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还是保命教育

不管承不承认,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让人尴尬的准入社会的途径,进入高校也许充满希望,但脱离教育也许就意味着大多数付出深重代价的学生必须患上健忘症,以迎接社会中更加沉重的打击。

    北京市劳动保障局近日公布了329个工种工资指导价,其中一条资讯令人大为伤感。大中专毕业生部分职业月工资指导价位:

    低位数是1090元,高位数是5743元。(北京晨报,9月22日)

    尽管还无法弄清何种职位得5743元,何种职位得1090元,但毕业生工资飙低的状况不能不让人陷入深思。特别是当一种定性的官方声音喊出来时,可以感受的到大多数毕业生对自身前途的隐忧,对生活的拿捏不准,或者受此因影响,又要开始一番如何经受磨难的长远计划。

    教育突进发达,毕业生自然会接受工资水平不高的现实,也自然会对无户口、无编制,10几平米的租房感到欣慰。因为当高等教育已经隐约体现出普及教育的特征时,大学学历也就成为基本学历,与之相符的自然就是接受能够保命的基本工资。毕业生的优越感消失殆尽后,怎么能不去适应一个月1090元的生活现实?为不至于在平凡中磨去棱角,频繁跳槽成为毕业生拼命积攒工作经验,寻求更好出路的试探。有的跳跃成功,有的头破血流,从此连保命都成了问题。

    上大学基本上是由父母给养,不失保障,即使是贫困学生,也可以通过补助、勤工助学等完成学业,终能获得个人知识的发展锻造。可当学校把学生送进社会时,补助没了,勤工助学没了,就连本来无忧的学生自己也为仍要"受之父母"感到羞愧。有一个主流声音说,追求个人、知识、社会的和谐发展将成为21世纪大学理念的价值取向。所以大学里,学子勤奋,精神饱满,可进入社会,才发现糊口是紧迫任务,弄饱肚子与学好知识的如此差距大的让人瞠目结舌,不知所措。

    最近,有消息称连博士点的初审权都交由学校自己了,清华北大成试点。这预兆着即使要主观强调仍然有所谓的精英教育,现实已经证明高等教育、精英教育之网已无法收拢,它已经前进的超出自身所能承受的限度。这也证明博士教育正朝社会普及迈进。大中专毕业生1090元的月工资水平可以作为若干年后博士学历工作者保命的先兆。

    当前的状况显示普遍提高毕业生工资水平几乎不太可能。当大学学历越来越成为进入社会的基本条件时,必然出现提高全民素质产生综合效果的同时兼生危机的局面。如果大部分学生进入高校满心欢喜,进入社会苦于生活,在举家沥血供养出一个毕业生之后,获得的是身心上的压抑甚至崩溃感,这样的高等教育很难说是成功的,即使成功了,代价也是惨痛无比。

    理性地看,目前的现实是,毕业生为生活奔命,高等教育努力为社会输入更多保命毕业生的循环正在紧张运行。

    来源:光明网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