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中国社会科学院辩论队喜获 第三届“社科杯”全国辩论大赛亚军
字号:

2016年11月28-29日,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承办的第三届“社科杯”全国辩论大赛在北国冰城哈尔滨市顺利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队在法学研究所经济法室主任、法学系副主任兼法硕办主任席月民老师的带领下,经过精心备战并克服种种困难,在初赛和半决赛中分别战胜黑龙江大学代表队和上海社会科学院代表队,成功杀入决赛,并喜获亚军。2016级法律硕士(非法学)研究生符强同学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本届辩论赛共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8支代表队参加,分成上、下两个半区同时进行淘汰赛。我院代表队由储江、郭海姣、乔月、崔天译、吴浩和符强等6名同学组成,全体队员均来自法学系,并通过队内严格选拔最终确定。席老师和法学研究所法制史研究室王帅一老师共同担任我院辩论队教练。在备战阶段,张轶男、邱强、范洋等同学也积极参与其中,搜集资料,讨论辩题,模拟辩论,大家共同经受住了高强度队内集训的种种考验和压力测试。

初赛阶段,我院代表队被分在上半区,对阵黑龙江大学代表队,辩题为“互联网使人际关系更亲近了还是更疏远了”。作为正方,我院代表队派出了郭海姣、符强、乔月和储江同学,他们以一段“网络连接你我他,全球各地成一家。打开微信和脸书,彼此关系更近啦”作为开场白,先声夺人,给评委和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整场比赛,队员们准备充分,从互联网的诞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天性使然,互联网在拉近人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人际关系的亲近相辅相成三个方面进行论证,面对对手的强势逼问和纠缠,不慌不忙,沉着应对,坚守立论,冷静回击,最终取得了初赛胜利,顺利进入下午的半决赛。

半决赛阶段,我院代表队对阵上海社会科学院代表队,辩题为“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还是专才”。作为正方,我院代表队派出郭海姣、储江、符强和崔天译同学,他们在“天生我才必有用,勤学苦练样样通。人人夸我多面手,身兼数职付出中”的开场白里,巧妙地结合辩题引出我方观点。队员们展示出了优秀的思辨能力和应变能力,从通才更能满足社会行业瞬息万变,通才更能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才更容易实现人生的最终价值三个方面,论述了通才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最后将观点上升为“通”带来了眼界的提升、涉猎的广博,“君子不器”、“一以贯之”,并用社会发展趋势印证了对通才的需求性、依赖性。双方辩手在各个环节中话锋交汇,妙语连珠,台下观众喝彩不断,最终我院代表队成功胜出,挺进次日的决赛。

决赛阶段,我院代表队对阵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代表队,辩题为“社科系统研究生培养模式应与高校看齐还是发展自身优势”。该队先后战胜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和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代表队,赢得了下半区的决赛资格。作为正方,我院代表队派出了乔月、符强、吴浩和储江四位同学,他们的开场白独具匠心,“正直精邃入我心,社科法硕良乡人。凡我站处法学所,师生共筑中国魂。”这样的表白,坚定自信,铿锵有力,充分展现了我院学子的专业素养和思想境界。队员们从社会本位、教育本位、学生本位、资源配置本位四个维度阐述了辩题,并凭借冷静客观的分析、缜密的逻辑思维、扎实的知识积累和有力的辩驳回击了对方的咄咄逼问,并指出看齐的“齐”是“维齐非齐”的“齐”,强调了我方立论的现实意义。我方队员精神饱满、气质高雅,现场表现令观众心悦诚服,赢得了一致好评。虽然最终屈居亚军,但整场表现说理透彻,可圈可点,不失大气。

本次参赛重在参与、学习和交流。初次参赛即闯入决赛并荣获亚军,这一成绩显示了我院代表队在辩论技巧和经验方面所具备的整体实力。作为我院代表队的领队,席老师在开幕式上作了精彩致辞,他先后担任四场辩论赛的评委,其中两场为评委会主席。他细致入微的点评给在场所有老师和同学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对评判结果表示心悦诚服、很有收获。他希望参赛各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辩论水平,共同推进赛事影响力的提升。在赛场上,我院代表队所有队员充分展示了气质优雅、训练有素、作风稳健、认真敬业的精神风貌,展示了法学研究所坚持“正直精邃”所训、实施“教学强所”战略的重要成果,展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法律人”身清气正、不计名利、追求卓越的时代担当,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为我院赢得了新的荣誉和社会声誉。

(撰稿:崔天译;摄影:吴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