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迎接新时代,推进法学研究

——在法学所60周年所庆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在法学所60周年所庆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助理周汉华研究员在发言中讲到,作为法学所培养的一名学生和科研人员,深刻体会到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与党中央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全面部署,为法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会。加快推进法学研究,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必然要求。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加快推进法学研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必须体现创新精神。

尊敬的文显会长,各位领导、老师、同事、学友、同学,大家早上好。作为法学所培养的学生和科研人员,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想就“迎接新时代,推进法学研究”汇报自己的一些研究心得与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以及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与党中央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全面部署,为法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会。

首先,加快推进法学研究,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必然要求。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作用和影响,将引发未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深刻调整,颠覆现有很多产业的形态、分工和组织方式,重构人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改变人与世界的关系。与此同时,科技创新日益呈现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可能对就业、社会伦理和安全等带来重大连锁影响和冲击,需要从法律、伦理、政策等多个角度进行规范、引导、促进,需要法学研究关注新领域、新问题,提供新思想、新理论、新对策。

其次,加快推进法学研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同时,要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和法治人才培养,更好发挥法学研究与教育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确保立法、执法、司法工作者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加快推进法学研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再次,加快推进法学研究,是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必然要求。传统法学学科是社会分工与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公法与私法、国际法与国内法、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主体与客体、人与物、政府与市场、实体与程序等的边界划分是其基本特色,并由此决定了传统法学的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进入信息时代,科技创新呈现多元深度融合特征,万物互联,物理世界、数字世界、生物世界的界限越发模糊,并进而推动上层建筑发生连锁反应,使传统的法学学科划分越来越不适应融合趋势,学术体系难以支撑创新发展,话语体系明显滞后于技术进步与商业模式发展实践。加快推进法学研究,尤其是推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不但能够填补传统法学学科空白,满足实践发展需要,也能推动传统法学学科融合与升级,融通各种资源,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提升学术原创能力和水平,推动学术理论中国化,提升国际话语权。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加快推进法学研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加快推进法学研究,必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与时代并进,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加快推进法学研究,必须体现创新精神。今年既是法学所成立六十周年,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法学所与国家的发展历程均证明,不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只有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适应历史发展大趋势,积极拥抱变化,使个人学术研究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法学研究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法学所的研究人员,有责任做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新贡献。 

 

周汉华

周汉华,1986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1989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1993-1995年在美国密执安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1996年9月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助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环球法律评论》主编,兼任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研究领域为行政法、网络法、政府监管。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