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案件快递

举债搞政绩:官员升迁捷径?


    

    ■人民论坛记者 陶建群

    

    编者按:举债搞政绩工程,是近年来官场上的一大"亮点",也是个别官员得以升迁的一条"捷径"。据统计,在我国662个城市、两万多个建制镇中,约有1/5的城镇建设存在诸如"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百里长廊"等政绩工程,主要资金来源靠政府举债。为了还债,有的政府长期拖欠职工工资,甚至对农民乱收费、乱摊派。

    近年来,有不少基层干部为了快出"政绩",不顾当地的财力物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不惜举债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使当地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

    举债建设,给乡镇背上沉重债务

    据《光明日报》报道,某县在调整乡镇班子时,审计部门对乡镇财务进行了审计,结果表明,90%以上的乡镇因搞"工程"而欠款一二百万元,有的高达四五百万元。分析欠款原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在没有资金或有很少资金的情况下,擅自上了需要很多钱才能完工的大项目、大工程。

    据记者调查了解,近年来,像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安徽某贫困县的县委书记为了在短时间内造出"惊人的政绩",异想天开地在该县公路沿线七个乡镇搞"食用菌百里长廊",掀起了空前的砍树行动;然后,动员群众铲除公路两侧长势良好的小麦,把香菇架、段木节堆放在公路沿线,目的是便于上级领导参观。由于收益不大,群众对搞食用菌有抵触情绪。然而,这位县委书记却多次主持召开现场会,要求各乡镇一把手一年两季砍树搞香菇袋料。他在大会上宣布,哪个乡镇行动不力,完不成任务,书记、乡长就地免职。在县委书记的高压政策下,3年来,该县累计发展袋料5000多万袋,消耗木材1.5亿公斤。这7个乡镇也因推广香菇种植分别背上了十几万元的债务。

    ---河南某县新上任的县委书记,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烧红"三把火",创造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政绩,既不搞调查研究,也不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便将目光瞄向市容建设这个容易"出彩"的项目上。他在一个基础实施较好的镇召开全县各乡镇党委书记现场会,动员各乡镇都要按照县城建委统一设计的规划图,大搞小城镇建设。并特别强调,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要求各乡镇搞"灯光工程",乡镇政府所在地都要竖立路灯。现场会后,每个乡镇投资十几万元,把路灯竖了起来。然而,一些乡镇政府所在地一没夜市,二没有文化娱乐设施,虽然路灯都亮了起来,但一到晚上,街上行人仍然寥寥无几,仅电费一晚上就要近千元。如今,路灯成了各个乡镇的负担。

    ---山西某乡新一届班子刚宣布,党委书记就开会决定给中学建一座漂亮的教学楼。兴学育人是件好事,但钱呢?书记说先动工,后筹集!但教学楼盖到一半时,工程款还未筹集到一分钱。工程队隔三岔五来要钱,先是说好话要,后是堵住书记、乡长的门骂骂咧咧地要,搅得乡政府人心惶惶,连公都办不成。县里为化解矛盾,把当事人调走,但走了和尚走不了庙,教学楼没建成,十几万元的外债压得继任者喘不过气来。

    政绩是官员有作为的表现,这本无可厚非。可是如果不计成本,盲目追求,甚至透支政府实力也要弄个"政绩工程",这样的"有作为"就让人怀疑了。

    据新华社报道,豫西灵宝县豫灵镇从1994年开始借款开发,不顾经济实力,盲目地上大项目、建大公司、建高档宾馆及城镇配套设施,债台高筑,几年下来债务高达1亿多元。据该镇政府测算,目前镇里每年只能挤出100万元还债,还清债务至少要100年。

    福建漳州市西坑村过去是福建省闻名遐迩的模范"小康村","家家住别墅、人人盖新楼"的山乡新景曾引得众口称赞,但是由于举债修建别墅的村民无力归还贷款,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农村信用社表示:现在只能去法院起诉他们了。

    据了解,举债建造小康村农民别墅,不止福建漳州市西坑村。住着两层半的别墅,却欠下160多万元的建房债,这就是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个别墅式农民新村"农民们的"小康生活"。英德市市政府7年前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的"执政思想"下,号召当地农民借钱建别墅,作为农民"奔小康"的达标工程。如今为了还债,村里年轻人都空着别墅到珠三角打工去了。

    针对全国建设小康村中出现的举债建别墅这样"坑农"的悲剧,新华社发表评论员文章说,新农村建设应该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条件,决策者首先要考虑的是增产增收,多予少取,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搞形式主义的花架子。靠举债建不成新农村,让老百姓过不了安生日子的工程,也不是真正的民心工程。应该说,文明村、卫生村、小康村要搞,但不能不顾农村的实际和农民的意愿搞强行推广,说到底,"花架村"不是新农村。"花架村"既不能有效整治农村的脏乱差,也不能给农民带来任何实惠,只是供参观的"花瓶"摆设,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却还会引发农民群众怨声载道。

    提拔重用,举债搞政绩的内在动力

    为什么有人热衷于政绩工程而乐此不疲呢?有关专家认为,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搞政绩工程者的官心、官欲、官念太重太强,急功近利,通过政绩工程来往自己的脸上贴金着彩,并以此作为邀功晋爵的筹码。另一方面,与一些上级部门的官僚主义作风有关。对下布置工作,不考虑基层的实际,在工作目标任务上一味追求高、大、全,还经常搞一些这"工程"那"工程"的达标、评比。似乎形成了这样的逻辑:谁搞的工程多、工程大,谁的政绩就突出,谁就应该得到提拔和重用。这就成了一些为官者搞政绩工程的内在动力。

    

    有关专家指出,不少官员的提升,都是因为其搞的某些政绩工程,受到上层领导的欣赏。至于这些所谓的政绩工程,依靠什么渠道筹集资金,是靠本地的经济实力,还是靠向银行贷款;是向民间举债,大搞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还是进行非法的融资等,上级官员一般是不会过问的。记者在基层采访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县级领导对记者说,乡镇干部大搞政绩工程,其实上级领导也觉得自己的面子上好看。由此可以看出,某些乡镇干部大搞政绩工程,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也迎合了上级领导的喜好和心理。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郭松海认为,"政绩工程"体现了一些政府官员的思维定式和习惯作风,他们凡事眼睛向上看,只对上不对下。"只要搞出政绩,让领导看到",上级对于下级有了好感,最后就会把搞"工程"的干部提拔到更高的职位上去。正是存在这种"升迁捷径",举债搞政绩工程的现象才屡禁不止。

    "一个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少数举债搞政绩工程者在透支财力时,都是打着为民"办实事"、"办大事"的旗号进行的,因而很容易迷惑人。但这样做的结果却十分可怕,背上沉重债务的乡镇政府威信大受损失,也使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受到严重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经济发展乏力。由于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大搞政绩工程,使乡镇欠下大量的债务。近年来,又由于提留尾欠不断增加、弃田抛荒形成的税收悬空、老债务利息的自然增长等原因,一些乡镇债务屡屡上升。老债没有还,新债又增加了。欠债要还钱,债主整天围堵在乡镇政府的大门前,嚷着要债。乡镇干部被沉重的债务缠着不得脱身,甚至整天东躲西藏,根本没有精力坐下来谋划发展事宜。记者在基层调研中发现,目前,一些欠债较多,没有偿还能力的乡镇干部对发展前景失望,普遍存在着"看摊子,守门户"现象。一些乡镇干部把"完成税收,保证乡镇干部发工资"作为做好工作的标准,多数乡镇干部对乡镇工作充满困惑和无奈,感叹"一个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结果不但乡镇干部工作没有积极性,人民群众也对成了摆设、无所作为的乡镇政府失去了信心,大大降低了基层政府的威信。

    增加农民负担,激化干群、党群矛盾,危及社会稳定。由于一些乡镇大量欠债,县、乡政府财政预算根本不能实现。然而,庞大的县、乡政府还要维护自身的运转,于是,不得不想方设法在增加农民负担上动脑筋。农民负担的加重,激化了干群关系,而干群关系的紧张,又增加了做农村工作的难度和成本,工作成本的增加,最后又要转嫁到农民头上。这样就产生了可怕的恶性循环。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损害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过度负债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甚至危及社会稳定。"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冯培恩指出,为了还债,有的政府不但没钱用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还想方设法在公共服务和集体福利上"偷工减料",导致农村教育、农田水利、修路造林等资金"缩水";有的政府债务负担过重,长期拖欠职工工资,甚至对农民乱收费、乱摊派。如不及时控制化解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将可能引发财政危机,危及社会稳定。

    遏制举债政绩工程再度发生

    新农村建设盲目攀比、急于求成的现象很令人担忧。这应引起各级地方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据报道,武汉市最近提出一项铁律:建设新农村,一律不许举新债。该市要求,建设新农村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没有能力的,不强搞;群众不拥护的,不强推。特别要反对一切形式主义,如果不顾实际,举债搞政绩工程,造成新的农民负担,不仅验收不合格,还要追究责任。

    其实,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新农村建设有非常明确的"五要、五不要",即: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据记者调查了解,现在有很多省市都出台了不许举债建设、给农民增加负担的相关政策。

    采访中,有关专家指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要发挥两个主体的作用:一个是政府财政的投资主体,不要让农民举债搞建设;一个是农民的建设主体作用,要看农民愿意不愿意,要激发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新农村建设,必须从强迫命令转变到激励引导,关键是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作用,构建财政资金稳定增长投入机制,并以此建立健全以农民为主体的全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投入体制和机制,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力,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办法给予支持。这样,农民的积极性起来了,建设主体地位确立了,才能有效避免一哄而上的、"大跃进"式的所谓新农村建设。

    那么,如何规避政府举债搞政绩工程?今年"两会"期间,冯培恩对此建议,应采取五个方面的措施:开展地方政府债务登记调查,全面揭示显性债务、隐性债务等,科学编制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建立地方政府偿债机制,政府要设立专用的偿债准备金,由财政部专户管理,不得截留和挪用;完善法规,规范政府举债,建议尽快完善《预算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给予地方政府适度负债的法律通道,以便防止其盲目负债;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提高债务风险的透明度,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的内部预警体系;对违规举债和担保、截留挪用债务资金、没按计划偿还债务者要追究责任,对造成国家财产损失者依法处置。

    来源:《人民论坛》 ( 2006-04-19 第八期 )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列表