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铸造中国的法治宝鼎

作者:张群
2003年秋,象征法治权威的"法鼎",在紧邻北大红楼的沙滩北街十五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门前落成。在这之前,法学所已经设计了以鼎为主体的所徽。法鼎也因此继獬豸和天平之后,成为中国的第三个法治图腾。
    近世以来,泰西法制东渐。古老的中国开始了法制现代化之路。国人也相继选择了獬豸、天平/宝剑作为法治的图腾,以示对法治的崇尚。然前者固有神兽之称、公正之名,惟貌颇恐怖,虽然不至避之三尺开外,但确实难有亲切之感。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刑法文化的产物,集中表现了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本质。今世人权至上,还容忍法的惩罚色彩如此浓烈,实有失法治之本意。
    天平/宝剑是西人理念的产物,造型简单明快,既表公平,兼示权威。美国自由女神左持天平,右举宝剑,傲立二百余年,举世景仰。中国法院以及法学院校也莫不以此为识。民众似亦喜其公平之意。然亦如德儒康德所言,"权利的天平"后面之所以要跟着"正义的宝剑","不仅是为了防止对于前者的一切外来影响,而且还要在天平的一端不肯下沉的时候就把宝剑投到那上去"(《历史理性批判文集》)。西法也是法,它也需要权威和镇压。
    因而在我看来,对于中国法律来说,鼎,似乎有着比獬豸和天平/宝剑更合适一些的表征意义。
    首先,鼎的历史悠久漫长,鼎的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以来,鼎即为国之重器。问鼎中原,革故鼎新,这些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无不昭示了鼎在华夏文化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几千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鼎被赋予了许多的社会文化功能,从食用器具到祭祀神器、家国宝器,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有的学者还认为鼎表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和谐"精神。相比天平/宝剑的舶来理念,鼎无疑有着更多的文化积淀。
    其次,鼎是中国传统的国之重器,长期以来都是国家政权的象征,问鼎中原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这庄严宣告了中国实行法治的决心。鼎"国之重器"的地位适足以代表法治在今天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而天平/宝剑在国人心目中远没有这么重要和神圣。
    再次,法治的一个基本效益就在于它的安全和稳定。中国社会几千年来治乱循环。拥有一个比较安全的政治体制和发展模式,是所有中国人最为真诚的心愿。法鼎三足鼎立设计所具有的结构性的稳定,形象的表达了这一追求。
    而法鼎铭文所言"鼎有足而立,国有法而稳",则表达了法学所同人探索思考的结晶:要想实现中国的长治久安,就必须厉行法治。而天平仅限于征示公平,缺乏稳重、安全的要素,不能很好表达这些含义。
    最后,按照今天的政治哲学,盛世必然是以法治为基本要素和精神的。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鼎向来被认为是盛世的标志。而法鼎之名,适足以开陈出新。鼎还是吉祥之物,没有杀气。比之天平/宝剑"公平/权威"的内涵,鼎更为丰富,也更为亲切。
    所以,今天法鼎之立,不仅是增加了鼎文化的内容,更为中国鼎文化注入了法治的崭新要素,使得宝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显示了中国法治图腾的新生。中国法学所同人必将为中国法治鞠躬尽瘁,直达其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