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研究所位于北京故宫东北角,景山东麓沙滩北街15号院,办公场所是 “五四”新文化运动旧址的一部分,独居一处红墙小院,院门外侧矗立着一尊法学研究所标志性石鼎,院门内正面翠竹下屹立着一块刻有“正直精邃”所训的石碑,由此步入院内,只见幽静的小院并不宽敞,但布局简单、整洁,略有寂静但不觉寂寞,稍显紧凑但不失气势,无私地接纳着无数求知若渴的学人,师者的风范,学者的虔诚,在深厚的法文化底蕴中,散发着浓郁的芬芳,沁人心脾、心旷神怡。举目环视这个静雅别致的小院,南北对应着两幢三层砖砌的典式小楼,楼内装饰简朴但高雅、庄重,略显拥挤但不失有序,似有深沉但不失气度,默默地吸纳着无数高屋建瓴的学者,智者的睿意,拓者的视野,在庄重的法学研究殿堂上,传播着正义的力量,发人深省、催人奋进。两楼中间的西边为新建的会议大厅,时常有国内外法学专家在此落座举办学术报告会、学术研讨会、中外交流会、专家讲座,题材新颖、内容丰实、气氛浓郁,常令人流离忘返、心潮澎湃。院落中间有两棵百年古柏,苍劲挺拔,气势磅礴,默默地见证着一批批享誉海内外著名法学家参与中国法治建设良策研究、法治思想改良的光辉历史。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对我而言,由于自己的法学理论基础并不扎实、外语功底着实浅薄,考研的道路相对来说比较艰难和曲折。然,正如古训:耰而不辍,天道酬勤,中国社科院的录取通知书如期而至。在读研期间,洗耳聆听法学研究所法学家们在法学前沿的学术声音,切身体验在法学研究所三年学习的难忘经历,着实为我一生中能够尽享的一份呈现在法学领域中极具品位的“豪门盛宴”。王家福、梁慧星、李林、陈甦、陈泽宪、屈学武、孙宪忠、王晓晔、王敏远、刘仁文、熊秋红、邓子滨等数不胜数的专家教授在他们繁重的学术研究工作中,还能亲自为我们法律硕士授课、讲座,着实令人敬仰。特别是他们那平易近人、淡泊名利、品格高尚的人格魅力,尊重人权、倡导民主、以法治国的学术思想,博学善思、学术深邃、治学严谨的科研风范,忠贞不渝地遵循着“正直精邃”的所训精神,刻骨铭心、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着一个求学若渴且在法学领域中尚显稚嫩的我,他们不遗余力地引领我步入“法学”这一神圣的殿堂。在癸巳年教师节之际,谨向他们表达我蕴育在内心深处的诚挚感谢和由衷敬意。
读研三载,历历在目。然,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莫属有幸师从于德高望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原刑法研究室主任屈学武教授,跟随她更为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刑法学。恩师是四川南充市人,她为人谦和、秉性正直、治学严谨、思维敏捷、学识渊博,具有深邃的学术思想和精湛的法学理论功底,她给予我在学习和研究刑法学的道路上以更为深刻的启迪,使我对刑法学有了一个更加系统、更为严谨的洞悟和认知,彻底改变和更新了我的刑法学术观,为我今后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刑法学铺平了前进的道路。在读期间,恩师常在课余之时请我和其他师兄弟们小聚,有几次想表示自己的一点心意,却被恩师婉言谢绝了,她总是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出门在外、拖家带口的,收入微薄,在京学习费用也不菲,只要你们能不虚此行,我就心满意足了,此情此景常令我思绪万千、记忆犹新。值此倚马千言之际,特别想感激恩师的悉心指导和鼎力支持,有她对我学位论文题材的肯定和构思的指引,使我更坚定继续撰写论文的决心和信心,她认真负责的态度、勤奋敬业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风范给了我无私、无形的动力,为我能够竭力驾驭《刑法适用中法官解释之理论研究》这一理论性相对较强的论题,顺利完成此篇5万字符的法律硕士学位论文提供了坚强的后盾。由于自己学术根基浮浅、文笔笨拙,命笔刑事法理论研究时常常力不逮心,以至于在论文的写作规范及其逻辑结构的协调方面相对欠缺,加之自己的法学理论功底较差,写作质量不免差强人意,使得恩师在指导、审阅论文时不那么顺畅,为此倾注了不少心血,占用了她大量宝贵时间,牵扯了恩师大量的精力,每当提及论文之事,常常心感不安,谈及恩师的谆谆教诲,铭记终生、没齿难忘。特别在论文几经修改的过程中,恩师总是不厌其烦、非常认真细致地改完每一稿,可以说几乎是逐句逐段地给予详细的批注,提出切中要害的指点并中肯的修订意见。当然,全文的主要观点得到了恩师的尊重和支持,个别谬误得到了恩师的明示和指正。
几易其稿之后,虽然我的学位论文仍有值得推敲和完善的地方,但总算没有辜负恩师的厚望,论文不但顺利通过了学位评审,还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刑事法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并被国家图书馆学位论文库收录馆藏。总而言之,对恩师的感激之情着实难以言表,惟有致以深诚的谢意方稍感少许安慰!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感激之余,惟有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淡泊明志,进德修行,磨砺如金,施为似弩,谨言慎行,弘扬正气,开拓创新,精益求精,不断夯实自己的理论功底,有效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切实培育自己的法学素养,全面提高自己的司法水平,甘为追求塑造一名专家型、精英型刑事法官和务实型、创新型刑法学者之崇高理想而倾注毕生精力,是为发挥学以致用、司法为民正能量之朴素价值追求和实现法治文明、公正公信中国梦之终极理想目标。然,困于才疏学浅、学如不及,实有愧于恩师厚望。为此,决意在今后的审判工作之余,继续强化法学理论研究,密切理论联系实际,竭力呈献高品位、新视角、多领域、深层次的科研成果,以在理论研究并付诸实践的过程中,真正践行并秉持社会主义法治理想信念,以人为本,司法为民,切实改进审判工作思路,全面提升审判业务素质,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树立司法公信维护司法权威,着力弘扬开拓进取之创新精神,不懈追求法律公平正义之根本目的,不遗余力为推动我国法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而奉献自己微薄之力。
或许,惟有如此才能算得上我对自己母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研究所)恩师们的最好节日献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