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陈甦教授做客第九十二届“社科法律人”高级学术论坛暨“社科法硕”学术沙龙活动之第一百六十期
字号:

 

2021年11月26日,第九十二届“社科法律人”高级学术论坛暨第一百六十期“社科法硕”学术沙龙活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望京校区报告厅一楼成功举行。

本次讲座的主题为“谈谈参与民法典编纂的体会”。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前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甦老师担任主讲人。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鸿飞老师担任与谈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帅一老师担任主持人。在校法学硕士、法律硕士近两百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主持人王帅一老师向大家隆重介绍了陈甦老师和谢鸿飞老师,并对到场的各位嘉宾和同学表示欢迎和感谢。

 

 

陈甦老师开场表示,本次讲座的主题是“谈谈参与民法典编纂的体会”,内容由如下三部分构成:社科院参与民法典编纂的总体情况,参与过程中法学所取得的收获,以及参与民法典编纂工作的个人体会。

第一部分 社科院参与民法典编纂的总体情况

陈甦老师介绍了民法典编纂的工作机制,由全国人大法工委作为牵头单位,并由五家单位作为参加单位,包括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法制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法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作为中国社科院参与编纂工作的具体承担单位,共有一百多人次参加了民法典编纂的各项会议,对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的各项实质性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表彰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研究室荣获先进集体称号。

 

 

第二部分 参与过程中法学所的收获

首先,参与民法典编纂的过程延续了社科院法学所丰厚的学术传统。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的建所目标是努力建成马克思主义法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坚强阵地、法学基础理论与法治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的最高学术殿堂、党和国家在民主法治人权领域的高端思想库和智囊团,经几代学人长期努力,在民法领域有丰厚的学术积累和优质的研究能力,凭此在民法典编纂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形成了优质的创新成果。民法研究室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展开系统研究,积极建言献策,贡献了许多学术创新成果。例如,法学所民法室的有关民法典编纂的研究成果连续四年被评为中国社科院重大创新成果。第三,锻炼了高素质的学术团队。民法典编纂的过程中,法学所的学术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学术科研能力大为提高。第四,参与民法典编纂的过程优化了法学所民法学科团队的学术组织能力。例如,法学所民法室组织了全国性的重大性专题学术会议十余次,组织来自45家单位的80位作者撰写成功《民法典评注》。最后,参与民法典编纂的过程提升了法学所特别是民法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法学所积极建言献策,取得了立法机关的肯定与信任。

 

 

第三部分 参与民法典编纂的个人体会

第一,陈甦老师强调作为法学研究人员必须要有体系化的知识,要注重培养全学科能力,及多学科的积累,提升跨学科的专业能力。系统性知识越强,学术增值越明显。第二,要坚持现代法治观念。陈甦老师以在立法讨论过程中对高空抛物的讨论为例,主张对行为人不能进行推定,因为这与现代法治观念相悖。第三,法学研究要融入社会实践。要学会用法学思维观察社会,对重大实践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法律解决方案。第四,法学研究要锤炼文字功底,学会精准表达。

陈甦老师发言完毕后,与谈人谢鸿飞老师谈了自己的体会。谢老师提到学习法律三个方面非常重要。首先,不管是在法律学习还是法律应用过程中,一定要形成体系化思维,同时不能空有理论;其次,谢老师提到把法律的学习像学数学一样精确,但现实中法律的学习往往不能做到像数学一样精确,所以正如讲座中陈甦老师所提到的,要更加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要多了解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内容;再次,谢老师提到要注重经验积累、锻炼文字能力,尽可能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不管以后从事何种行业,都会大有裨益。最后,谢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与民法典同行”的公众号,并鼓励大家踊跃投稿,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对知识的体系化把握。

 

 

最后,王帅一老师对陈甦老师近两个小时的精彩分享表达了感谢,并对讲座进行了简要的总结。王老师提到本次讲座内容层次非常丰富,既立足于现实,又回顾历史面向未来,给在座的听众带来很多启迪,为大家奉上了一场视听盛宴。同学们也表示意犹未尽,受益匪浅,本次讲座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