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论坛》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

山东省法学会主管、主办的《法学论坛》,经过多年来的辛勤耕耘和不断创新,逐步由一个影响力有限的省内法学期刊嬗变为全国性的知名法学期刊,特别是在近两年的历次全国性权威机构评价中,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2009年在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列21种法学类来源刊的第16位;2010年9月在万方数据发布的《2010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编制)中,列34种法学类期刊的第8位;2010年12月在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中国知网)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图书馆研制)中,列88种法学类期刊的第11位(复合影响因子排名)。

一、 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树立大局观念

多年来,《法学论坛》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引,积极组织策划理论联系实际的优秀文章,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法学理论和法治实践问题的研究,大力宣传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切实发挥理论宣传阵地作用和舆论导向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正确的舆论支持和智力服务。重点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法律问题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法律问题,组织文章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有力地配合了新形势下的政法工作和社会稳定工作,积极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

二、关注社会热点,加强理论研究,服务法治实践

关注促进经济增长、保障公民权益、维护公平正义、加强环境保护、保证公共安全等社会热点,加强“三农”法律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法律问题、加强生态建设和节能环保法律问题、促进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法律问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法律问题和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理论研究,为我国的法治实践提供有力的法学理论支撑和法律对策支持,这是办好法学期刊的社会责任。为此,《法学论坛》编辑部在组稿方面有意识地追踪国家重大课题、重点基金项目和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刊发的文章所探讨的问题力求贴近学术前沿,贴近法治实践,贴近民生热点,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回答的法学理论问题,使刊载的文章能够在法学界引起强烈反响,被有关决策部门所关注、采纳。如近两年先后约请全国知名法学专家学者,立足“名家主持”和“特别策划”两个重量级栏目,围绕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三鹿奶粉事件、醉酒驾驶刑事责任问题、应对金融危机、农村土地流转、司法中贯彻以人为本、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法律问题、国家海洋权益法律保障、侵权责任法的实施等主题,组织了数十篇有针对性的优秀论文展开专题研究,引起了强烈反响。此外,还有重点地精选了一大批基础理论性强、热点问题分析透彻、争辩疑难问题有较强说服力、借鉴价值高、对司法实践有较大指导作用的优秀文章,分别在“学术视点”、“热点聚焦”、“探索争鸣”、“比较借鉴”和“实务观察”等栏目发表,使《法学论坛》较好地发挥了理论联系实际,推进理论创新,服务法治实践的作用。

三、加强内部管理和编辑规范,争创一流法学期刊

几年来,《法学论坛》编辑部不断强化“严格管理、规范编辑、保证质量、争创一流”的办刊理念,积极采取措施,争创一流法学期刊。一是健全了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编辑工作规程;二是聘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法学专家担任特邀编审,加强审稿、组稿和栏目专题的组织策划力量,以提高期刊的整体质量;三是为防止人情稿、关系稿和学术不端行为,进一步完善了作者、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确保期刊的发稿质量和良好声誉。此外,编辑部严格按照国家的《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和《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出刊,努力保证期刊的编辑、文字、校对、印刷等出版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使内文差错率严格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

正是因了编辑部一班人的孜孜以求,《法学论坛》的整体质量有了较大提高,近两年连续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期刊和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对此,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柏继民同志曾几次做出批示,对编辑部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他说:“《法学论坛》在全国法学期刊排名第八位,是法学会及有关理论研究工作者辛勤努力的结果。谨向同志们表示崇高敬意和亲切慰问!望再接再厉,把刊物办得质量更高,研究内容更有前瞻性,指导实践的作用更大!”;“望同志们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办刊水平,为政法工作实践发挥更大的理论引导作用。”柏继民书记的嘱托必将成为《法学论坛》编辑人前进的不竭动力,并激励他们为争创一流学术期刊而竭力。

(山东省法学会供稿)

来源:中国法学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