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和沙滩

作者:高汉成

知道北京有个沙滩,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事了。

那时的我,正在上海一所高校读研一。有一天和一位叫周澄宇的师兄聊天,说到毕业论文的选题,他建议我研究一下傅斯年的思想。师兄是做熊十力思想研究的,据说熊十力的哲学思想自成一体、非常艰深,能敢研究其思想的,肯定是"牛人"。所以对师兄的话不敢怠慢,进图书馆搜集资料,才知道了在中华民国史上还有这么一位做过《新潮》主编、中研院史语所终身所长、北大代理校长、台大校长的"山东老乡"。1950年傅斯年英年早逝,罗家伦在悼念文章中回忆起在北大的同学时光,常常提起沙滩这个地方。我那时第一次知道,民国时候的北大,在一个叫沙滩的地方。

1994年,我怀揣着一本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傅斯年思想研究的硕士毕业论文,回到家乡谋了一高校教职。

再后来2005年博士毕业,到法学所来面试,才第一次走进沙滩这个地方。依然清晰地记得,北大古朴的红楼,路边雕塑中的《新潮》,以及法学所主楼的中西合璧模样,曾经让我感到那么亲切和激动。一刹那间,90年前的北大和"北大人",蔡元培、陈独秀、胡适、傅斯年…在我面前鲜活了起来。

如今,我落户沙滩,已有七载。而且现在看来,还得几载、十几载…下去。

有时候,缘份,你是不能不相信滴。

傅斯年的政治、文化立场,无疑值得重视和研究。

傅斯年首先是一个学者,但他在政治上也很活跃,抗战期间曾经去延安作过考察,与毛泽东有过彻夜长谈。但他对延安的看法,却与同去的黄炎培等人截然不同。面对着当时中国政治中的这股充满朝气、蓬勃向上的新生力量,能够从蛛丝马迹中看出未来的许多端倪,确实值得玩味。

在1949年毛泽东的几篇著名文章中,傅斯年被归类于"跟国民党走"的"胡适、傅斯年之流"的知识分子的代表,但他又绝非那种因为属于利益阶层而"死心塌地"跟着国民党走的一类。作为学者,傅斯年终生不愿做官,他在给胡适的信中说,"一入政府,没人再听我们一句话", "借重先生,全为大粪堆上插一朵花"。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一直处在监督、批评政府的立场,曾经公开发表《论豪门资本之必须铲除》、《宋子文的失败》的文章,将孔祥熙、宋子文两任行政院长轰下台。如此耿直敢言,所以人送外号"傅大炮"。

之所以欣赏傅斯年,只是感觉他是民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里的睿者,一个头脑一直很清醒的人,对学术、政治和时局有很深的洞察力,其文化立场和政治抉择,尤其耐人寻味。只是不知其耐人寻味的话语与风格,究竟有多少是在沙滩这个地方修炼出来的。

恩格斯说,历史的发展是合力的结果。只朝自以为正确的方向用力,可能会收获意外的结果。

很多时候,仅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很多时候,我们好心做了坏事。

20世纪初从沙滩走出的北大学子,曾经在风云际会的中国现代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他们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也承受了历史的恩赐和苦难。继续走在沙滩的土地上,我在不停地思考,一个以研究、传承、创造思想文化为职业的知识分子群体,到底对国家、社会、政治和历史、文化秉持一个怎样的立场和态度,才能使国家社会真正走向我们愿望的未来。

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