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所庆50周年 >

所史研究之一:从傅恒宗祠碑说起

张 群
说起法学所沙滩北街15号院的由来,要从傅恒宗祠碑说起。但该碑的具体内容如何,似乎还无人做过全面的考证;至于碑后的故事,特别是傅恒宗族及其宅邸——也就是现在法学所周边一带——与清代历史以至于《红楼梦》的关系,更少人探寻。本文掇拾掌故传说以及碑文记载,尝试勾勒这一段历史,不止为所史研究之助,更期望展示沙滩附近浓重的历史文化。
    一、碑文内容
    傅恒宗祠碑原立于15号院内,1986年此碑移至北京石刻博物馆。根据笔者的调查和《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一书的记载:拓片碑身高261cm,宽85cm,额高44cm,宽37cm。碑文高宗弘历撰,正书;额:篆书;汉满文合璧。其全文如下(因为原碑有所磨损,有些文字未能认读,暂以“▉”代替):
    乾隆十四年三月初七日內閣奉
    上諭 人子▉本之忱 必念爾祖 國家酬庸之典 爰及所生 大學士公傅恒夙夜宣猷 襄贊機務 前因金川番蠻不靖 ▉▉奮發 自請誓師 維時朕以其世篤忠貞 服勞王家 鐘慶▉塗 聯輝懿戚 悉由乃祖乃父積厚流光▉
    茲良弼陛辭之際 朕欲加恩 賜立祠堂 秩於祀典 大學士公傅恒奏稱 臣仰蒙高厚,榮憤 先人,實出至▉ 如果憑仗天威 肅清荒徼 凱旋之日 擬當懇請殊恩 令威信遠孚 番酋效順 膚功克奏 美著旆常 宜考懿▉ 以示優錫 其照勳臣額 宜都佟國維之例 敕建宗祠 春秋致祭 增光俎豆 用獎忠勳 著該部即遵諭詳議具奏 欽此 經禮部議稱 錫類以展殊勳 昇章聿著推恩 而
    頒特典秩祀增榮 茲者太保大學士一等忠勇公傅恒稟承
    聖謨 数宁邊徼
    皇上嘉乃丕績 恩及所生 念其祖考忠貞衍慶 令臣等詳議祀典
    敕建宗祠 臣等查得大學士公傅恒曾祖哈什屯 祖米思漢 父李榮保前蒙
    特恩 均追封公爵 妻俱封為公妻 一品夫人 應請照例建立正祠三間 各設煖閣 按昭穆安設神主 大門三間 東西兩廡各三間 一為宰牲及供辦祭品之處 一備守戶居住 每歲春秋
    遣太常寺堂官讀文致祭 祭祀牲果酒帛等項交太常寺備辦 蓋造祠堂暨一切祭祀應用器皿交工部造辦 牌位匾額及祭文俱交該衙門撰擬 祠宇落成 翰林院撰祭文 太常寺備祭品 奏
    遣大臣讀文致祭一次 如此則堂宇輪奐 祭祀適時 允足以示
    隆恩而昭懿典矣 於乾隆十四年三月二十四日題准 又於四月初十日工部奏辦 建立宗祠房間工料 奉
    旨 正祠著蓋五間 欽此
    
    二、傅恒宗祠碑和金川之役
    正如碑文所述,乾隆皇帝敕建此碑的直接原因是傅恒经略金川有功。这是有充分的历史根据的。
    乾隆皇帝(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八月,卒于嘉庆四年(1799)正月)在位60年,有所谓十全武功的历史功绩,其一就是平定大小金川叛乱。这就是民间至今所传称的“乾隆皇帝打金川”和史籍所载“乾隆初定金川”和“乾隆再定金川”,先后两次,统称“乾隆平定金川之役”。傅恒是第一次平定金川的核心人物。
    大金川(今四川金川县)位于大渡河上游,小金川(今四川小金县)地处大金川东南。两金地区山峦起伏,藏族民众在此聚居。雍正元年(1723),大金川土司莎罗奔被清廷授予安抚司后,势力日盛,于乾隆十二年(1747) 出兵攻掠革布什札和明正两土司地区。清廷派兵干预,莎罗奔起兵反抗,于是清廷令四川总督张广泗率军攻大金川。莎罗奔在噶拉依(今金川县安宁乡)和勒乌围(今金川县万林乡)南北两官寨周围依险筑堡设卡,步步为营,屡败清军,。乾隆十三年十二月,清廷命大学士傅恒督军。他与提督岳钟琪改变张广泗以碉逼碉、逐碉争夺的战术,避坚就隙,出其不意,直逼大金官寨。岳钟琪轻骑入寨,晓以利害,迫使莎罗奔于次年正月归降。
    金川战事直接关系到对西藏以及整个西南边疆的治理。如果金川不平,清军就无法入藏。后来傅恒的儿子福康安率兵进藏,制定西藏善后章程,以及金瓶掣签,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金川在政治和军事上的重要意义是赏赐傅恒的根本原因。
    
    三、傅恒家族在清史上的重要地位
    乾隆皇帝敕建傅恒宗祠碑的第二大原因则是傅恒家族在清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首先,傅恒所属的富察氏为满洲八大姓之一,所在的满洲镶黄旗为上三旗中的首旗,由皇帝亲统,地位很高。其次,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到清世宗(雍正)时期,富察氏家族人才济济,名臣辈出,为大清多建功勋。碑文中提到的曾祖哈什屯、祖父米思漢、父亲李榮保以及傅恒在战功或文治方面均有突出贡献。在努尔哈赤时期,傅恒的先祖旺吉努就率族众归附了后金,在统一东北、创建清帝国的多年征战中,屡建战功。曾祖父哈什屯在太宗朝(皇太极)以军功官至礼部副理事官,至顺治年间,累官至内大臣,加太子太保。祖父米思翰在康熙年间任议政大臣,当过7年的户部尚书,掌管国家的财政大权,曾经大力支持康熙帝的撤藩政策,深受康熙帝的器重。哈什屯和米思翰均于乾隆十三年(1748)五月被追赠为一等承恩公。傅恒的父亲李荣保是米思翰的第四子,官至察哈尔总管。伯父马齐在康、雍、乾三朝任保和殿大学士达23年之久,时间之长,在有清一代是罕见的。傅恒的另一位伯父马武任过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官居一品,位极人臣,多年报效朝廷,深受皇帝的倚重。
    第三,当时乾隆皇帝的皇后——孝贤皇后——是李荣保的女儿,也是傅恒的姐姐,生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二月二十二日。在雍正五年(1727)的一次选秀女中,16岁的富察氏一眼就被雍正帝选中。雍正帝决定将这位名门之女指配给早已秘定为皇储的皇四子弘历为嫡福晋。这年的七月十八日,雍正帝在紫禁城西二所(弘历即位后改名为重华宫)为皇四子弘历和富察氏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典礼。乾隆帝即位后,立她为中宫皇后,于乾隆二年(1737)十二月初四日举行了册立礼。乾隆十三年,崩,年三十七。当时,傅恒正在金川前线,战事结束后才回京。乾隆皇帝为此亲撰祭文昭告天下。
    第四,则是傅恒本人。除了前述的金川之役外,傅恒也是乾隆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乾隆十三年(1748年),督师指挥大金川之战,降服莎罗本父子。从乾隆十三年四月开始,傅恒代替讷亲担任军机处领班,当时不到三十岁!至乾隆三十四年七月去世,傅恒掌握枢机大权超过二十一年,深为乾隆皇帝所倚重。其间,还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力主清军攻伊犁,平息准噶尔部叛乱。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在缅甸战役中染病,次年卒,乾隆皇帝亲临其府奠酒,谥文忠。傅恒最著名的功勋是平定金川之乱,上述碑文也是奖赏这一功劳的。当时,在给傅恒的班师诏书中,乾隆对傅恒大加赞扬,并封为一等忠勇公,赏四团龙补褂。三月,傅恒率兵回京,乾隆率皇长子率诸王大臣出迎,以视慰劳。不久,还为富察氏建立宗祠,并为傅恒建造府第于东安门内。也就是本文所说的15号院。
    第五,傅恒嫡子福康安及“乾隆私生子”的传说。
    福康安是傅氏家族后期的重要人物,相传为乾隆的私生子(见二月河《乾隆皇帝》以及金庸小说《飞狐外传》),封王爵,是爱新觉罗以外唯一的异姓王。和其父傅恒一样,福康安也是在金川扬名,以功封三等嘉勇男。随后封为侯爵,协办大学士,总督陕甘两省。再从阿桂镇压甘肃回民起义,破石峰堡,封一等嘉勇公。1791年,任大将军,率军入藏,驱逐廓尔喀侵略军。乾隆后期帅军平定台湾林爽文起义,封贝子。后督师平定湘黔苗民起义,1796年病卒於军中。福康安一生受乾隆帝殊宠,民间传为乾隆私生子,其证据有二,一是福康安出生日期没有明确记载,似乎是在傅恒出征期间所生;二是乾隆对福康安恩宠有加,却没有将其招为驸马,反而是傅恒次子福隆安(见下文)。其宅邸被称为三贝子花园,即今天的北京动物园。
    第六,福隆安与和嘉公主
    傅恒次子福隆安是乾隆皇帝四公主的额驸。据《清史稿》记载,福隆安(1746—1784),字珊林,乾隆十一年(1746)生。乾隆二十三年(1758)授和硕额驸,乾隆二十五年(1760)娶公主,是年七月袭父爵,封一等忠勇公,官至兵部尚书,兼军机大臣。乾隆三十八年(1773)四月加太子太保。乾隆四十九年(1784)三月二十四日卒,年39岁。谥为勤恪。福隆安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如福康安,但担任高官明显早于其他兄弟。乾隆三十三年二月,福隆安以兵部尚书在军机处学习行走,转工部尚书,位次在于敏中之后。近年在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松公村发现有《福隆安墓碑》,首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和硕额驸一等忠勇公福隆安碑文”,有拓片流传。
    和硕和嘉公主(1745~1767)是乾隆皇帝的第四个女儿,乾隆十年十二月初二生,母纯贵妃苏佳氏,乾隆二十五年(1760)正月封和硕和嘉公主号,三月嫁给福隆安。乾隆三十二年(1767)九月初七日卒,年23岁。据民间传说,这位和嘉公主的手指之间蹼膜相连,并且手不能伸直,呈佛手状,俗称“佛手公主”。
    乾隆皇帝十分宠爱这位公主,也相当重视这门亲事,专门赏赐和嘉公主府在景山东侧的马神庙(即景山东街,今为沙滩后街),俗称四公主府。府邸离皇宫近在咫尺,出皇宫北门,沿护城河往东,再北拐,就到了。步行也不过七八分钟。公主府东西两侧均有府夹道,府北为高房胡同,府墙高一丈二尺,厚有四五尺。东西宽四十丈,南北长六十丈,有房三百数十间。
    公主之子丰绅济伦,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承袭一等忠勇公。丰绅济伦之子富勒浑凝珠嘉庆十二年承袭一等忠勇公。由于额驸福隆安、丰绅济伦、富勒浑凝珠他们承袭的是大学士傅恒所遗一等忠勇公,和嘉公主府即被内务府收回,而他们则名正言顺地回到了一等忠勇公府。《清宫词》中 “独有沁园今阒寂,马神庙外马缨花”就是针对和嘉公主府而言的。
    
    四、傅恒家族及宅邸与《红楼梦》
    在红学历史上,《红楼梦》“本事”有明珠家事、傅恒家事、和坤家事诸说,到清末又有世祖与董鄂妃故事、庚熙朝政治状态诸说,但傅恒家事说在当时还根本不曾被人注意,甚至到了八十年代,某些红学史专著谈及《红楼》“本事”时还说:“写傅恒家事说的影响不大,可以从略。”然而,傅恒家事说其实却是最值得注意的。
    根据有关专家的分析,红楼梦里的贾家是以傅恒家族为原型,宁荣二府就是皇帝赏赐的和嘉公主府和一等忠勇公府,贾元春指乾隆皇后,秦可卿指和嘉公主。也就是说红楼梦的故事发源于包括15号院在内的傅恒宅邸。以下介绍该类观点的主要内容。
    蒋瑞藻《小说考证》特引《批本随园诗话》中一条批语并加说明。批文如下:“乾隆五十五、六年间,见有钞本《红楼梦》一书,或云指明珠家,指恒家。书中内有皇后,外有王妃,则指忠勇公家为近是。”这条批语中的“指忠勇公家为近是”的“忠勇公”长期以来被许多人误解为“张侯张忠勇家事说”,其实,这里的“忠勇公”解为傅恒才是最妥当的。傅恒于乾隆十四年以军功封一等忠勇公,三十四年逝世后才溢文忠。文忠公是傅恒,忠勇公也是傅恒,《红楼梦》与什么张侯张忠勇根本无关。
    其次,傅恒府第在马神庙东街,占了半条街,建筑格局为东西两府(家庙),与宁国府、荣国府及家庙的格局相同。而且,傅恒的后花园备极繁华,尹继善曾游览过,还写过两组诗。第一组是六首七绝,题为《丙子冬奉命入觐,随忠勇公后遍历香山昆明诸胜,时将南旋,承赋诗赠行,因次元韵》,是一般应酬之作,但最末一首有“名园在望未跻攀”之句,可见尹继善对傅恒园林仰慕之深。第二组诗也是七绝,一共十首,题为《过忠勇公第即事》。诗中不但有“迥廊曲槛”、“画栋”、“飞霞”、“翰墨”、“天章”、“红栏曲水”这些类似荣国府气象的描述,还有“竹径松荫”、“绛纱”、“桂树”等北地并不多见而颇具大观园特色的景观。特别是“金钗十二人何处,列屋新妆只画图”两句,似乎还能证明傅恒园林的“轩窗”之上曾有过红楼十二金钗的画图。
    第三,假定乾隆九年至十九年雪芹曾长期在傅恒府作幕,过去许多难以解释的疑难也都可以迎刃而解。例如:元妃省亲,脂批说曹雪芹曾亲见亲闻,就很难解释圆满。不要说雪芹家族中从来没有出过皇妃,即使有,皇妃省亲也决没有元妃省亲那种气派;自北京返江南省亲,也决不可能“酉初请旨”, “戌初起身”,一切仪注完毕,“丑正三刻,请驾回銮”,前后只用三多个时辰,七八个小时!如果雪芹曾长期在傅恒府作幕,他亲眼见过,亲耳闻过乾隆皇后省亲,那就不仅完全可能,也完全符合《红楼梦》中的规定情景了。
    《红楼梦》写大观园的建设工程,写得那样仔细,作者也非亲身参加过许多著名的园林建筑工程不可。如果假定曹雪芹乾隆九年至十九年在傅恒家作幕,这个问题又迎刃而解了。因为,乾隆十五六年间,正是香山昆明诸胜、清漪园、北海等皇家园林大兴土木的时候,而此时傅恒是内务府总管,正是皇家园林建筑的总负责人。因此,可以说乾隆九年至十九年,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创作生涯是在傅恒家渡过的,《红楼梦》的创作素材中有傅恒家事。
    第四,从当时抄本的批语推断《红楼梦》与傅恒家事的血缘关系。有专家认为,脂批中至少有一部分是傅恒家族中人批的。一条在第十六回,当贾琏与凤姐闲谈说及皇上允许殡妃省亲,周贵纪家、吴贵妃家都在作省亲准备时,坐在一旁的贾琏的奶妈赵嬷嬷说:“阿弥陀佛,原来如此。这样说,咱们家也要预备接咱们大小姐了。”在这一句的右侧,有五字朱笔行间批:“文忠公之嬷”。这是说,赵嬷嬷这句话的口气,是傅恒奶妈的口气,且批语称“文忠公”而不冠姓,说明批者是傅恒家族中人,傅恒此时已经逝世了。又一条在第十八回,元妃省亲己入园中看景时,忽插入石头自称“蠢物”的一段议论,解释为什么大观园对额竟用宝玉所偶题而不请名家之故,着重介绍宝玉幼年与元妃“其真名分虽称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的特殊关系,朱笔行间批道:“批书人领至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将此批与前批“文忠公之嬷”五字联系起来看,这批者应该是傅恒的兄弟辈,与乾隆皇后有点特殊关系的。这个人是谁,虽然一时无法弄清,但这两条朱批说明《红楼梦》中确有“傅恒家事”在内,且元春有乾隆皇后的影子,还是有道理的。再以傅恒府第格局、尹继善诗句中的“十二金钗”、“游戏当繁华”等词语互相参照,“傅恒家事说”就决非“明珠家事说”、“和坤家事说”那样容易否定。恰恰相反,我们应该说,《红楼梦》的创作素材,确实是有傅恒家事的成分在内,《批本随园诗话》那些批语所记录的当时传说是有事实根据的。
    总的来说,《红楼梦》中的贾府及大观园,是以马神庙东街的傅恒府第为模特的,但附丽有皇家园林和江南名园的诸多景色,是一个南北交辉的复合体;书中暗写的江南甄家才是影射曹家;贾宝玉的原型也应该是个综合体,其自传性质是有限的,与托尔斯泰笔下的列文、小保尔康斯基公爵、彼埃尔一样,应该从气质性格方面去品味而不应当呆看。总之,宝玉的原型是很复杂的,恐怕有雪芹所熟悉的、相传为乾隆私生子的少年福康安的成份在内也很难说,至少当时曾有传说如此。
    
    五、傅恒宅邸和北大的渊源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二十日,京师大学堂正式成立,拨马神庙空闲府第(原四公主府)为大学堂校舍。大学堂成立之初,对旧房进行修缮,新建房一百二三十间。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俄军进驻大学堂,房舍大部被毁。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下令恢复京师大学堂。宣统二年,大学堂正式办成分科大学,设经、文、法、格致(理科)、农、工、商七科,共有学生四百多人。民国元年改称北京大学,四公主府为北大二院(理学院)址。1953年北大迁到海淀后,公主府成了编写中小学教材的圣地——人民教育出版社。1934年北大扩大校舍,松公府——傅恒宅邸——也成为北京大学的一部分,其中家庙成为北大地质馆——沙滩北街十五号院的所在。
    (待续)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