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李 林:谈"法律智库"
字号:

(原标题:法律智库迎来黄金时代)

习近平主席关于重视智库建设的一番话,奠定了中国智库发展的地位;而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则为法律智库的发展带来了良机。在刚刚起步的法律智库大军中,来自官方、高校和民间三种类型的智库已经成为推动法治建设的最主要力量

对于中国智库里的法律人来说,十八届四中全会前夕的工作状态,要比平时更加忙碌。

"四中全会召开前,受中国法学会的委托,我和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文显各带了一个课题组,围绕依法治国这个议题,将法学界这方面最优秀的专家集中起来进行讨论,并将最终形成的建议报告至决策层。"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四中全会之前,我院专家也通过向相关部门提供专家意见或要报等形式建言献策。"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马怀德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作为刚刚成立一年的民间法律智库,北京卓亚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也迸发出了巨大能量。该中心常务副理事长王致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在会议举行前夕,研究中心的多名学术委员就依法治国议题形成建议,并将之报送至决策层。

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刚刚闭幕,让法律智库感到振奋的消息再次传出。

10月27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时强调,"要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

"去年我刚开始做法律智库的时候,有很多人都不看好。而现在更多的人认为,法律智库将迎来黄金季。"王致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刚起步的法律智库

今年1月22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研究"项目组在其发布的《全球智库发展报告2013》中列举了全球150家顶尖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位列第20位。

"尽管社科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得到了认可,但这并不能必然地代表法学所的成就。"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李林对于记者提出的"官方智库"这一称谓,显得极为克制与冷静。

"我们现在很多智库在研究方法上还不够科学,在科学依据和材料的实证支持方面有着很大的差距。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我国法学界中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智库,只是发挥了智库的作用。"李林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但"智库"这个词语,已经越发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开始被更多的人所使用。

对于与政府保持紧密联系的智囊机构,人们已习惯给他们贴上智库的标签,例如将自己定位为"党和国家重要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中国社科院,经常被视为官方智库。

一些机构在成立时,就为自己确立了智库的定位,例如,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在成立之初,其对自身的发展定位之一,就是要建成全国宪法和行政法学研究的"思想库";去年成立的我国首家法律民间智库卓亚研究中心,也将建成知名智库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

一些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开始将智库的定位更加明确,例如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提出法学会要着力发挥"核心智库"作用。

在刚刚起步的法律智库大军中,来自官方、高校和民间三种类型的智库已经成为推动法治建设的最主要力量。

推动设立宪法日功不可没

四中全会召开前夕,受中国法学会的委托,李林和张文显分别负责一个课题组,集中了多名法学专家进行讨论。围绕依法治国,对于怎样认识、怎么办、如何解决现有问题等话题,两个课题组分别进行了讨论,用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形成的研究报告呈送了上去。

"在我看来,课题组形成的一些观点和建议对于有关方面的决策是有参考价值的。当然,四中全会的决定,是在充分发扬民主后听取各方意见的成果,其中一定有法学研究和法学专家的贡献。从这一点来看,法学家是发挥了智库作用的。"李林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11月8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承办的"依法治国与法治中国"国际研讨会上,张文显也表示,"决定中的设立宪法日和宪法宣誓制度,就是课题组的建议"。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这让长期呼吁将"法治GDP"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的马怀德感到格外振奋,"'法治GDP'这次算是落地了,这个激励和惩罚机制对于促进法治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为了将自己的报告顺利送到决策层的桌子上,各家智库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到了四中全会这样的重要时刻,更是"多管齐下",在众多智库中"挤出"一条通道。

李林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智库建言献策主要有四种途径:到中南海、全国人大和政协做专题讲座;形成专门的研究报告往中央送;参加专题的咨询会议、论证会、座谈会等会议,在会议上发表观点;通过发表论文、在媒体发出声音等方式提出建议。

"有时候会有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电话打过来,询问对于某一事件的意见。在我看来,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没有固定的途径。"李林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马怀德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法治政府研究院参与、影响国家和政府决策的有效途径是多样化的,主要有:直接参与法律和政策的起草和调研;为重要国家机构做专题法制讲座;参与立法过程;通过向相关部门提供研究院的内部研究报告、要报及专家意见稿或专家意见书等;组织参加论证会、调研会、座谈会等会议;通过承担相关部门委托的重要研究课题或攻关项目;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和出版专门的学术著作等;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采访和报道表达专家意见和观点。

王致介绍,卓亚研究中心将讨论的报告送到决策层手里,主要是通过三种方式:学术委员会中一些专家和顾问的个人渠道、决策层领导不定期到中心参与座谈会、将内部刊物通过特定渠道递送。

智库多条渠道递交报告的另一面,是至今仍未形成一个固定的建议上行渠道。

王致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就坦承:"之所以说卓亚研究中心是民间智库,是因为作为发起人,我不在体制内。但是我们离不开体制的渠道,否则研究就无法达到决策层。"

"对于一些没有'神通'的智库来说,没有固定的途径会让他们报告的上行之路更加难走。我希望决策层尽快建立一个机制,让各个智库,尤其是体制外的智库有一个畅通的渠道递交决策建议,从而保证智库发挥作用。"王致说。

横跨不同智库的专家

为了能够顺利地将自己的报告送至决策层的桌上,老牌法律智库在稳步提升中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新兴法律智库则通过争夺高端人才来提升实力。

在社科院法学所中,集中了包括法治三老之一的李步云、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高恒等多名法学界优秀专家,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每年出台的《法治蓝皮书》,已经成为研究中国法治发展的重要报告。

在被称为"国家级核心智库"的中国法学会中,去年当选为会长的王乐泉,曾是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副会长中既有张文显这样有过吉林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和全国人大代表履历的法学专家,也有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这样的高校学者,还有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徐显明这样的官员。

作为中国法学领域内有影响力的高校智库,法治政府研究院则是得益于"近水楼台"的优势,囊括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高校学者。"学术背景方面,中外不同学术研究背景专家兼具。既有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的法学家,也有在耶鲁大学法学院、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等国外知名学府获得学历及访问经历的专家。"马怀德向记者介绍道。

而作为新近成立的唯一一家法律民间智库,卓亚研究中心的能量同样不可小觑。担任副理事长、顾问的多名专家,都有着在人大、法院、检察院、律协等领域工作的经历。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周成奎担任理事长,国务院总理办公室原主任姜云宝、全国律协会长王俊峰等十几名专家担任副理事长,在顾问名单中,也可见到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国务院法制办原主任杨景宇、最高检检察委员会原副部级专职委员戴玉忠等专家的身影。

在我国法律智库中有一个现象,在不同法律智库的"智囊名单"中,经常可以看到同一个人的身影。

例如,社科院法学所所长李林同时也是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徐显明既是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也是卓亚研究中心的顾问,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马怀德还担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和卓亚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目标是解决问题

无论是四中全会等重大节点的建言献策,还是承担课题参加研讨会,智库形成决策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

"我觉得没必要把法学所称为官方智库,这些称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这个机构做没做事情、用怎样的方式、做什么样的事情。"在采访中,李林不止一次这样对记者说。

马怀德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认为,法律智库在推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主要体现为"资政育人"。具体体现为,努力成为:国家当前和未来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者,法学研究领域学术交流和合作活动的组织者,为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提供咨询意见的服务者,法治中国建设所需一流法学人才的培育者,我国法学事业发展和法治中国建设进程的推动者。

在同样将智库目标定位为解决问题的王致看来,法律智库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我觉得智库必须要走在政府前面,要作出有预见性的工作来防患于未然。可能一些工作现在看不出效果,但从长远来看是有意义的。"王致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除了建言献策,法律智库还积极与地方政府进行合作。

马怀德向记者介绍,法治政府研究院与北京市政府有着多个领域的合作,主要有:参与其行政立法,为其行政立法、行政执法等提供专家意见和建议,担任其法律顾问和咨询专家等。

"研究院通过参与专家论证会、出具法律专家意见、发表要报等形式为政府作出重大决策提供服务。例如,通过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成果要报》发表《完善北京城市应急机制的对策建议》并获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伟同志批示,为完善北京城市应急机制作出贡献。"马怀德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从去年成立到现在,我们也承担了几个地方政府的研究课题。去年做过一个地方政府的关于自贸区现有法律法规的研究,主要工作包括梳理国内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国外这方面的法律进行调研,根据当地的情况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王致说。

对于刚刚起步的法律智库而言,要想更好地发展,仍然需要一些政策上的支持和相关方面的变革。

李林认为,法律智库的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调整评价体系、完善整套的保障制度、培养新生力量、建立更科学的研究方法等。

"现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以发表学术论文、出版专著为导向,这种评价体系对于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智库并不合适。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分类评价,应专门建立智库的评价体系。最理想的人才是既能学术又能智库,这两种能力都具备会比较难做到,但至少不能厚此薄彼。"李林说。

"评价体系配套的保障制度要跟上,例如,做学术研究,有基金、课题费、项目费等,做智库研究,包括调查方面的费用也要放到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位置上,而这个在整个哲学评价体系中体现的还不是很充分。"李林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

此外,李林认为,智库需要建立更严谨的、负责任的研究方法,"要回答法律的实施状况、老百姓的认可情况、法院的适用状况怎样等问题,都需要了解大量的数据"。

"推进依法治国,要有一整套法律指数作为抓手,把依法治国的各项要求落实下去,在指数中要有评估指数、量化分析指数、评价指数等,有了这些东西,讲话才有底气。建立在科学方法、实证研究、数据积累上作出的判断,才能确定法治建设中要解决的问题。"李林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来源:法治周末201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