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公民政治社会化

作者:湖北工业大学 昌灏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容与目标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007年底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①这四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的旗帜和主心骨。

(二)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目标诉求

在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双重视野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准确定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目标,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认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目标诉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提升理论素养,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信仰。

2、树立科学价值观,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指针。

3、培育政治意识,始终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支柱。

4、提高道德品质,始终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践行标杆。

二、公民政治社会化的内涵及其实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容与目标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007年底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①这四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的旗帜和主心骨。

2.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目标诉求

在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双重视野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准确定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目标,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认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目标诉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提升理论素养,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信仰。

(2)树立科学价值观,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指针。

(3)培育政治意识,始终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支柱。

(4)提高道德品质,始终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践行标杆。

(二)公民政治社会化的内涵及其实质

关于"政治社会化"这一概念,自1958年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提出以来,有许多学者对其做出过界定。在伊斯顿的理论视野中,"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获得其政治倾向和行为模式的过程,是社会将知识、态度、规范、价值等政治取向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方式。"②"阿尔蒙德和鲍威尔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每个政治体系都有发挥政治社会化功能的结构,它们影响政治态度,灌输政治价值观念,把政治技能传授给公民和精英人物。"③西方学者对政治社会化的理解见仁见智,但这些代表性的观点无非是从社会和个体两个向度来界定政治社会化。笔者认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一定社会政治角色的形成不仅仅是个体接受社会的政治要求,形成符合特定社会的政治观点和行为;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是双向的,个体在接受社会改造形成相应的政治观点和政治行为的同时,要经过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整合社会各种政治观点和政治舆论,分析各种政治关系,形成自己独立的政治信念和政治态度并反作用于社会政治。这种既接受社会的政治改造又改造社会政治的相互作用的政治角色的形成过程,才是政治社会化的实质。这样理解一方面强调了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与个体间的政治互动过程,同时也强调了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继承、传播和发展的过程,是社会政治体系得以自我延续和发展的保证。在此基础上,可以把公民政治社会化界定为这样一个过程:既接受社会政治改造又改造社会政治的相互作用的"政治人"的形成过程。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为公民政治社会化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个体政治社会化需要一个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或者政治大气候,正如个人的社会生活需要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一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正在努力实现的目标,为公民个体政治社会化创设出一个优美的政治生态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含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构成一个良性运作的生态链条,以此四者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个体政治信仰的确立、政治行为的选择、政治人格的塑造起着规约的作用,并最终影响着个体政治社会化方向和程度。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约个体政治信仰的确立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约个体政治行为的选择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约个体政治人格的塑造

(四)公民个体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以建立的基础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也必将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离开广大民众的参与和支持,不可能成功。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开展广泛的政治动员和宣传,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构建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其最终必然反映到政治社会化之中,个体政治社会化程度也必然会随之而提高,它又反过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并构成这种价值体系最终得以确立的重要基础。

1、个体政治社会化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主体力量

2、个体政治社会化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奠定广泛的政治心理基础

(五)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公民政治社会化的良性互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公民个体政治社会化之间也能够在中国的政治实践中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相互促进并最终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旨在为我们从事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实的精神保障和文化支撑;政治社会化的目标和归宿在于发现并消除由于社会矛盾加剧而突显的政治冲突,并形成有利于社会政治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政治共识。政治社会化的实质和核心是统治阶级的政治意识通过输出为社会个体成员所接受,并内化为个体的观念之中形成政治行为上的自觉。可以这样认为,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公民个体政治社会化之间呈现为一种双向" 输出"和"输入"的闭合系统。一方面, 由政府主导将符合社会主义性质和要求的核心价值观念" 输出"给民众,希望他们及时" 输入"(即接受和贯彻);另一方面, 民众也在不断向政府"输出"自己的要求、愿望、建议,希望政府" 输入"(即采纳和重视), 两者之间形成一种双向互动的循环链条。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背景下, 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输出" 与"输入" 总体上说是良性的,成正比的,即政府"输出"的越多,民众接受的也就越多。

关于"政治社会化"这一概念,自1958年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提出以来,有许多学者对其做出过界定。在伊斯顿的理论视野中,"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获得其政治倾向和行为模式的过程,是社会将知识、态度、规范、价值等政治取向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方式。"②"阿尔蒙德和鲍威尔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每个政治体系都有发挥政治社会化功能的结构,它们影响政治态度,灌输政治价值观念,把政治技能传授给公民和精英人物。"③西方学者对政治社会化的理解见仁见智,但这些代表性的观点无非是从社会和个体两个向度来界定政治社会化。笔者认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一定社会政治角色的形成不仅仅是个体接受社会的政治要求,形成符合特定社会的政治观点和行为;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是双向的,个体在接受社会改造形成相应的政治观点和政治行为的同时,要经过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整合社会各种政治观点和政治舆论,分析各种政治关系,形成自己独立的政治信念和政治态度并反作用于社会政治。这种既接受社会的政治改造又改造社会政治的相互作用的政治角色的形成过程,才是政治社会化的实质。这样理解一方面强调了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与个体间的政治互动过程,同时也强调了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继承、传播和发展的过程,是社会政治体系得以自我延续和发展的保证。在此基础上,可以把公民政治社会化界定为这样一个过程:既接受社会政治改造又改造社会政治的相互作用的"政治人"的形成过程。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为公民政治社会化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个体政治社会化需要一个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或者政治大气候,正如个人的社会生活需要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一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正在努力实现的目标,为公民个体政治社会化创设出一个优美的政治生态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含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构成一个良性运作的生态链条,以此四者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个体政治信仰的确立、政治行为的选择、政治人格的塑造起着规约的作用,并最终影响着个体政治社会化方向和程度。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约个体政治信仰的确立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约个体政治行为的选择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约个体政治人格的塑造

四、公民个体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以建立的基础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也必将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离开广大民众的参与和支持,不可能成功。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开展广泛的政治动员和宣传,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构建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其最终必然反映到政治社会化之中,个体政治社会化程度也必然会随之而提高,它又反过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并构成这种价值体系最终得以确立的重要基础。

1、个体政治社会化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主体力量

2、个体政治社会化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奠定广泛的政治心理基础

五、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公民政治社会化的良性互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公民个体政治社会化之间也能够在中国的政治实践中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相互促进并最终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旨在为我们从事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实的精神保障和文化支撑;政治社会化的目标和归宿在于发现并消除由于社会矛盾加剧而突显的政治冲突,并形成有利于社会政治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政治共识。政治社会化的实质和核心是统治阶级的政治意识通过输出为社会个体成员所接受,并内化为个体的观念之中形成政治行为上的自觉。可以这样认为,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公民个体政治社会化之间呈现为一种双向" 输出"和"输入"的闭合系统。一方面, 由政府主导将符合社会主义性质和要求的核心价值观念" 输出"给民众,希望他们及时" 输入"(即接受和贯彻);另一方面, 民众也在不断向政府"输出"自己的要求、愿望、建议,希望政府" 输入"(即采纳和重视), 两者之间形成一种双向互动的循环链条。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背景下, 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输出" 与"输入" 总体上说是良性的,成正比的,即政府"输出"的越多,民众接受的也就越多。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