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 >

中国法律史学会成立大会文件

(1979年9月12日—18日)

全国法制史、法律思想史学术讨论会
    简   报

    
    第一期  大会秘书组  1979年9月13日
    全国法制史、法律思想史学术讨论会第二次会议,于一九七九年九月十一日晚在长春举行。在这次会议上,筹备小组联络处负责人简要地汇报了会议筹备的情况,然后以民主协商的精神讨论并提出了大会主席团名单,全国法制史、法律思想史研究地会章起草小组名单,大会工作机构负责人名单和大会日程。这些名单和大会日程,已由九月十二日上午大会通过。
    大会主席团名单:解铁光  李光灿  栗  劲  肖永清
                   张希坡  曾炳钧  叶芳炎  陈朝璧
                   韩延龙
    大会秘书长:栗劲(兼)
    付秘书长:韩延龙(兼)
    中国法制史、法律思想研究会章程起草小组名单:
                   张国华  林榕年  许显候  徐轶民
                   游绍尹  林向荣  方克勤  吴建璠
    大会秘书组组长:刘富起  大会会务组组长:孔庆明
    付组长:刘海年付组长:崔治平
    
    
全国法制史、法律思想史学术讨论会
    简  报

    第二期  大会秘书组  9、13
    全国法制史、法律思想史学术讨论会在长春召开
    一九七九年九月十二日,全国法制史、法律思想史学术讨论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
    十二日上午,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北京政法学院、辽宁省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民主与法制编辑部辽宁省高级法院、天津市高级法院等三十一个单位的八十多名代表参加了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还有吉林省宣传部、省高级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省社会科学院、省社联和吉林大学的负责同志。
    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付所长解铁光同志主持。他说,这次讨议会是按照今年三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法学规划会议的精神,为了完成法学规划会议对法制史、法律思想史学科提出的任务而召开的。他并代表大会向在讨论会筹备过程中给予热情支持和帮助的吉林省委、吉林大学党委表示感谳。
    接着吉林大学法律系栗劲同志代表大会主席团致开会词。他说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性法制史学术讨论会。会议要讨论法制史、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方法问题,要讨论多卷本《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编写问题,要讨论和宣读大会收到的三本专著和五十三篇学术论文中的一部分论文,最后还要讨论成立中国法制史、法律思想史研究地。
    吉林省委宣传部付部长尹元玄同志和吉林大学党委书记胡绍祖同志对这次学术讨论会如期召开表示祝贺,对来长春参加会议的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予祝讨论会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孙亚明同志在会上讲了话。他在讲话中指出:建国三十年来第一次全国性法制史讨论会的召开,对于法制史研究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他说,当前全国工作的着重点已经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议方面,法制史教学和研究工作者要遵循古为今用的方针来开展工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他指出研究法制史和法律思想史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立法实践和司法实践具有非常的重要的意义,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关于国家和法的理论也有着重要意义。如果我们对中国国家和法的起源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于中国奴隶制、封建制时代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立法活动及其法律、法令进行了研究、除了揭露以往各个朝代的法律在镇压人民方面所起的反动作用之外,还能够找出它们在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在组织经济发展文化的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定将丰富我们的法学理论。我国历史上形成的“中国法系”是世界上最大、最早的法系之一,对世界各国、特别是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法制产生过重大影响。现在许多国家的法学工作者对于中国法制史、法律思想史仍然有很大的兴趣,有些人写出了不少有份量的文章,相形之下我们对这门学科的研究就显得较落后。为了搞好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我们也必须对中国法制史、法律思想史进行深入的研究。
    孙亚明同志强调指出,为使法制史的研究健康地开展起来,一定要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实行学术民主,提倡和支持自由讨论,鼓励和保护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鼓励人们向新的领域进行探索,允许人们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要作出超越前人的成绩,不仅研究法制史、法律思想史的同志要有献身这门学科的精神,刻苦钻研,而且在个人研究的基础上还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因此在这个会议过程中,将要成立全国法制史、法律思想史研究会,以团结同志,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推动全国法学发展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早日实现。
    
    
全国法制史、法律思想史学术讨论会
    简  报

    
    第三期  大会秘书组  9、16
    法制史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讨论综述
    连日来,与会同志围绕着法制史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从讨论情况看,在如何确定这门学科的命名、研究对象等问题上,存在着这样一些意见:
    一种意见是:法制史的研究对象就是法律制度的发展史,即研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法的起源、本质、类型,法的表现形式、制定和适用的特点,以及法同其他社会现象特别是国家的联系和发展规律等基本问题。
    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不同的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由它们所具有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决定的。只有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为此,在确定法制史的研究对象时,必须正确认识它同社会的经济基础、国家制度、法律思想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法是上层建筑,它同经济基础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研究法制必须搞清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历史,并把对法的历史研究和对社会经济关系、阶级斗争状况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毫无疑问题,忘记了这一点而去孤立地去研究法制史,就会陷入唯心主义。但是,如果我们不把主要精力集中以法制对经济的反作用方面来,不从法律制度的沿革、变迁中去把握社会发展和阶级斗争的规律性,其结果势必限制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2)法同国家是对同时产生、存在、发展和变化的,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离开国家谈法律。然而,国家并不等于法,也不能由此推出国家和法律各自不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来研究的结论。马克思主义有自己的国家学说,也有自己的法律学说,它们研究的对象各有侧重,不能混为一谈。既然如此,有什么理由不能单独设立这两门专史即国家史和法制史呢?(3)法律制度作为政治上层建筑,也与其相适应的法律观点有着不可分的相互制约关系,因之,研究法制史必须同研究法律思想联系起来,但是,法制史不同于法律思想史,研究法制史,固然应该联系人物和思想,但不能以思想代替制度或冲淡法制史的研究。总之,法制史同经济基础、国家制度、法律思想这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法制史作为一门学科它有自己本身的特点和独立存在的价值,所以,那种把国家制度同法律制度并列、甚至以国家制度代替法律制度的做法,是不科学的。法制史应该把历代法律制度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第二种意见是:法制史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持过种意见的同志认为,在确定法制史的研究对象中,弄清法制的确切含义是必要的。我们不能否认,法制一词在习惯上确有它不同的含义。法制即法律制度是一般意义上的概念,主要是从立法角度来说的。法制即依法办事的制度或法律秩序,是民主法制意义上的概念,它是民主制度相伴随而产生的。显然以上两种含义都不是法制史本来意义上的概念。法制史所说的法制,指的是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当然,把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确定为法制史和研究对象,不仅是由法制一词本身固有的含义决定的,更重要的是,从方法论来讲,也是因为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不能截然分开。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国家与法的关系,是互相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两者应该同时并重,对任何一方的忽视和偏废,都是违背马列主义基本原则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法制史和中国政治法律制度史并没有什么不同,也可以说前者是后者的简称。
    也有一部分同志,虽然基本上同意第一种观点,但对法制史所下的定义以及这门学科所包括的范围在程度上又不尽相同,他们认为,法制史的研究对象是历代法律制度以及同法律活动有关的制度。如监察制度等。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立法制度、司法制度监察制度实际上叫国家制度比较确切些。如果孤立地讲法律,而与法律活动有关的国家制度,法律本身如何执行就说不清,这门学科就应该改名为法律发达史或法律发展史。也有一些同志认为,把法制史独立出来是可以的,但从实际情况看,国家制度也是很重要的,这个问题要解决好。
    在讨论中,对于这门学科是定名为法制史,还是法律史,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大多数同志学,法制史这一名称言简意赅,切合实际,又符合中国的习惯,它强调了这个“制”字,比单是“法律”好。而另一部分同志则认为,法制史这一名称不够确切地也难以准确反映它所包含的内容,现在,对“法制”的含义,争议很大,解释不尽相同,故定名为法制史,不大科学,还是定名为法律史为好,有的同志提出,两种名称可以同时使用,让实践来做结论。
    关于法制史这门学科的任务,与会同志也进行了认真讨论。大家的意见基本是一致的。有的同志把它归纳为三点:第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结合地具体地揭示法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加深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和法律观的认识,自觉地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而斗争。第二,从法的发展生、发展和变化的具体过程中,总结历代统治阶级运用法律实行统治的经验,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和发展的经验,借以指导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实践。第三,它还从总的方面和个别方面传授有关法的起源、本质、历史类型、形式、制度,适用以及各种法律关系和法律规范的由来和演变等历史知识,加深人胶对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理解,牢固地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同志们认为,研究中国法制史,一定要坚持今用的原则。如何古为今用,我们不能搞“影射史学”,但要从实际出发,正确总结历史上有参考价值、有规律性的东西。当然,坚持古为今用,并不等于忽视基本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基础科学的研究工作。同志们说,这门学科还很落后,我们一定要以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努力探索、研究,争取在短时间内,建立和创造科学的法制史体系。
    全国法制史、法律思想史学术讨论会
    简  报
    第四期  大会秘书组  9、17
    关于中国法律史研究对象的讨论意见
    关于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对象,讨论中基本上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研究中国历史上各个不同的阶级阶层集团及代表人物关于法律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以及它们形成发发展、相互斗争和吸收的过程与规律为研究对象。定名为中国法律思想史是合适的。
    其理由概括起来有三条:(一)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是学科划分越来越细。过去法律思想史和政治思想史内容混在一起,内容过于庞杂,难以突出重点,对于这门学科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只有把研究对象集中到法律思想上,才有利于这门学科研究工作的深入和发展。(二)中国历史上的法律思想内容丰富,有关的文献浩繁,如果还要兼顾政治思想的内容,担负的任务过于繁重,势必造成目标分散,研究力量也不能集中,这将很难迅速改变本学科的落后局面。(三)为适应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需要,从古为今用的原则出发,批判地继承古代法律思想方面的历史文化遗产,也需要把法律思想史做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加以研究和讲授。持有上述意见的同志认为:应该打硬过去那种政治法律不可分,政治思想与法律思想不能分的戒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的,同时又都是可分的。政治思想史和法律思想史同样是可以分开的。当然不能完全离开政治思想来讲法律思想,但在这里讲政治思想——定要是从法律思想的角度去讲,围绕法律思想去讲,为讲清法律思想而讲。他们还认为,所谓“法律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包括一般法学原理如法的起源,本质、作用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包括关于各部门法,如刑法、民法、诉讼法等基本原则的观点和理论。
    第二种意见认为:法律思想史不能和政治思想史分开,特别是在政法院系的课程设置上更是这样。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我国各个历史时期不同阶级和集团的国家观与法律观的产生、发展变化的历史。应当定名为“中国政治法律思想史”。持这种意见的同志认为:在我国历史上,不存在有纯粹的法律思想家,也很少有思想家离开政治谈法律,很多人的法律思想都是从政治思想中引伸出来的,因此必须结合政治思想来研究和讲授法律思想的历史。即使法律思想史可以独立,由于这门学科研究状况落后,对很多历史人物的法律思想缺乏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就现有材料看,要开课也需要一个过渡时间。另外,从学生的实际需要看,也应当在了解历史上的法律思想同时了解一些政治思想,而把原来的一门变成两门课当前有很多困难。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作为科学研究的学科划分和学校教学的课程设置是有联系而又区别的两个问题,因此,上边的两种意见只是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作为科研的学科,中国法律思想史和中国政治思想史可以也应当分开;而在教学上,两门学科完全可以作为一门课程讲授,今后也不一定分开。
    
    
全国法制史、法律思想史学术讨论
    简  报

    
    第五期  大会秘书组  9、18
    为编写《中国法制史》和《中国法律思想史》提出初步设想并取得大体一致的看法是这次学术讨论会的重要议题。九月十六日,中国人民大学张晋藩同志在大会上提出了研究、编写《中国法制史》(多卷本)的初步设想,法学研究所李光灿同志提出了编写《中国法律思想史》多卷本的初步建议,他们并分别就自己的设想和建议作了说明和补充。
    他们说,开展中国法制史和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编写《中国法制史》和《中国法律思想史》多卷本,总结我国法学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国际上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解放以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法制史和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今天它还是一门比较年青的科学,而在国外、特别是日本,对中国法制史和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则非常活跃。我们应感到肩上担予的份量,激起奋发团强的雄心,为编写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丰富的法律历史资料相结合的,体系严紧,文字流畅,生动活泼的《中国法制史》和《中国法律思想史》多卷本而努力。林彪、“四人帮”的严重破坏造成的人材谢,资料散失,给法律史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当前研究工作除个别项目外,一般都处于停滞状态,各政法院系在整顿恢复中又忙于编写急需的教材,因此他们认为马上开始两部多卷本的编写工作是不切实际的,需要有一个准备的阶段。他们主张首先用五年的时间在全面规划、统筹安排之下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工作,大力发掘、整理、分析、编纂有关法律史料,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年青的专业干部。在这个基础上,从一九八五年开始再用五年的时间编写出《中国法制史》和《中国法律思想史》多卷本。
    十六日下午与会同志围绕张晋藩和李光灿两同志提出的设想和建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他们提出的研究、编写中国法制史和中国法律思想史的指导方针和方法步骤基本上表示赞同,一些同志还提出了有些有益的建议。有的同志主张一定要办一个法律史专刊或杂志以促进法律史研究的繁荣,有的同志建议尽快组织人力把国外研究中国法律史的某些著作翻译过来,还有的同志希望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明年多招收一些法制史和法律思想史专业研究生,以解决当前人手不够与手继乏人的问题。
    与会同志纷纷表示要为编写《中国法制史》和《中国法律思想史》多卷本贡献自己的力量。各院系各单位的同志根据自己的研究范围承担了法制史、法律思想史的专题、人物思想的研究。
    
    
全国法制史、法律思想史学术讨论会
    简  报

    
    第六期  大会秘书组  9、18
    中国法律史学会成立
    九月十八日,中国法律史学会在长春正式成立。
    与会代表经过认真地、充分地讨论,通过了中国法律史学会章程。章程对中国法律史学会的性质、宗旨、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会员、会员的权利和义务、组织机构等作了明确规定。它规定,中国法律史学会是党领导下研究中外法律制度史和法律思想史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宗旨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的方针,组织学术交流,开展自由讨论,促进中外法律制度史和法律思想史研究工作的繁荣发展,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学会的领导机构为理事会。为推动学术活动的开展,每两年举行一次全国性学术讨论会,成立编辑小组,编辑出版社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中国法律史学会成立大会上,推选产生了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会会长、付会长、理事、秘书长和付秘书长。中国法律史学会付会长李光灿在会议结束时致了闭幕词。七十八岁高龄的辽宁省高级法院顾问王敏求同志和七十五岁高龄的厦门大学教授陈朝壁同志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之盛况,展望法律史光辉灿烂之前景,不胜欢欣,即席赋诗:
    《为法律史学会成立即席口占》
                   (一)             王敏求
    北地菊花香,群英萃一堂。
    阐明新法制,殄灭彼强梁;
    远虑出言善,盈庭辨解详;
    向前须挺进,挺进日方长。
    (二)
    雁字横空又远征,雝雝渐进喜争鸣。
    穷究古典为今用。探索●方期速成;
    民主旗开冲旧贯,法条纲密捍新生。
    鸡林盛会初基奠,禾黍秋风惜别情。
    为中国法律史成立大会而作
    步原韵奉和王珉灿同志并以书怀
                                       陈朝壁
    法苑东风起昊天,长春盛会更空前。
    祖先旧制埋金玉,时人新光扫雾烟。
    糟粕剔除遗产见,精华汲取后生传。
    征途万里从今始,培育辛勤百卉妍。
    
    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会名单
    会长:解铁光
    付会长:李光灿  肖永清  叶芳炎
           张希坡  栗劲
    理事:陈朝壁  韩延龙  张国华  林榕年  曾炳钧
         游结尹  王召棠  张警  刘富起  马朱炎
    秘书长:韩延龙(兼)
    付秘书长:马朱炎(兼)
    
    
全国法制史、法律思想史学术讨论会
    简  报

    
    第七期  大会秘书组  9、19
    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一九七九年九月十八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理事会会长、付会长和理事共十三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会长解铁光同志主持,理事会讨论了学会当前的工作,一致决定:
    一、委托张晋藩同志修改、补充关于编写《中国法制史》多卷本的初步建议,委托李光灿同志修改、补充关于编写《中国法律思想史》多卷本的初步建议,然后送交领导机关采择。
    二、设立《中国法制史》多卷本编写联络小组,由张晋藩、王召棠、刘海年三同志组志,设立《中国法律思想史》多卷本编写联络小组,由栗劲、姚鑫贤、吴建璠三同志组成。
    三、聘请张晋藩、高恒、张观发、赵国林四同志为全国法律史学术讨论会论文编辑小组常务编辑,张晋藩同志为召集人,负责编辑出版学会会员提交第一次学术讨论会的论文。
    四、聘请崔治平同志为学会司库。
    五、创办不定期的《法律史研究动态》,由学会秘书长韩延龙同志具体负责。
    六、一九八一年第三委度在西安举行第二次全国法律史学术讨论会,理事会请西北政法学院的团体会员为东道主,负责有关筹办事宜。
    中国法律史学会会员名单
    单  位    姓名    专业     性别   年令
    北京大学 肖永清中国法制史    男61
                 蒲   坚中国法制史      男51
                 赵崑坡                  男33
                 张国华中国法律思想史男56
                 饶鑫贤                  男56
                 郑兆兰                  女43
                 由  嵘外国法制史    男48
                 孙孝堃                  男54
                 王  哲  外国法律思想史  男  47
                 杨锡娟                  女47
    中国人民大学 张希坡    中国法制史    男51
                 张晋藩                      男49
                     曾宪义                      男44
                     范明辛                  男55
                 雷晟生                  男48
                 刘  新中国法律思想史男54
                 林榕年外国法制史        男51
                 叶绍良                  男45
                 梁秀如                  男54
    中国人民大学 邵景华      外国法制史  女46
                 叶秋华                  女29
                 吕世伦  外国法律思想史  男46
                 谷春德                  男47
    吉林大学 王  侃中国法制史    男51
                 韩玉林                  男50
                 乔  伟                  男45
                 陈  航                  男40
                 刘富起中国法律思想史男43
                 赵国彬                  男45
                     孔庆明                  男47  
    栗  劲                 男55
                 徐尚清外国法制史    男50
    复旦大学     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男52
    安徽大学 陈安明行政法        男65
    厦门大学 陈朝壁罗马法            男75
    辽宁大学杨恩翰中国哲学史     男48
    中山大学江振良中国法制史     男49
    西北大学林剑鸣                   男45
                张永录                   男43
    吉林师大王向群中国政治思想史 男54
                邵德门                   男49
    单  位     姓名    专业         性别年龄
    吉林师大  刘绍贤外国政治思想史男51
    北京政法学院  曾炳钧中国法制史    男75
                  刘保藩                  男65
                  郑绍发                  男44
                  沈国峰                  男43
                  薛梅卿                  女48
                  杨鹤皋中国法律思想史男52
                  林  中                  女4
                  潘华仿外国法制史    男54
                  许显侯                  男47
                  黄勤南                  男43
                  皮继增                  男43
                  张观发                      男41
                  周树显外国法律思想史男50
                  杜汝辑                  男59
                  吴  徽资料员        女27
    华东政法学院  钱元凯中国法制史        男45
                  杨奉琨                  男52
                  刘德骧                  男49
                  王召棠                   男52
                  徐轶民外国法制史         男53
    单位地      姓名  专业        性别  年龄
    西北政法学院马朱炎法学概论     男52
                    杨永华中国法制史   男42
                    李文林                 男53
                    方克勤                 女52
                    张继孟外国法制史   男55
    西南政法学院张  警中国法制史   男67
                林向荣                 男51
                    吴国才                 男47
                    杨和钰                 女47
                    杨景凡  中国法律思想史 男63
                    胡星桥                 男70
                    王秉新                 男54
                    肖思辉外国法制史   男52
                    谢风钊外国法律思想史男52
                    孙守煌                  男50
    湖北财经学院游绍尹中国法制史    男51
                     吴传太                 男52
                    杨  堪中国思想史男51
    北京师范学院邱远猷中国近代史男47
    上海社会科学院  叶芳炎中国法制史男70
    法学研究所
        单位                姓名  专业         性别  年龄
    辽宁社会科学院          吕心廉                  男53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李光灿中国法律思想史男62
                                韩延龙中国法制史    男45
                                吴建璠                  男53
                                刘海年                  男43
                                高  恒                  男50
                                程延陵                  男52
                                常兆儒                  男45
                                陈春龙                  男38
                                杨一凡                  男35
                                马守仁                      男35
                                刘笃才中国法律思想史男36
    北京中华书局            杨廷福中国法制史        男55
    辽宁省高级法院          王敏求                  男77
    天津市高级法院          许培元中国法律思想史男48
                                郭奉孝                  男49
                                赵定华                  男48
                                    徐五林                  男44
                                曹明勋                  男40
    上海民主与法制编辑部    ●敬治 编辑         男52
    群众出版社              丁  杰                  男48
    法学研究编辑部          罗耀培编辑              男52  
    
    全国法制史法制思想史学术讨论会名单
    
    单位   姓名 专业  职务  性别  年龄  房间号
    人民大学乔  伟法制史教员男46402
            王  侃法制史讲师男51402
            赵国斌思想史教员男45402
            张光博宪法付教授男50402
            刘富起思想史讲师男45421
            孔庆明思想史教员男48407
             徐尚清思想史讲师男49402
            栗  劲思想史系主任  男54355
            高树异国际法付教授  男50402
                陈  航制度史教员男40407
            王坤范秘  书讲师女40423
            王丽琴打字员        女31423
             白东明       付教授男51461
             李惠文法学   编  辑女46423
    人民大学 林榕年外法史  教研室负责人男51435
             张希坡法制史  系付主任男51343
             张晋藩法制史讲  师    男49435
             曾宪义法制史讲  师    男43435
           吕世伦外国思想史  讲  师男45435
    人民大学     刘  新    思想史    讲  师男54435
    北京大学张国华思想史教研室主任男56400
            肖永清法制史系付主任男58351
            饶鑫贤思想史  教研室付主任男54409
                由  嵘法制史        讲师    男48409
            杨锡娟外国思想史讲师女46425
                郑兆兰中国思想史教员女40425
    北京政法学院许显侯法史教研室负责人男411
    杨鹤皋思想史教师男411
    张观发法史教师男411
    沈国峰法史教师男411
    薛梅卿法史教师女425
    曾炳钧法制史教授男75351
    西北政法学院杨永华法制史教师女41425
    李文彬法制史教师男53415
    方克勤法制史教师女52425
    西南政法学院胡星桥法制史教师男70417
    西南政法学院高克明法理教师男48417
    西南政法学院林向荣法制史讲师男51417
    西南政法学院王秉新资料研究室讲师男54417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叶芳炎法学党委书记男70343
    华东政法学院徐轶民法制史讲师男53413
    华东政法学院刘德骧法制史讲师男49413
    政法学院江振良法制史讲师男52419
    华东政法学院王召棠法制史讲师男52419
    华东政法学院钱元凯法制史教师男52413
    华东政法学院杨奉琨法制史教师男52413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叶孝信法制史教师男52409
    《民主与法制》编辑部孙敬治政法编辑男52402
    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游绍尹法制史讲师男51419
    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吴传太法制史讲师男52419
    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杨堪思想史讲师男51419
    辽宁大学杨思翰哲学史教员男48427
    吉林师大王向群政治思想史讲师男54
    吉林大学赵世昌摄影男40
        单位      姓名  专业  职务  性别  年令  房间号
      安徽大学陈安明行政法付教授  男65427
      厦门大学    陈朝璧罗马法教授男75353
    辽宁省高级法院  王敏求顾问          男77355
    辽宁省社科院昌心廉科研人员      男53431
    天津市法院  许培元         付处长   男
    天津市法院   郭奉孝        干部     男49431
    群众出版社   丁杰          干部 男48431
    黑龙江出版社俞鹿年   古代文献编辑   男43431
    吉林出版社  阎青义         编辑     男48429
    社会科学战线余海宁         编辑 男30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林欣       干部 男53461
    法学研究所   解铁光         付所长  男71349
    法学研究所   李光灿        研究员男62345
    法学研究所   韩延龙法制史  研究室主任 男45421
    法学研究所   吴建璠法制史  研究室付主任男53440
    法学研究所    刘海年法制史付主任男53440
    法学研究所        商  恒法制史助研男5243
    法学研究所    常兆儒法制史助研男45431
    法学研究所     罗耀培         编辑    男52440
    法学研究所     时富鑫         编译    男40407
    法学研究所     齐  钧       资料员男26433
    法学研究所     杨一凡   法制史            男35433
    法学研究所     马守仁    法制史       男35433
    法学研究所     刘笃才法律思想史       男36433
    社会科学出版社 泉文川         编辑男30427
    北京师院历史系 邱远猷         讲师男46429
    上海教育学院   杨廷福       付教授男56461
    黑龙江社会科学院戢克非法学编辑男48415
    
    
全国法律制度思想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题目

    
    专著
    中国宪法史略  张晋蕃  曾宪义
    西方政治思想史北京大学法律系西方政治思想史编写组
    论文
    北京大学
    贞观之治和当时的社会安定政策饶鑫贤
    试论罗马法对英国法影响的特点由  荣
    关于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问题肖永清
    有关法制的几个问题张国华
    打破禁区  加强法制建设段秋关李贵连
    中国人民大学
    编写《中国法制史》(多卷本)的初步设想张晋藩
    略论法家法治思想的精华与糟粕刘新
    废止肉刑是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张希坡
    人治与法沼的历史剖析和新中国的三十年张晋藩曾宪义
    论人权林榕年张晋藩
    历史的借鉴
    ——谈谈知法、执法  守法的问题曾宪义
    认人治与法治谷春德吕世伦刘新
    法制史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林榕年
    厦门大学
    中华法系特点初探陈朝璧
    西北政法学院
    秦代法律制度初探林剑鸣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选举制度方克勤  李文彬  杨永华
    复旦大学
    试论唐律疏议叶孝信
    华东政法学院
    法律制度史的研究对象刍议王召棠
    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
    谭嗣同的政治法律思想杨堪
    从云梦秦简律文看秦律的阶级本质和基本内容游绍尹
    西南政法学院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张  警
    关于中国法制史的对象和体系问题的讨论西南政法学院法制史教研室
    北京政法学院
    略谈美国最高法院的宪法解释权潘华仿
    试论我国封建法制的专制主义特征陈光中  薛梅卿  沈国峰
    历代政法文选(先秦部分)杨鹤皋(本文暂缺)
    吉林大学
    中国政治法律思想史教学与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刘富起  孔庆明  赵国斌
    试论法的阶级性与继承性刘富起
    论礼与法的关系越国斌  刘富起
    商鞅法治思想探源乔木青
    刑讯考栗劲
    法制的历史考察刘富起明  伟
    族刑连坐法的初步探讨乔木青
    封建婚姻家庭制度剖析王忠
    商鞅法治理论与实践的实步研究乔伟徐波
    荀况的“礼”不是“法”栗劲
    试论柳宗元的政治法律思想高树异
    明朝内阁制度初探王侃
    孙中山法制思想研究孔庆明
    关于民主革命时期宪政运动的几个问题张光博
    中国婚姻制度大革命的开端
    ——重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李忠芳  陈航
    略论汉漠拉比法典徐高清
    法学研究所
    编写《中国法律思想史》(多卷本)的初步建议李光灿
    论韩非李光灿李思翰
    汉律篇名新笺高恒
    啬夫辩正高恒
    论秦的法律制度的特点刘海年
    从秦简《为史之道》看秦的“治更”思想刘海年张晋藩
    革命法制保障人民权利的传统及其历史经验刘海年常兆儒
    关于法制史研究对象和方法问题韩延龙刘海年
    人权的历史由来和实质常兆儒  韩延龙
    关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人权口号陈春龙
    太平天国的官史选升降制度杨一凡
    论“以法治国”的历史必然性罗耀培
    关于“法治”和“法制”的一点浅见罗耀培  王礼明  刘海年
    抗日根据地的选举制度(专题资料)法学研究所法制史研究室
    
    
中国法律史学会会员名单

    
      单位  姓名          专业  性别年令
    北京大学肖永清     中国法制史     男61
                蒲坚                  男51
                赵昆坡                男33
                    张国华中国法律思想史  男56
                饶鑫贤                男56
                郑兆兰                女43
                由  嵘外国法制史  男48
                    孙孝堃                男54
                王  哲外国法律思想史  男47
                杨锡娟                女47
      中国人民大学  张希坡中国法制史  男51
                    张晋藩                    男49
                曾宪义                男44
                范明辛                男55
                雷晟生                男48
                刘  新中国法律思想史  男54
                    林榕年外国法制史  男51
                叶绍良                男45
                梁秀如                男54
    中国人民大学邵景华外国法制史  女46
                叶秋华                女29
                    吕世伦外国法律思想史  男46
                谷春德                男47
    吉林大学    王  侃中国法制史  男51
                韩玉林                男50
               乔  伟                   男45
               陈  航                   男40
               刘富起中国法律思想史 男43
               赵国彬                   男45
                   孔庆明                   男47
               栗  劲                   男55
               徐尚清外国法制史         男50
      复旦大学 叶孝信外国法制史         男50
      安徽大学 陈安明行政法         男65
      厦门大学 陈朝壁罗马法         男75
      辽宁大学 杨恩翰中国哲学史     男48
      中山大学 江振良中国法制史     男49
      西北大学 林剑鸣                   男45
               张永录                   男43
      吉林师大 王向群中国政治思想史 男54
               邵德门                   男49
      吉林师大 刘绍贤外国政治思想史 男51
      北京政法学院 曾炳钧中国法制史     男75
               刘保藩                   男65
               郑绍发                   男44
               沈国峰                   男43
               薛梅卿                   女48
               杨鹤皋中国法律思想史 男52
               林  中                   女48
               潘华仿外国法制史     男54
               许显侯                   男47
               黄勤南                   男43
               皮继增                   男43
               张观发                   男41
                   周树显 外国法律思想史男50
               杜汝辑                   男59
               吴  徽 资料员        女27
    华东政法学院  钱元凯中国法制史      男45
               杨奉琨                   男52
                  刘德骧                    男49
              王召棠                    男52
              徐轶民外国法制史      男53
    西北政法学院  马朱炎法学概论        男52
              杨永华中国法制史      男42
              李文林                    男53
              方克勤                    女52
              张继孟外国法制史      男55
    西南政法学院  张  警中国法制史      男67
              林向荣                    男51
              吴国才                    男47
                  杨和钰                        女47
              杨景凡中国法律思想史  男63
              胡星桥                    男70
              王秉新                    男54
              肖思辉外国法制史      男52
              谢风钊外国法律思想史  男52
    孙守煌                    男50
    湖北财经学院  游绍尹中国法制史      男51
              吴传太                    男52
              杨  堪中国思想史      男51
    北京师范学院  邱远猷中国近代史          男47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叶芳炎中国法制史男70
    辽宁社会科学院吕心廉                    男53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李光灿  中国法律思想史  男62
                 韩延龙中国法制史        男45
             刘海年                      男43
             高  恒                      男50
                 陈延陵                      男52
             常兆儒                      男45
             陈春龙                      男38
             杨一凡                      男35
             马守仁                      男35
             刘笃才中国法律思想史    男36
    北京中华书局  杨廷福中国法制史       男55
    辽宁省高级法院 王敏求                    男77
    天津市高级法院  许培元中国法律思想史 男48
             郭奉孝                      男49
             赵定华                      男48
             徐五林                      男44
             曹明勋                      男40
    上海民主与法制编辑部孙敬治编辑   男52
    群众出版社丁杰                       男48
    法学研究编辑部  罗耀培        编辑   男52
    
    
全国法制史、法律思想史学术讨论会
    简  报

    
    第七期大会秘书组9、19
    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一九七九年九月十八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理事会会长、付会长和理事共十三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会长解铁光同志主持。理事会讨论了学会当前的工作,一致决定:
    一、委托张晋藩同志修改、补充关于编写《中国法制史》多卷本的初步建议,委托李光灿同志修改、补充关于编写《中国法律思想史》多卷本的初步建议,然后送交领导机关采择。
    二、设立《中国法制史》多卷本编写联络小组,由张晋藩、王召棠、刘海年三同志组志,设立《中国法律思想史》多卷本编写联络小组,由栗劲、姚鑫贤、吴建璠三同志组成。
    三、聘请张晋藩、高恒、张观发、赵国林四同志为全国法律史学术讨论会论文编辑小组常务编辑,张晋藩同志为召集人,负责编辑出版学会会员提交第一次学术讨论会的论文。
    四、聘请崔治平同志为学会司库。
    五、创办不定期的《法律史研究动态》,由学会秘书长韩延龙同志具体负责。
    六、一九八一年第三委度在西安举行第二次全国法律史学术讨论会,理事会请西北政法学院的团体会员为东道主,负责有关筹办事宜。
    中国法律史学会章程
    (一九七九年九月十八日通过)
    第一条  本会定名为中国法律史学会。
    第二条  本会是研究中外法律制度史和法律思想史的全国性学术团体。
    第三条  本会的宗旨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组织学术交流,开展自由讨论,促进中外法律制度史和法律思想史研究工作的繁荣发展,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第四条  活动内容
    1、组织全国性和地区性的学术讨论会。全国性学术讨论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在理事会的主持下由各团体会员轮流筹办。
    2、举办各种类型的报告会和座谈会。
    3、组织科研工作的经验交流。
    4、介绍外国学术动态。
    4、介绍外国学术动态。
    5、提出关于开展法律制度史和法律思想科研工作的建议。
    6、编辑出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五条  会员
    1、团体会员:全国各法学研究单位和高等政法院系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史教学研究机构,均可自愿加入本会为团体会员。
    2、个人会员:凡从事法律制度史或法律思想史的研究而其所在单位不是团体会员者,均可申请参加本会为个人会员。
    第六条  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1、积极参加本会组织的活动。
    2、关心本会工作,随时反映情况和意见。
    3、向本会提交学术报告和研究成果,并承担本会委托的研究任务和其他工作。
    4、优先取得本会有关学术交流的资料和书刊。
    第七条  组织机构
    1、本会的领导机构为理事会由会长一人,付会长若干人,理事若干人组成,讨论决定本会的工作任务,理事会由会员推选产生,任期两年。
    2、设秘书长一人,付秘书长一人负责处理本会日常工作。
    3、设司库一人,负责管理本会经费。
    4、成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编辑小组,由理事会聘请编辑人员。若干人组成。
    第八条  各省、市、自治区可自愿成立地区分会。学会对各地区分会的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第九条  本会经费由各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资助。讲座、出版等项收入也是不本会经费的来源。
    第十条  本章程的修改权,属于本会理事会。
    内部刊物
    注意保存
    法学动态
    (第十二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1979年10月21日
    
    
我国法律史学界的空前盛会
    ——全国法制史、法律史学术讨论会情况综述

    
    一九七九年九月十二日至十八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了全国法制史、法律思想史学术讨论会。这是建国以来我国法律史学界的首次规模较大的学术讨论会。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吉林大学等九个单位筹办的。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北京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辽宁省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以及有关杂志编辑部和出版社等三十多个单位的八十多名代表。会议收到了有关中外法制史和法律思想史的学术论文、专著等五十余件。
    会议开始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孙亚明同志作重要讲话,他指,随着全堂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开展法制史和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工作,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立法、司法实践和丰富发展我国法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然后,与会同志就法制史和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工作中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讨论,大家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进一步落实了科研规划,并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组成了中国法律史学会。
    法制史和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是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同志们围绕这一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关于法制史的研究对象问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是,法制史的研究对象就是法律制度的发展史,即研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法的起源、本质、类型、表现形式、制定和适用的特点,以及法同他社会现象(特别是国家)的联系和法的发展规律等基本问题。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不同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由它们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所决定的。只有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因此,在确定法制史的研究对象时,必须正确认识它同社会的经济基础、国家制度、法律思想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一)法作为上层建筑,它同经济基础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研究法制史必须搞清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历史状况,并把对法的历史研究同对社会关系、阶级斗争状况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忘记这一点而去孤立地研究法制史,就会陷入唯心主义。但是如果我们不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法制对经济的反作用方面来,不从法律制度的沿革、变迁中去把握社会发展和阶级斗争的规律性,其结果势必限制法制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二),法同国家制度是同时产生、存在、发展和变化的,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离开国家谈法律。然而,国家并不等于法,也不能由此推出国家和法律各自不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来研究的结论。马克思主义有自己的国家学说,也有自己的法律学说,它们研究的对象各有侧重,不能混为一谈。既然如此,有什么理由不能单独设立国家制度史和法律制度史这两门专史呢?(三),法律制度作为政治上层建筑,也同与其相适应的法律观点有着不可分的相互制约关系,因之,研究法制史必须同研究法律思想史联系起来。但是,法制史不同于法律思想史,研究法制史固然要联系人物和思想,但不能以思想代替制度或冲淡法制史的研究。总之,我们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全面深入地进行研究,反对孤立、片面、静止的就法律论法律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观点。但我们也要吸取建国初期的教训,离开法的产生和发展,泛论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把法律制度史变成国家制度史、政治制度史或社会发展史。法制史必须以历史上不同类型国家的法律的创制、法律的执行和法律的遵守及其历史演变为主要研究对象。
    第二种意见是,法制史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历史。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在确定法制史的研究对象时,弄清法制的确切含义是必要的。我们不能否认,法制一词于不同地方确有不同的含义。法制即法律制度,是一般意义上的概念,主要是众立法角度来说的。法制即依法办事的制度或法律秩序,是民主法制意义上的概念,它是和民主制度相伴随之而产生的。显然以上两种含义都不是法制史本来意义上的概念。法制史所说的法制,指的是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当然,把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确定为法制史的研究对象,不仅是由法制一词本身固有的含义决定的,更重要的是,从方法论上讲,也是因为法律制度政治制度不能截然分开。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国家与法的关系,是互相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两者应该同时并重,对任何一方的忽视和偏废,都是违背马列主义基本原则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法制史和中国政治法律制度史并没有什么不同,也可以说前者是后者的简称。
    也有一部分同志,虽然基本上同意第一种观点,但对法制史所下的定义以及这门学科所包括的范围在程度上又有不同的认识。他们认为,法制史的研究对象是历代法律制度以及同法律活动有关的制度。如监察制度等。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说,立法制度、司法制度、监察制度实际上叫国家制度比较确切些。如果孤立地讲法律,而不讲与法律活动有关的国家制度,法律本身如何执行就说不清,这门学科就应该改名为法律发达史或法律发展史。还有一些同志认为,把法律史独立出来是可以的,但从实际情况看,国家制度也是重要的,这个问题要解决好。
    关于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基本上有两种看法。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历史上各个不同阶级、阶层、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关于法的基本观点和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其理由是(一):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是学科划分越来越细。过去法律思想史和政治思想史混在一起,内容过于庞杂,难以突出重点,对于这门学科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只有把研究对象集中到法律上,才有利于这门学科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二)中国历史上的法律思想内容丰富,与之有关的文献浩繁,如果还要兼顾政治思想的内容,担负的任务过于繁重,势必造成目标分散,研究力量也不能集中,这将很难改变这门学科的落后面貌。(三)为适应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需要,从“古为今用”的原则出发,批判地继承古代法律思想方面的历史文化遗产,也需要把法律思想史做为一门独立学科加以研究。持这种意见的同志认为,应该打破过去那种政治与法律、政治思想与法律思想不可分的清规戒律。我们不能完全离开政治思想来讲法律思想,但在这里政治思想的论述,一定要围绕法律思想去讲。我们所说的“法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包括对一般法学原理如法的起源、本质、作用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包括关于各部门法,如刑法、民法、诉讼法等基本原理的观点和理论。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法律思想不应与政治思想分开,研究对象主要是各历史时期不同阶级和集团的国家观与法律观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应定名为:“政治法律思想史”。持这种意见的同志认为,在我国历史上,不存在纯粹的法律思想家,也很少有离开政治谈法律的法律思想家,很多人的法律思想都是从政治思想中引伸出来的,因此必须结合政治思想来研究和讲授法律思想史。
    关于这两门学科的研究任务和方法,大家的意见基本上是一致的。有的同志把法制史和法律思想史的任务概括为三点:第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综合地具体揭示法和法律思想的产生、发展规律,从而加深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和法律观的认识,自觉地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而斗争。第二,从法或法律思想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具体过程中,总结历代统治阶级运用法律实行统治的经验,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和发展的经验,借以指导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实践。第三,它还从总的方面和个别方面传授有关法的起源、本质、历史类型、形式、制度、适用以及各种法律关系和法律规范的由来、演变等历史知识,加深人们对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理解,牢固地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同志认为,研究法制史和法律思想史,一定要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但不能搞“影射史学”。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正确总结历史上有参考价值、有规律性的东西。当然,坚持古为今用并不等于忽视基本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基础科学的研究工作。大家还认为,研究工作自始至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做到阶级分极与历史分析的统一,坚持实事求是,从历史事实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进行周密的分析,揭示其本质和规律,要科学地对待法学遗产,防止片面化。
    与会同志就如何批判地继承法学遗产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不少同志指出,长期以来,法律有无继承性问题被列为禁区,这不仅对法制史和法律思想史的研究造成了极为有害的后果,而且直接影响了我国立法工作的进行。法律具有强烈的阶级性,一定类型的法是一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这是毫无义的。但这并不能否定法律的继承性。任何事物都有自己发展的历史,革命法制也不是从天而降,与以往的历史不存在任何联系。历史上统治阶级为保证法律贯彻执行而采用的某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其法律或法学中或多或少带有民主性的因素以及实施法制中可供借鉴的经验等等,都是可以为无产阶级批判吸收的。这种批判的继承、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有益的。一些同志在肯定法律的继承性的同时,还特别强调要对封建法制和法律思想进行彻底批判。他们指出,这对进一步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极为重要。由于我国封建专制主义有长达二千年的历史,由于资产阶级十分软弱没有完成批判封建主义的任务,由于无产阶级在革命胜利后、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中,只注意了对资产阶级的批判,放松了对封建思想的清扫,以至被林彪、“四人帮”钻了空子。他们在中国大地上推行封建专制主义,复活封建主义的法律制度,大搞法西斯专政。因此,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批判封建法律制度,批判封建法律思想,是我们必须完成的战斗任务。
    这次会议还就编写《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多卷本的设想广泛交换了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两个多卷本的编写方案。拟用五年时间先做准备工作,在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工作,大力挖掘、整理、分析、编纂有关法律史料,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年轻的专业干部队伍。在此基础上,集中人力,从一九八五年开始用五年时间编写出《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多卷本。
    最后,代表们经过认真讨论,通过了中国法律史学会章程,成立了中国法律史学会,推选出理事会理事十六人,会长:解铁光;付会长:李光灿、肖永清、叶芳炎、张希坡、栗劲。学会章程规定:中国法律史学会是研究中外法律制度史和法律思想史的学术团体,宗旨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组织学术交流;促进法学研究工作的繁荣和发展,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学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全国性学术讨论会,成立编辑小组,编辑出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刘笃才、马守仁、杨一凡)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