与,同性别暴力占比超八成。针对近期频繁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中央政法委宣教室副主任陈里在接受采访时称,“建议刑事责任年龄应该提前,现在的孩子12、14岁什么都知道。”面对校园暴力事件,我们还有哪些法律漏洞亟待弥补?我们是否应将刑事责任年龄提前?为此,光明网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柳华文,请他做相关解读。

法律对14岁以下儿童的违法犯罪行为也应有一定约束

校园暴力是一个社会问题,是全世界、不管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的问题。它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社会的原因,家庭的原因,还有青少年的心理原因。美国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很多学生认为,校园暴力可以增加自己的知名度和在学生之中的地位。

在我国,建议刑事责任年龄提前,是多年以前就有人提出过的观点。除了校园暴力外,还有青少年违法犯罪突出的原因。近些年来,许多地方都很重视此类问题,有些地方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有所下降,有的则相反。但整体而言,青少年儿童犯罪仍是一些地方犯罪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云南有一个自治州,两三年当中的恶性案件都是由青少年犯下的。

一直以来,我们把刑事责任的承担看得过重,认为一旦承担刑事责任就意味着对一个人的否定,有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一直倾向于认为惩罚并非应对犯罪的一种有效手段,14岁以下的儿童要以关爱为主。其实刑事责任就是对一个人行为负责任的方式。对于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封存犯罪记录的前科消灭制度,不让被司法机关处于刑罚的孩子带上污点生活,希望他可以改过自新。因此,对待青少年可以有一些特殊的方式,但是责任还是要负的。如果14岁以前不负任何刑事责任,这对预防和惩罚未成年人实施的一些严重危害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是不利的。

我们不能说其他国家,比如近来大家热议的美国,对包括青少年在内的严刑峻罚完全科学正确,但是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我们的法律是要有底线的,对于儿童也应该提出要求。应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程度,判断其行为,并使其负相当程度的责任。在具体做法上,我们的目标不是像其他国家那样,要对校园暴力采取多么严重的处罚,但是在立法精神上,我们是可以借鉴以改进国内立法。对于青少年恶性的、非常严重的犯罪或者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应该进行法律上的惩处。

要有配套规定帮助违法犯罪的青少年重回社会

现实当中,我们在处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的困难。比如说,执法人员有一些顾虑,认为如果把青少年投入到监管场所中服刑,就毁了他的前途。对于轻微违法青少年怎么处理,现在这一工作环节是比较薄弱的。所以能够不追究的、不关的就不追究、不关、息事宁人了。目前我国能够关押未成年人的场所也是有限的。最后,往往只能交给相关教育部门处理。

因此,应加强相关的立法,包括在刑法上考虑刑事责任人的年龄的重新定义和细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刑事责任人的年龄,但是降低之后更要有一些配套规定,促使违法犯罪的青少年能够金盆洗手,重归社会。

《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本身都有较为笼统的一面,许多规定还不够具体。法律可以规定相关的刑事责任,关键的是怎么样来实施处罚,应加强法律实施方面的配套规定和机制性好安排。比如说,刑事责任人羁押在哪里,是否可以通过社区矫正来实施刑罚。

在实践中,对于那些有严重不良行为,不能在正常学校里学习的青少年,我们之前是有工读学校这样的特殊教育机构的,但是家长和孩子都不喜欢,也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这样的部门和机构目前呈现萎缩的状况,很多地方已经没有了。因此,那些触法的青少年没有及时得到矫正,有可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越学越坏,产生越来越严重的违法犯罪。如果这时再来抓、再来严重处理都已经晚了,应该在他前几次违法犯罪的时候,有及时的对待和处理。

重视对校园暴力受害人的事后救助

校园暴力是一种恶性的、严重的行为,如果对这样的行为不从法律上、特别是刑法上处理,这对社会、对受害人、对违法犯罪的本人来说都是不妥的。对受害人要有一个交代;社会的安全要有法律的保障;对犯罪的本人来说,如果不及时制止,对其进行教育,有可能会走的更远。因此需要加强立法,并保障法律的实施。

对于校园暴力,这不仅仅是刑法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法的问题。除了追究违法犯罪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其他法律之外,还要考虑对受害人的保护。案件已经发生了,不仅仅是要制止、抓捕触法的青少年,对于受害人来说,我们应该有一些制度上的安排,比如说必要时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促进其身心康复,让他们能够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

归结起来就是,立法要变,法律的实施要加强;除了关注违法犯罪的儿童以外,还要关注受害人。同时,学校家庭要密切联手,建立机制,预防和就对校园暴力;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倾听青少年的声音,发挥他们自身的建设性作用。

来源:光明网 201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