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禾研究员首先介绍了法治国情室和法制蓝皮书在选题方面的原则和标准:法治发展重大问题、民生保障重大问题以及学术研究中的真问题是确定自选课题的主要标准;对于合作课题的立项和推进,则坚持以我为主、互利共赢、立足地方、放眼全国的方针。法治国情调研室近年推出的一系列自选、合作课题,如政府透明度指数、司法透明度指数、政府采购实施状况、浙江法院阳光司法指数等也成功实现了政府关注、学界关注、社会关注、媒体关注的预期选题目标。
在实施调研与实证研究的方法上,田禾研究员强调研究成果应用数据说话,在数据构成上应做到官方数据与自采数据相结合,客观数据为主、主观数据为辅,同时也要认识到“实证不是唯一的方法”,警惕为了实证而实证、为了量化而量化的倾向。在谈及沟通方法与调研技巧时,田禾研究员认为,应做到了解调研对象心理、注重语言运用、消除心理隔阂、扑捉蛛丝马迹;此外,在处理调研结果时还应做到及时总结、快速反应。
在数据运用方面,田禾研究员以法治国情室自行设计开发的“法治指数在线数据处理平台”为例,详细介绍了筛选、分析、再生成一整套的调研数据处理流程,并列举了透明度指数、电视广告监管、政府采购实施状况、群体性事件、公职人员禁止性行为、浙江法院阳光司法指数等课题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情况。
在成果形式上,田禾研究员指出论文、指数、研究报告、要报、法治蓝皮书、专著等面向不同的“消费者”的研究成果在内容上应做到“内外有别”,她还以以法治国情室提交的两份要报为例,着重阐述了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
在谈到研究成果的影响评估和信息反馈时,田禾研究员表示应及时了解研究成果的社会效果和资政效果,分析选题及写作的得失,进而修正研究与写作的方向。扩展视野、增长见识;了解社会、转变学风;参与实践、拓展资源,是开展实证研究的最大收获,田禾研究员如是说。
主持当天集体学习活动的李林所长表示,以田禾研究员为代表的法治国情室团队在科研工作中付出了相当的辛苦与努力,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投入与产出成正比 ”。李林所长指出两所人员应从田禾研究员的报告中汲取有益经验,进一步推动法学研究工作特别是实证研究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