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和平宪法是多数日本人的选择

图为日本各界数千人集会反对修宪。

【核心提示】

日本修宪安倍一人说了算吗?必须广泛征求日本民众的意见,也必须尊重那些曾遭受日本侵略战争伤害的亚洲邻国的感受和反应。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是铁了心要修改日本和平宪法。安倍一直表示,现行的和平宪法是战后以美国为主的占领军强加给日本的,日本人必须亲手制定一部自己的宪法。5月1日,安倍再次表示:中韩等亚洲邻国的反应对日本的修宪进程没有影响,"这是日本自己的宪法,不需要一一对外解释"。

那么,日本和平宪法真是如安倍所称是战后以美国为主的占领军强加给日本、而非日本自愿确立和奉行的吗?回顾历史不难看出,事实绝不是这样。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进驻日本。根据波茨坦公告的精神,战胜国有权彻底清除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残渣,解除日本进行战争的能力,对日本进行民主改造。这就意味着日本必须彻底废除其原有的明治宪法,制定一部具有和平与民主精神的新宪法。然而,当时的日本政坛仍然由战前的旧军人、旧政客和旧学者等势力和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罪魁祸首把持着,根本就无法指望他们来制定一部全新的宪法。

最先开始从事制宪工作的是时任东久迩内阁国务大臣的近卫文磨。这位战前的大军阀热衷于制宪并非他在思想上已经脱胎换骨,而是想借此逃脱占领军对其战争责任的追究。后来,日本以幣原喜重郎内阁国务大臣松本丞治为中心成立了"松本委员会",负责制定新宪法的工作。松本委员会对是否应该制定新宪法以及如何制定进行了反复讨论,但提出来的方案始终不肯放弃维护以天皇为核心的旧体制。

此时,国际社会要求惩治包括天皇在内的日本战犯的呼声越来越高,刚刚获得和平与自由的日本民众对新宪法草案的内容也极为失望。在此形势下,驻日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感到有必要尽快制定新宪法,从而平息日本国内外的不满,麦克阿瑟同时也希望保住天皇,以为盟军占领日本营造一个稳定的环境。于是,麦克阿瑟命令驻日盟军司令部民政局负责起草一部宪法草案,并提出三条基本原则--"主权在民,天皇为象征,放弃战争"。

最初,驻日盟军司令部民政局所起草的宪法草案遭到了当时幣原内阁的强烈抵制。据日本史学家半藤一利所著的《昭和史》所述,幣原内阁如果始终不接受驻日盟军司令部的宪法草案,会迫使驻日盟军司令部直接让日本国民对宪法草案进行公投,而公投结果很可能是宪法草案获得通过,因为当时的日本民众已经极不信任由旧政客与旧军人组成的本国政府。而且,幣原本人在1946年2月22日前往皇宫就驻日盟军司令部的宪法草案向昭和天皇裕仁汇报时,裕仁表示应该进行最彻底的改革,哪怕是剥夺天皇的一切政治权力。在天皇表态后,幣原内阁放弃了抵抗。

上述史实清楚表明,日本现行和平宪法的确立绝非像安倍所说是占领军强加给日本的,而是当时日本绝大多数希望和平的民众,甚至包括天皇的自愿选择,对确立和平宪法心有不甘、拼命抵制的只是少数军国主义残余势力。

和平宪法确立后的60多年日本历史也表明,尽管日本国内包括少数军国主义遗老遗少在内的极右翼势力始终梦想推倒和平宪法,另起炉灶,但日本多数国民一直是反对修改和平宪法的。远的不说,就在几天前的宪法纪念日,大批日本民众走上街头,反对修改和平宪法。《朝日新闻》《每日新闻》等主流媒体纷纷发表社论反对修宪。日本民主党、公明党、共产党、社民党等党派也纷纷发表反对修宪的声明。

可见,尽管安倍辩称修宪是为日本国民争取制定自主宪法的权利,但事实上修改和平宪法绝非日本主流民意。

安倍声称日本修宪无需对亚洲邻国作出解释,这一说法似是而非,有必要加以厘清。

正常情况下,是否修宪是一国内政。但安倍刻意回避的是,日本宪法的制定有着十分特殊的二战背景。二战中反法西斯盟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击败了日本军国主义,对日本进行了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造,日本宪法由此产生。它实质上也是日本对中韩等曾经长期遭其严重伤害的亚洲各国所作的一个交代,它的特征是和平精神,它的要害是限制了日本的军事和战争能力。它体现了对日本侵略历史的审判,对战后国际秩序的遵从,对日本再次发动侵略战争加害邻国的制度防范。现在安倍要修改和平宪法,推翻日本扩军和进行战争的制度障碍,这当然深深事关日本的亚洲邻国,它们理所当然有权反对。

长期以来,日本政坛的右翼势力始终不肯承认日本的侵略历史,时时引起亚洲邻国的强烈不满和不安。在否认日本侵略历史方面,安倍可谓后来者居上。例如在4月23日国会答辩时,安倍竟然妄称日本从1910年至1945年对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或许可以不界定为"侵略"。这样的一个安倍,如今要修改实施了60多年的和平宪法,曾饱受日本侵略苦难的亚洲邻国,难道应该坐视不问吗?

总之,日本修宪安倍一人说了算吗?必须广泛征求日本民众的意见,也必须尊重那些曾遭受日本侵略战争伤害的亚洲邻国的感受和反应。

(记者 严圣禾)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