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
中
大
2019年4月18日晚上18点,第七十八届“社科法律人”高级学术论坛暨“社科法硕”第一百四十六期学术沙龙活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教学楼219教室顺利举行。
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国际人道法:挑战与前景”(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特别邀请到了南丹麦大学荣休教授、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法官Georg Frederik Krogh Harhoff教授担任主讲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孙世彦老师担任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卫华老师担任点评人。在校法学博士生、法学硕士生、法律硕士生以及其他专业同学五十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孙世彦老师开场隆重介绍了Georg Frederik Krogh Harhoff教授的工作经历和主要科研成就,同时对张卫华老师及到场学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Harhoff教授在今晚的讲座中以生动的事例向我们解释了什么是国际法、什么是国际人道法以及什么是国际人权法。
在正式进入主题之前,Harhoff教授先介绍了政治学和法律的区别。他以当今世界为什么需要国际法作为切入点,向同学们介绍了国际法的主要概念和基本功能,其中包括国家主权、条约和协定等重要内容,并着重描述了国际条约的缔结过程。Harhoff教授结合图片讲述了一些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重要事件,如国际难民问题等。
接着,Harhoff教授通过战争罪和种族灭绝,以及在利比亚发生的国际事件,带领我们进入今晚的讲座主题: 国际人道法。
Harhoff教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国际人道法(IHL)的基本部分,即诉诸战争权(Jus ad Bellum)和战时法(Jus in Bello)。战时法(Jus in Bello)包括日内瓦法(Geneva Law)和海牙法(Hague Law)。其中,日内瓦法的目的在于保护战争受害者,海牙法的目的则在于规定限制战争的手段和方法。
随后,Harhoff教授从国际救济方面展开,讲到当今世界中,平民是国家和非国家当事方违反国际人道法的主要受害者。在许多情况下,一国不能或不愿满足平民的基本需要,因此国际人道法规定,包括人道主义组织在内的其他行为者可在征得国家同意的情况下采取救济行动。然而,人道主义援助的展开仍然存在许多障碍,来自军事、政治和国家安全方面的顾虑阻碍了向需要援助的平民伸出帮助之手的道路。
最后,Harhoff教授提到了国际人道法在当代武装冲突中遇到的新挑战。当下,许多新技术已经进入了现代战场,例如网络攻击、无人机、远程遥控武器系统等。他认为,针对新技术给作战方法和手段带来的改变,是否需要制定新的国际人道法公约,是当今世界十分热议的话题。

在点评环节,张卫华老师先是提纲挈领地总结和梳理了 Harhoff教授的观点。他指出,在过去二十多年中, 武装部队开发和使用机器人系统的情况急剧增加,自动武器系统 (也称为杀人机器人、AI 武器)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甚至某些自主作战系统如战斗机器人,也正在被考虑在战场上投入使用。此外,还有在空中、陆地和水中,包括公海上作业的各种武装无人系统。目前,这些武器似乎大多由操作人员实时监管。但在未来,自主武器系统可能会有更多的行动自由,以便于确定作战目标, 并对迅速变化的情况作出反应。因此,我们必须要思考,武器技术发展速度之快对法律、人道主义和伦理影响。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提出了非洲国家和西方国家在国际刑事法庭上是否有平等地位、国际人道的法律效力、网络战争的区分原则以及数据是否可以被视为对象、如何区分军事数据与民用数据、对于既可以适用国际人权法又可以适用国际人道法规则的一国内部武装冲突中 如何选取适用法律等问题。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Harhoff教授做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讲座最后,孙世彦老师对Harhoff教授再次表示感谢,并且对一些国际人权法权利与原则作了进一步阐述和总结。他指出,诉诸战争权(jus ad bellum)是关于使用武力的一项原则,它的行使具有严格的条件。他还介绍了日内瓦公约的内容及其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的关系,以及日内瓦这座城市与国际法发展密不可分的深厚渊源。最后,他通过列举美国士兵在关塔那摩监狱囚禁并虐待塔利班作战人员的例子,说明国际法在人道主义事件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以及学好国际法的重要性。
本次讲座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图片:方艺霖 张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