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美国智库专家坦露9·11后美国真正的战略重心

作者:王恬
"9·11"事件十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人民网记者日前在华盛顿专访了三位美国智库专家,请他们谈谈"9·11"事件给美国外交政策以及世界带来的变化。以下为谈话实录:

 

迈克尔·欧汉伦(Michael O'Hanlon)

记者:"9·11"事件已经过去了近十年,回顾这十年,您认为"9·11"事件给美国外交政策及国家安全战略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有人评价美国的反恐战争在某些方面是一种过度反应,您同意吗?

迈克尔·欧汉伦(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这十年间,美国对外关系显然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包括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侵略伊拉克、在阿富汗增兵、与巴基斯坦关系面临挑战、应对中东北非变局等,我们与中国以及其他的重要亚洲国家之间的关系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我想以今天与十年前的一个比较来简短地回答这个问题:就在"9·11"事件之前,美国公众普遍不愿卷入国外的纷争,虽然美国有遍及全球的军力部署和众多盟国,但美国公众事实上相当"内视"。我想中国人能够理解这一点,因为美国与中国一样都是很大的国家,面临很多的国内问题,民众主要考虑的是自己国家的事情,譬如经济。

十年后的今天,美国人对经济的焦虑甚于对反恐问题的关注,美国人希望驻伊、阿美军回家,美国想与盟国及新兴国家一起合作保持国际体系的稳定。美国人厌倦了战争,这些军事行动太昂贵、太致命,使我们的社会分裂,使国内政治更复杂。所以美国今天的情形与十年前很相似,当然也有不同之处。

与十年前相比,现在的美国经济更差,更多的政治厌倦,民众更不团结、更具党派性,但我想提醒世人美国仍有诸多强大之处,我从根本上仍持乐观态度。美国现在更关注自己的问题,民众认为这些外交政策是造成经济困境的原因之一,它们也带来非常极端化的政治争执,美国未能在国内真正需要做的事情上投入资源。我即将出版一本关于美国的书--《受伤的巨人》,尽管我不认为美国是"前超级大国",但我认为我们仍是世界第一、中国是世界第二,但我们受伤了,比过去虚弱一些,需要治愈。

关于所谓过度反应,我想美国民众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的意见分歧很大,有人怀疑是否能将之视为对恐怖主义的回应,有人则认为那场战争是必须的,称萨达姆是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怪物"。无论如何,也许伊拉克今天看来还不错,但我们付出了可怕的代价--1万多亿美元、4400多名美军和15万伊拉克人的生命。事实上,今天的伊拉克仍然很脆弱,有可能重回暴力。

阿富汗战争是美国对恐怖主义作出的直接反应,我相信别的国家在这种情形下也会这么做,因为美国本土被基于阿富汗、受阿政府庇护的恐怖组织袭击,死亡约3000人。这并非过度反应,美国有权利、有必要这么做。但不幸的是,我们推翻塔利班政权后,没能稳定住阿富汗。

奥巴马总统上台后投入所需资源,但是或许已经太迟而无法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阿富汗战争显然不会是一个辉煌的胜利,我们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起初在帮助阿富汗稳定方面投入极小,之后又投入极大,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如果从一开始就走一条中间道路,或许结果会更好。

记者:您如何评价美国在这两场战争中的战略收益以及付出的战略成本?

迈克尔·欧汉伦:这两场战争使美国耗费近2万亿美元、失去6000多名美军生命,美国的国际声望也受到损害,我并不确定这是否值得。美国当前与大部分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很复杂,即使奥巴马上台后,伊斯兰世界对美国的观感仍相当负面。美国与欧洲的关系也更趋复杂,不过近年来有所改善。

这两场战争或许能够带来伊拉克与阿富汗的繁荣稳定,但似乎不值得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我只能说,由于美国被再次袭击的危险仍然很大,所以我们不得不作出反应,而我们也无法轻易衡量是否成功,因为我们无法得知如果不这么做,会发生多少恐怖袭击。事实上,我认为美国确实有被再次袭击的风险。

有人说,这十年来,美国没有给予东亚足够的注意,尤其是给了中国快速崛起的机遇,这是美国陷入这场战争的巨大成本之一。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美中之间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对两国和世界都有益。但有的战略家用更传统的现实政治角度来看问题,认为21世纪的两大国--美国与中国之间必然存在竞争甚至冲突。我认为美国与中国可以成为某种"友好的竞争对手",当前美中关系总体势头不错,当然还可以更好。

谈到收益,有人说美国侵略伊拉克是为了石油,但美国并非为石油而战。如果真是为了石油,我们干得并不好,因为其他国家的公司从伊拉克拿到比美国公司更好的单子。还有些人认为美国进入阿富汗和伊拉克是看中了它们的战略位置,但事实上只要你看看阿富汗的现实地理环境,就知道它并非一个好地方,它的战略位置也不是那么至关重要。美国等世界大国真正关注的是中东,因为其油气资源,以及其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主要水域作为运输通道,这些才是重要的战略区域。有人说,美军留在伊拉克,对监控伊朗有好处。是,但由于区域内国家几乎都认为伊朗的核计划非常危险,卡塔尔、阿联酋、沙特、科威特等国都希望得到我们的帮助,坦白说我们并不需要更多的基地来监控伊朗,况且伊拉克地处内陆。

艾略特·阿伯拉姆斯(Elliott Abrams)

记者:回顾近十年,您认为"9·11"事件给美国和世界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艾略特·阿伯拉姆斯(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前布什政府高级安全官员):这十年来最重要的变化,有的与"9·11"事件有关,有的与之无关。就后者来说,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崛起是很重要的变化,美国欧洲经济面临严重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国防经费受限等也是重要的变化。对美国来说,与"9·11"事件直接相关的最大变化是,我们的敌人首度为没有国家载体的一种意识形态,即伊斯兰极端主义,之前我们的敌人都是某个国家。

对中东,美国有了新的理解,美国曾更在意中东的稳定而非自由,结果两者都未得到,当前导致中东北非动荡的原因正是缺少政治自由和经济繁荣。当然美国中东战略的基本政策仍是维护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尤其是石油供应,以及保护以色列的安全、捍卫地区和平与推进民主。

此外,推翻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给中东带来了很大变化。尽管后来显示美国情报机构关于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是错误的,但如果没有萨达姆强权的倒台,"阿拉伯之春"就不会发生。"阿拉伯之春"也击败了"基地"组织似乎永无休止的扩张之势,"基地"组织在中东的影响力减弱多了,人们向往和平、自由与法治,拒绝"基地"组织提供的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选择。

记者:您认为拉登之死是对"基地"组织的致命打击吗?美国现在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什么?

艾略特·阿伯拉姆斯:"基地"组织在拉登死前已被严重削弱,但他们仍然在尝试袭击我们,美国近年来已挫败好几起恐怖袭击阴谋。我认为美国现在面临的主要威胁是国内经济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好,会削弱国家。

在国外,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来自中国。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利比亚局势动荡之初,中国派出军舰前往利比亚附近海域,为撤侨行动提供支持和保护,这令很多人印象深刻。未来世界如何适应崛起的中国,美国对此很关切,中国的许多邻居很紧张,还有许多人希望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我并不是说中国是威胁,但历史上一国的崛起常常带来冲突,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崛起会不同吗?

詹姆斯·菲利普斯(James Phillips)

记者:回顾近十年,您认为"9·11"事件给美国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詹姆斯·菲利普斯(美国传统基金会高级研究员):"9·11"事件给美国带来的最初的重大变化是,人们开始关注遥远的国家如阿富汗,因为"9·11"之前大家都低估了恐怖主义对美国的威胁。其次是人们认识到意识形态斗争仍然存在,尽管有人曾称前苏联解体是历史的终结,但那是对历史的误读,现在美国人对伊斯兰极端主义这种意识形态的长期威胁有了更好的理解。第三,伊拉克战争对美国的世界地位有所影响,导致奥巴马政府现在采取一种"从后面领导"的方式,更倾向于多边主义,更多地依靠盟友。从安全角度来说,美国现在比"9·11"事件前要安全一点,主要是因为人们的警惕性更高,但恐怖威胁仍然存在。

我认为美国的中东战略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但现在更多地强调在中东推进民主改革,不过向民主的演进只能是内生的、渐进的过程,不能由外部强加。西方民主的演进经过了几个世纪,我们不能错误地指望中东国家在几年之内就完成民主进程。当前美国中东外交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推进民主的同时,避免这些国家陷入混乱,给伊斯兰极端主义者可乘之机。从长期来看,中东国家实现稳定的民主对美国有好处。(人民网华盛顿9月8日电)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