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于语和

作者:于语和
 

于语和教授

 
个人简历
民族:汉
籍贯:天津宁河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站博士。
单位:南开大学法政学院
职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职务:原天津大学法学系主任、党支部书记,现任南开大学法政学院教育培训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法律史(法制史、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律思想史、中外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讲授主要课程:中国法制史、西方法哲学、知识产权法学、政治学原理等
主要著作
主要科研成果

1、著作
《中西法律文化散论》(独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22.6万字)
《礼治与法治》(独著)(香港天马图书公司2002年3月版,18.5万字)
2、重要期刊论文
《论汉代的经学与法律》(《南开学报》1997年第四期,独撰。)
《周易"无讼"思想及其历史影响》(《政法论坛》1999年第三期,独撰)
《王宠惠法律思想与实践述评》(《天津大学学报》1999年第三期,独撰)
《试论"无讼"法律传统产生的历史根源和消极影响》(《法学家》2000年第一期,独撰)
《〈法经〉与〈十二铜表法〉之比较研究》(《南开学报》2000年第四期,第一作者。)
《交流、碰撞与发展--谈〈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论〉的特点》(《中国图书评论》2000年第四期,第一作者。)
《凯尔森的纯粹法学理论与中国的法制建设》(《天津大学学报》2000年第三期,第一作者)
3、一般期刊论文
《洛克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影响》(《历史教学》1997年第五期,第一作者。)
《明代的"重典治吏"与当今的廉政建设》(《理论与现代化》1997年第十一期,独撰)
《"无讼"法律传统的衰微与律师制度的产生》(《道德与文明》1999年增刊,独撰)
《简论中西传统政治文化的差异》(《历史教学》2000年第三期,独撰)
《儒学与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理论与现代化》1998年第十二期,独撰)
《中国近代前期的中西文化交流》(《历史教学》1998年第五期,第一作者)
《试述我国习惯法的内涵、现状及其在多元法律格局中的地位》(《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增刊,第一作者)
《〈大清民律草案〉--外来法与本土法的混合的产物》(载于《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法律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一作者。)(此文获全国外法史研究会论文二等奖)
《从凯尔斯到萨纽尔森--试论西方现代经济学原理对经济法发展的影响》(《政法学刊》2001年第五期,第一作者)
《民国政府完善司法考试制度的经验及其现实价值》(《道德与文明》2001年增刊,第一作者)
《礼治与法治--中西方传统治国模式的差异》(《中国公证》2002年第三期,第二作者)
《以史为镜:中国近代司法考试制度的借鉴》(载《新世纪法学前沿》,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第一作者)
4、学术评论
《创收规范同举,两个文明并收》(香港《中国法制》2001年第三期,第一作者)
《试论德治与法治之契合》(香港《中国法制》2001年第八期,第一作者)
《统一司法考试:近代与现代比较》(《人民法院报?法治时代周刊》第三十八期,2001年9月24日,独撰)
《文化误读与信仰交汇》(《人民法院报?法治时代?法理随笔》2001年12月10日,第一作者)
获奖情况与社会评论
1、1998年,被评为校记优秀共产党员
2、1998年,获顶新奖教金
3、1997年,被评为院级优秀教师
4、1999年,被评为院级优秀党员
5、2000年,主编《知识产权法教程》获天津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6、2001年,获天津大学首届教学优秀奖
7、2001年,被评为天津市"百创"先进个人
8、2001年,被评为天津市教卫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9、2002年,获第三届全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