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潜心科研,繁荣法学

——在“中国青年法律学术奖(法鼎奖)”评选活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 曾宪义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很荣幸接受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的邀请,作为评委参加"中国青年法律学术奖(法鼎奖)"的新闻发布会和评选活动。在此,谨向"法鼎奖"的设立表示衷心的祝贺!
    在当代中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时代的强音。繁荣法学研究,是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理想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经过几代中国法律人的不懈努力,中国的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令世人瞩目。在这样一个改革、发展的时代,青年人的参与、投入与执着尤为可贵。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主办、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与全国青年联合会秘书处协办的"中国青年法律学术奖(法鼎奖)"评选活动,无疑在推动青年学者潜心科研、不断奉献学术精品这个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法律科学作为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社会科学领域,突出体现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特点,法学教育与科研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提出新的课题、面对新的挑战、焕发新的活力。青年人总是富有激情地走在时代的前列,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并且熟悉和掌握与时代相适应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在我国从事法学教学与科研的人才队伍中,中青年法学人才已经成为法学教学与研究队伍的主力。他们不仅承担起承上启下、薪火相传的学术传带这一历史使命,而且以他们的努力、执着与激情为中国的法学教学与研究不断输入新鲜血液。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这样一个改革的时代,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使得我们今天的中国法学教学与科研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青年法学人才的这种科研激情不仅需要肯定,更需要保护与支持。"法鼎奖"评选活动就是这样一个善举,一个明智之举。
    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变革的伟大时代,中国的法学教学与科研自然也面临着一些时代的挑战。在当前的法学研究中也存在一些浮躁习气和功利色彩。总体而言,法学科研还是处于需要我们艰苦奋斗的阶段,有限的科研资助与法学研究需要之间,仍然存在一些差距。从事法学研究需要倡导"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在面对生活境遇、物质条件等等方面困难时我们需要以潜心学问的格言自励,在面对各种有可能对教学与科研工作造成影响的诱惑时需要不断以自身职责与使命自律。当然,我们的国家政府和我们的教学与科研机构,应当为学者特别是为青年学者尽一切可能创造有利的教学科研环境,创造较好的物资生活条件,其中包括资金上的资助与支持。使他们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法鼎奖"的设立对于鼓励青年法学人才潜心科研、避免浮躁之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法鼎奖"的评选作品不仅包括了法学学术专著与论文,还涉及到了法制调查研究报告,这具有重要的意义。法学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服务社会,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想。由此注定法学研究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尤其是注重与当代中国国情的结合,注重与不断推进的法治实践的结合。闭门造车,埋头于故纸堆,"两耳不闻窗外事",无疑是脱离当代社会发展实践的研究方法;而一味借助于经典著作,照搬西方法治理论与实践,这同样也是不可取的做法。法学研究不论是基础理论的研究还是部门法理论的研究,都应当与变化着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否则法学研究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中国法学研究的希望寄托于青年法律人才身上,希望"法鼎奖"的设立与评选能够引导、推动广大青年法学人才致力于法学科研;更希望广大青年法律人才珍惜光阴,锲而不舍,努力从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和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中,从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中汲取知识和智慧,把创新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为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想而共同奋斗!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