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8•15”二战日本投降纪念日 国际法专家剖析

日本欲修宪是对国际承诺单方面严重破坏

★一语中的:从国际法以及国际和平环境的角度来看,战后日本颁布实施的和平宪法还有另外一层深层含义,也就是说和平主义原则不但是日本国民的意愿,更是日本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和保证。安倍政权屡次三番的试图朝着修改和平宪法的道路迈进,这是日本政府对国际社会许诺的和平发展路线的单方面的严重破坏

□第一观察

法制网记者赵丽

日本政府日前将直升机护卫舰命名为“出云号”,以及将旭日旗拉高和国旗同等地位之后,在8月15日二战日本投降纪念日又有新的动作——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虽没有参拜靖国神社,但多名内阁大臣及议员都赴靖国神社参拜。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安倍晋三在今天就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纪念日的讲话中,从1994年以来首次没有发表“永不再战誓言”。

对于日本近期以来的一系列举动,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张晓磊认为,安倍自民党政权近期右倾化行为有愈演愈烈之势,一方面在于今年7月参院选举大胜后自民党改变了日本的“扭曲国会”局面,自民党自认为将从此开始一段相对稳定的长期执政,这些给了其继续右倾化政治政策的所谓“信心”。

“另外,自民党也片面地认为在去年上台后是其右倾化的政策笼络了民意,认为需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坚定性;第三个原因在于早在安倍第一次执政自民党时就希望日本成为所谓的政治军事大国。”张晓磊说。

“目前,日本右翼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要改变日本现状,冲破日本战后建立的体制。日本已经呈现出全面右倾的状态。”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日本问题专家冯玮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安倍政权一系列的举动均和日本修改“和平宪法”突破战后体制有着莫大的关系。

“所谓日本的战后体制,最根本的特征在于日本战败后颁布实施的和平宪法,这是日本战后政治体制的集体表现,而和平主义是和平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之一,和平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之后不能拥有军队,不得诉诸武力,没有交战权,这些实际上都是对日本发展军力的限制。”张晓磊说,和平宪法也就是日本现行宪法制定于1946年,作为核心之一的第九条是对日本军国主义和侵略历史的清算和“惩戒”。

“日本修宪主要涉及将天皇升级为国家元首以及更为重要的修改宪法第九条。”冯玮介绍说,“修宪之后,日本就可以改变其自卫队的性质,进而可以拥有远程进攻性武器并行使集体自卫权。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2013年度《防卫白皮书》中,首次提出独立强军路线。”冯玮说。

冯玮介绍说:“目前,日本政党明确反对修改宪法第九条的只有两个政党,其他政党对此的态度都很模糊。从日本立法程序上来说,现阶段众议院中同意修宪人数已经超过法定人数,参议员离法定人数只差8席。”

冯玮告诉记者,现在最大的阻力来自民间。经济财力是改善民生还是巩固国防,日本社会一直存在这两种路线的斗争。如果修宪,那么必定会影响财政对于改善民生的投入。另外,安倍政权修宪主张“扩充公权力”,这也必将导致民众私权的缩小,“上述两点是日本民众反对的主要原因”。

张晓磊说,在自民党看来,摆在实现日本的政治军事大国化面前的最大的障碍便是和平宪法,特别是和平宪法的和平主义原则。自民党认为国防权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应有的正常权利,而和平主义原则则排除了这种正常权利,尽管现在安倍政权竭尽全力打“擦边球”,保持并继续发展日本的军事力量,但囿于和平宪法的法律障碍,显得并没有底气,而通过修改和平宪法恰恰能实现这一意图。

“和平主义原则是日本和平宪法的灵魂,安倍政权修改和平宪法的和平主义宪法实质上意味着废弃了和平宪法,这种危险值得警惕。”张晓磊说。

“从国际法以及国际和平环境的角度来看,战后日本颁布实施的和平宪法还有另外一层深层的含义,也就是说和平主义原则不但是日本国民的意愿,更是日本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和保证,走和平的发展道路,不保有军力和交战权应当是日本永远的国家发展道路。”张晓磊说,安倍政权屡次三番的试图朝着修改和平宪法的道路迈进,这是日本政府对国际社会许诺的和平发展路线的单方面的严重破坏。

来源: 法制日报——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