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拉美国家国际法治论坛”闭幕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 莫纪宏
(2019年9月22日)
谢谢各位中外嘉宾,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候。再见并不意味着不见,而是短暂地告一段落。我记得半个月前,差不多也是在这个时段,我在国际法所十周年所庆系列国际法治论坛第一场,也就是“金砖国家国际法治论坛”的闭幕式上致辞,讲了三个“感”:感受、感想、感谢。我不想重复这三个词,但还是要讲三个方面。
首先,讲讲这次会议的收获。
第一个收获我觉得是全方位的。见到了老朋友,结识了新朋友,增加了理解,增进了友谊。通过这一天半的研讨,我个人感觉,我们得到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关于拉美法治的概念。在这个会议之前,我们对于拉美国家的了解可能是比较碎片化的,而通过这样一个论坛,我们从整体上认识了拉美这个概念,这就是最大的收获。我们在确定十周年所庆活动要举办的4个重要的国际论坛主题的时候,对于中国—拉美国家国际法治论坛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因为拉美33个国家有特定的区域、特定的制度,而且中国和拉美国家的法治交流在过去几十年间也是一直存在的,只不过像我们今天这样一种专项的交流可能以前不多。我们在设计这个论坛主题的时候还是比较有信心的,相信这个论坛肯定会有所收获,相信我们中国学者、拉美国家学者和来自其他国家的学者,通过相互之间的坦诚交流,能够了解彼此的想法,可以找到很多共同语言。事实上我们也的确通过这次论坛增进了理解,发现原来我们靠得那么近,法律人的思维都差不多。这就增强了我们交往的信心,也提升了我们进一步强化学术交流的愿望。
在社科院的研究所里,除了拉美所外,在过去十年间跟拉美国家学术往来比较多的应该算法学所和国际法所。我最早接触拉美国家是2000年访问巴西,后来又结识了秘鲁的兰达教授和巴西的很多教授。我们发现,大家彼此都有愿望进行法律交流。我以前跟兰达教授和安都乐教授都沟通过,什么时候能不能举办一个中国和拉美国家之间固定的论坛,吸引更多的学者来一起探讨共同面临的问题,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看看彼此的想法是什么。这次借着国际法所十周年所庆,专门设立了这个论坛,也是想作为一个起点,把我们过去的资源整合起来,让更多的人参与,在相互交流中分享经验。
第二个收获是,从中外嘉宾的发言中获得了很多新知识。所有专家的发言都很精彩,其中有两位专家的发言尤其令我印象深刻。一位是袁东振副所长,他把问题讲得很透。他说拉美人很热情,中国人也很热情,两边一见面就拥抱、握手,但是可能十年以后还是这样拥抱、握手,而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袁所长提出,到底什么样的元素是能够增进我们中国和拉美相互了解、相互合作的动力呢?我觉得袁所长讲出了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我们跟拉美国家的合作怎么样去提质增效,怎么样去寻找共同利益、共同价值。我们必须要广泛交流,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相互讲清楚各自的真实想法,什么是中国道路、什么是拉美道路,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这次论坛我也发现了,我们就是要寻找彼此之间的共同点,共同利益也好,共同价值也好,怎么样能够使我们真正有一种实质性的交流,学术上、实践中,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要有交流。这就要靠我们大家共同来推动。
刚刚欧洲研究所的刘衡教授讲得也很好,我对他最后的结论非常感兴趣。他说拉美国家是海洋国家,33个国家中间只有两个内陆国,基本上海洋法是避不开的,他们也善于利用解决海洋问题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经常将各类争端提交国际机制解决,在这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中国也是海洋大国,在这方面可以考虑多向拉美国家学习,看他们是如何充分利用国际争端解决机制来维护自身权益的。
其次,想讲两个愿景。第一个愿景,希望中国—拉美国家国际法治论坛能够持续办下去。刚才我跟安都乐教授又沟通了一下,有这样一个初步想法:我们这次拉美国家来了5个国家的学者,另外还有德国和克罗地亚的学者。这次我们还有幸邀请到了拉美研究所、欧洲研究所等院内兄弟单位的专家,当然还有我们本所研究人员以及国内其他学术单位的专家学者。我们把这个力量汇在一起,中国和拉美进行法治对话是有基础的。过去我们的力量分散在各个地方,希望通过我们这个平台汇聚在一起,并且长期保持下去。
第二个愿景,希望借助拉美国家力量多搞一些活动,多出一些成果,形成固定合作机制,进行更广泛的交流。4年前我就向社科院国际合作局建议,在世界范围内设立若干中国法研究中心。院里后来接受了这个建议,但在概念上有所扩大,建立的是面向全院各所的中国问题研究中心。我考虑,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拉美国家选址建立固定的中国问题研究中心,通过这些中心来推动中国和拉美学者的相互交流。刚才我同兰达教授和安都乐教授也就此作了探讨。
最后,要表达一下我的感谢。首先要感谢各位远道而来的外国朋友。因为你们的到来,我们的论坛才能叫中国—拉美国家国际法治论坛;如果你们都不来,我们的论坛就开不了。所以要感谢各位老朋友、新朋友来支持我们,使得我们更有信心了。
其次,要感谢来自院外的各位专家。你们都是满面笑容、春光明媚地来到会场,把外面的阳光都带进了我们社科院,使得我们更加充满信心。也要感谢我们拉美所、欧洲所等院内兄弟单位的专家学者,你们的参与给了我们新的动力,让我们共同把国际法治研究和学术交流推向前进。
再有,还要感谢我们两所的同事,特别是要感谢国际公法研究室的蒋小红主任和马金星博士,这个论坛是他们两位牵头组织的。我们所庆四个国际论坛,一个研究室负责一个,之前的金砖国家论坛开得很成功,他们这次很有压力,但是做到了化压力为动力,这次会议也开得相当成功。
此外,还要特别感谢社科文献出版社的谢寿光社长和芮素平编辑。他们加班加点地工作,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给了我们最大的支持和配合,使得国际法所十周年所庆纪念文集《走向繁荣的国际法学》如期顺利推出。如果没有这套书,我们这两次论坛肯定会失色很多。过去的一个月,我感觉我们国际法所还是比较引人注目的,但在这背后,是无数人的艰苦努力和默默付出。没有这些努力和付出,我也就不会有机会坐在这里致辞、总结。
最后,感谢我们的同学,感谢我们的服务团队,感谢两位同声传译。大家辛苦了!
感谢的话不再多说了,还要留到下一次感谢,不能一下子把劲都用完了。
最后,希望大家都轻轻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