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中国法治论坛”之《法制改革与法治发展:中国与芬兰的比较》
字号:

本书收录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芬兰赫尔辛大学法学院等共同举办的第八届、第九届中芬比较法研讨会的研究成果。

《法制改革与法治发展:中国与芬兰的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6月第1版。

“中国法治论坛”总序

改革开放迎来40年,引发了许多的回忆与思考。其中,有关法治建设与法学发展的回顾、梳理、总结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期待与展望,成为认真致力于法治进步与法学繁荣的人应为之事、共为之举,并由此引发了许多的学术话题,举办了许多学术活动,形成了许多学术成果。确实,回顾也是一种创新,因为每一个携带思考的回顾都不仅仅是一个往日重现的过程,其间必定含有叠加或更新的阐释与评价,赋予学术因素的回顾尤其如此。

有规划地激发或促进法治建设与法学发展的回顾及展望,曾是“中国法治论坛”系列出版的最初动因。那是在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决定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组织出版的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学术文集再行出版,以强化法学研究的连续性和反思性。在当时具有很大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引导力的法学专题讨论,诸如,改革开放初期逐次兴起的人治与法治问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问题、1982年宪法起草问题,以至法律的阶级性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人权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问题、依法治国问题、司法改革问题、加入WTO与中国法治发展问题等,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节点上关涉改革与法治的重大问题。法学所在组织这些法治理论研讨中,充分发挥了论题倡导与成果集萃作用,相关文集的出版以及其后的重新出版,也都发挥了应有的学术传播与评价作用。

顺便说一句,“中国法治论坛”系列创设的2003年并不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只因是法学所成立45周年而被法学所人特别提起。“中国法治论坛”系列的出版规划当时得以实施,多少有一些纪念的意思在里面。但是,“中国法治论坛”确实是一个好名称,其作为法学科研成果发表的平台载体别有昭示价值,因此被保留至今,用于法学所组织的研究项目或学术会议的论文集系列上。

“中国法治论坛”系列创设以来,承蒙学界同行支持,至今以陆续出版了30多部论文集,规模相当可观,成为国内持续时间较长、学术影响较大的系列丛书。十几年来,“中国法治论坛”系列已经形成了如下特征。一是现实性。突出当代依法治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紧扣时代主题,紧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进程,出版了改革司法、科学发展观与法治建设、人身权与法治、依法治国与廉政建设、依法治国与司法改革等专题文集。二是前沿性。立足法治进步与法学发展潮头,把握法治实践与法学理论动向,进行前瞻性研究,集中讨论了诸如国际人道主义法及其实施、全球化与多元法律文化、社团的法律问题、妇女权利、少数人的权利等专题。三是国际性。“中国法治论坛”系列结集出版的很多就是国际合作项目或国际会议的学术论文,其中许多是国外法学研究者在中国首发的学术成果,有的文集则是法学所和国外法学专家共同编辑而成。这也是本论坛的突出特点。

2018年时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法学研究所建所60周年。“中国法治论坛”系列能够与改革开放同行,能够彰显法学所为中国法学繁荣和法治进步作出的贡献,作为“中国法治论坛”系列的组织者和编辑者,为此感到特别欣慰。与此同时,也为“中国法治论坛”系列在依法治国新时代如何发挥更大作用而倍感压力。毋庸讳言,在法学核心期刊对学术论文稿源的巨大吸纳力下,“中国法治论坛”系列如何集萃优质成果以保持应有的学术水准,是办好“中国法治论坛”系列的关键问题。仔细分析一下,可以发现“中国法治论坛”仍有与核心期刊争彩的优势。其一,“中国法治论坛”系列具有专题优势,其上发表的论文选题集中,不须兼顾学科平衡而致选题分散。在其上刊载文章,不仅能够从特定文章上知晓特定作者的理论观点,也能从全部文章上掌握论题的研讨状态,如专题之下的论题分布、观点异同及学术对垒。其二,“中国法治论坛”系列具有时效优势,可以将作者对法治理论与实践的最新观察及思考及时予以发表,使其在学术创新竞争中居于争先地位。由此作者不必因过于精雕细琢而失去及早展示真知灼见的机会,也不必因核心期刊发表之路的排队拥挤而嗟叹相同观点被别人抢先发表。其三,“中国法治论坛”系列具有国际交流优势,中国学者可以在其上与国外同行对等开展学术对话,由此可以近距离地衡量其在国际交流中的专业能力与学术水平。在当下,国外法学研究者少有在我国的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而“中国法治论坛”系列正可弥补国内学术载体的这一内容缺陷。正因如此,“中国法治论坛”系列有信心在以法学核心期刊为主导构筑的学术载体阵营中,占有并占住一席之地。

无论法学研究的任务多么艰巨,无论学术竞争的态势多么严峻,我们将牢记宗旨、保持特色、发挥优势,继续办法“中国法治论坛”系列。特别是在策划选题、精选论文、传播推广等方面,我们将集思广益,进一步采取创新优化措施,把“中国法治论坛”系列办成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学术平台。

在依法治国新时代,法学研究面临从未有的广阔视野与发展前景,法学研究者肩负继往开来的学术使命与学者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锐意进取,为中国法治进步与法学繁荣提供优质的理论支撑和智识支持。

 

陈  甦

2018年12月30日

【内容介绍】

本书收录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芬兰赫尔辛大学法学院等共同举办的第八届、第九届中芬比较法研讨会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法制改革,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治,互联网、人工智能与法律应对,民法典编纂与完善等当前两国法治建设和法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相信本书出版将促进中芬法治文化的相互交流和法律制度的相互借鉴,为推进中芬法治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和智识支持。

【作者简介】

陈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芬兰]尤拉·柳库恩(Ulla Liukkunen),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法学院中国法与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目  录】

第一部分 法制改革

走向新时代中国法理学之回眸与前瞻 李林 齐延平

宪法审查在北欧国家的发展 皮亚·莱托-瓦纳莫

行政体制改革与法治政府建设四十年(1978-2018) 李洪雷

欧洲和芬兰有关公共采购的法律和经验 克里斯蒂安·西卡维尔塔

第二部分 可持续与环境法治

芬兰的环境宪法权利:成就、问题与前景 朱卡·维尔雅宁

促进商业领域的可持续性选择:排放信息的作用

艾米莉·伊利赫里欧 艾伦·艾弗斯托尔-威尔海姆森

促进芬兰环境权利发展的国际人权义务 赫塔-艾琳娜·海斯卡宁

北欧价值链可持续性最新发展趋势 雅克科·萨尔米宁

第三部分 互联网、人工智能与法律应对

作为工具的人工智能对法律和立法的挑战 哈丽特·隆卡 蒂莫·鸿克拉

互联网平台用工劳动关系认定 谢增毅

论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地位 赵磊 赵宇

技术、平台与信息:网络空间中私权力的崛起 周辉

第四部分 民法典编纂

没有民法典的民法:对北欧法独特性的反思 迪特列夫·塔姆

民法典编纂:民事部门法典的统一再法典化 朱广新

芬兰合同法:普遍原则是否仍有广泛空间? 佩特拉·松德·诺尔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